李 瑶 白 林
他创作了2000年申奥口号“给中国一次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他将以2008奥运会火炬手的身份亲历北京奥运,他三次收到萨马兰奇的回信,他不是作家,也不是体育健将,而是一名银行从业者,他就是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的薛建华。
骄傲的奥运口号
2007年7月,时任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办公室干部的薛建华看到了“奥运火炬手选拔赛的通知”,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准备接受奥组委遴选。他和众多选手一起经过初试、复试、面试层层严格审核,几经拼杀,最终过关斩将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2008奥运火炬手。届时,他将手持“祥云”,参加北京奥运秦皇岛段火炬传递工作。
其实,早在1991年奥运圣火就已在薛建华心中点燃。那一年,中国奥组委为申办2000年北京奥运会征集申奥口号。薛建华创作的“给中国一次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口号一经采用,便频繁出现在申办奥运会的各种活动中,传遍世界。
用“废寝忘食”来形容薛建华当时创作这句口号的状态一点也不足为过。“我一直就喜欢文字工作,但与奥运结缘,还真是一个机遇,在1991年之前我从没想过。”薛建华回忆说,1991年12月中旬,也是一个寒冷的日子,他在单位整理报纸时,意外发现当年12月15日的《经济日报》刊登了一则小消息——北京奥申委委托《中国青年》杂志社与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征集中国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口号”活动,突然而起的“申奥有我一份”的想法令他激动不已。在此后的10多天里,薛建华的脑子里除了正常的工作外,就是申奥口号,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吃饭、乘车、休息,一有空闲就开始琢磨,只要有一点好的构思,他就拿笔记下来,装在衣兜里。几天下来,衣兜里满是纸条。在那段“着魔”的日子,他经常是丢三落四。有一天,妻子加班,千叮咛万嘱咐,让薛建华下班后去接孩子,他嘴里答应着,心里还想着奥运口号的创作。下班后,同事们陆续离开,薛建华觉得安静的时候最适合思考,便摊开了报纸和他写的那些奥运口号草稿入了神。天色渐渐晚了,他却浑然不觉,更把接孩子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直到晚上9点多,值夜班的同事来到办公室,他才想起幼儿园的儿子。薛建华急匆匆地骑上自行车直奔幼儿园,等他赶到那里,早已是人去楼空,儿子更是不知道去向。他只好又愧疚又不安地回到家里,一开门,儿子从屋里跑出来,扑到他的怀里,“哇”的一声委屈地大哭起来。原来幼儿园老师见家长迟迟不来接孩子,便打听着把孩子送到妻子的工作单位。
这件事情之后,家人也慢慢理解了他对奥运的执著。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写了很多手稿,但始终没有满意的。厚积终将薄发,薛建华经过反复酝酿,一个口号的雏形“中国办奥运,世界出奇迹”在他脑海中灵光一闪。他赶紧抓住这个灵感,不断推敲、提炼——“给中国一次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跃然纸上。薛建华成为第一个被这句话感动的人。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薛建华的奥运之路却刚刚开始:2003年8月他参加了2008年奥运会第一届全球征歌创作应征,他创作的《奔向辉煌》歌词的主题就是表达和咏唱“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歌词中最精华的句子就是:“我们脚下共有一个世界,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同奔跑同跳跃同飞翔。”表现了薛建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北京奥运会的精确定位。2005年他参加了2008年奥运会青岛奥帆赛主题歌征集,并被评为优秀奖。2006年他又参加了奥运志愿者口号征集。2007年他创作的《北京为你喝彩》,更是打动了著名作曲家马殿银,后者亲自为歌谱曲,参加了第四届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应征。2007年10月,他光荣当选2008奥运火炬手。
奥运申办时,他是申办口号的创作者;奥运承办时,他是奥运火炬的传递者。薛建华不无感慨地说:“从精神参与到亲身参与,我感觉离奥运越来越近了。”
萨马兰奇的回信
虽然申办2000年奥运会没有成功,但薛建华的申奥口号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时间流转,2001年,莫斯科,萨马兰奇用庄重的声音告诉全世界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中国人也因此对这位前国际奥委会主席怀着深深的敬意,这在薛建华身上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薛建华熟知萨马兰奇的人生经历和业余爱好,敬重他的为人。他一直想写封信表达一个中国普通公民对萨马兰奇的敬意,感激萨马兰奇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支持。2006年7月17日萨马兰奇86岁生日前夕,他的这个念头越发的强烈了,于是动笔写了一封满怀祝福和感激的贺信,又找同事帮忙翻译成英文,通过电子邮件发出贺信。等了两个来月没有回音。9月初,薛建华又改用挂号信寄出,“萨马兰奇先生一定会收到我的贺信,他也一定会回信。”薛建华一直抱着希望等待着。
直到2007年4月16日,薛建华一起收到了两封回信。信封上的地址是用汉语拼音写的,从时间上看,这两封信应该早就从瑞士洛桑寄出了,却不知道什么原因耽搁了。其中一封信里有张贺卡,贺卡上用英文写着:祝愿节日快乐。另一封信里,除了萨马兰奇先生的签名照片,还有他的名片和一套9张奥运标识贴。“名片上有他的电话、传真和邮箱,以后我就可以很方便地和他联系了。”虽然已过去很久,薛建华说这些话的时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薛建华收到萨马兰奇的信后不久,又写了回信,他还特别为萨马兰奇剪制了一幅中国寿星图作为礼物一并寄了回去。2007年11月12日,薛建华又接到了萨马兰奇的第三封回信。萨马兰奇在信中对北京奥运表达了期待和祝福。
奥林匹克精神无处不在
从事业余创作十分不易,需要耐得住寂寞,付出艰辛劳作,避开物欲诱惑,淡对别人的不解。
很多人认为薛建华是不务正业,对此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是拼凑了时间的碎片,把别人娱乐休息的时间用来学习和创作。”
我们不能忽视薛建华的另一个重要身份——银行从业者。对于工作,薛建华如此定位:“银行工作专业性强,分工明确,事无巨细,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任何岗位都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也是奥林匹克的精神。”
在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薛建华先后从事过会计、储蓄、资料员、党办宣传干事、团委、食堂管理员、文秘综合等工作,把岗位几乎轮了个遍。因为心怀奥运,无论做什么,他都务实敬业,创优争先。现在的薛建华在办公室工作,除了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加班整理资料、撰写材料。他说:“奥运讲求奉献精神,银行工作也一样;奥运讲求微笑是最好的名片,银行服务也一样。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为了充实丰富自己,读书成了薛建华八小时之外的最大爱好。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指标”——每月要读三本书,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双休日,他经常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他涉猎广泛,从诗歌韵律到中外名著,从市场营销到广告设计,当然,最不能让他割舍的还是他的老本行——银行、经济和管理。
厚积薄发,经过多年的工作、学习,薛建华如今已是世界华人作家协会、河北省诗词协会和音乐家协会、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和音乐协会的会员或理事,曾连续三年获得石家庄市农行宣传报道第一名,五次被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他撰写的专业论文《商业银行的IC战略》、《农行向商业银行转变中的IC战略》还被评为“全国创新思想学术成果”一等奖。此外,他还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千余篇,100余次获奖。
现代商业银行需要的是知识型、学习型、创新型员工,也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成为银行工作的栋梁之才,加强行业的专业性、创新性,使得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这又一次印证了“奋发进取”的奥运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无处不在。
“坚持不懈,勇敢地追求着心中的理想与抱负,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薛建华诠释的奥林匹克精神。奥运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奥运并不远,就在这个夏天。2008北京奥运会,薛建华手擎圣火,那将是他一生最大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