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成本推动型通胀问题

2008-07-11 10:17孙立坚
金融博览 2008年6期
关键词:转型结构经济

孙立坚

首先,从源头上解决物价上涨是问题的关键。一方面,通过最低收购价格和综合补贴政策来提高农民从事农林牧畜业的积极性,稳定供给,以保证人民正常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投资水平,减少对能源和初级产品的需求,以达到抑制成本推动型物品上涨趋势。但是,在外需趋冷的今天,就业的压力、农村的城市化和灾区经济的复苏所需要的财政扩张增加了我们对企业信贷紧缩的难度。

第二,防止在通胀环境中企业为追逐短期高额利润而采取盲目投资的冲动行为,从而抑制局部价格上涨蔓延到企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的局面,另外,也是为了防止投资过度带来的更深层次的结构失衡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未来更大的、潜在的通缩风险(比如,当经济呈现外需冷却,内需不足的时候)。事实上,当企业业绩开始变得不尽如意的时候,结构转型就变得异常困难。这对政府抑制通胀但又不能让经济硬着陆的策略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三,解决好其他造成通货膨胀问题恶化的渠道管理。尤其是目前对外经济依存结构下所带来的大量外汇占款的压力。通过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挤走套利套汇的游资,以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衡对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是,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转型的现状却制约了我们大幅调节汇率的空间。

第四,加强流动性管理,通过金融和财政政策的配套使用来引导资金走出去或分流到更多的金融产品上,以减少资金集中向商品市场回流的压力,从而避免通货膨胀的问题蔓延或恶化。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但是,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资本流动的障碍被解除,那么,我们防范比通胀压力更凶险的货币危机就变得异常脆弱。

第五,通过监管和惩罚机制的强化来防止商业部门滥用自己在局部消费品价格上涨的环境中所提高的定价能力,从而避免通胀现象因为哄抬价格的行为而进一步蔓延和恶化的趋势。政府要不惜企业税收减少的可能性,把上游价格向下游价格迅速蔓延的传导机制给拦腰斩断。

第六,通过强化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和问责制度,加强企业市场准入的门槛,以净化投资环境和投资质量,从而减少企业的过度投资,和消费者未来健康上的支出负担(也就是增强现在的支付能力),以提高社会当前承受通胀风险的能力。

第七,建立大宗商品的战略储备,以防止因国际市场上价格的突发性飙升,给厂商和消费者生产和生活负担造成极大的麻烦。这一点越来越考验我国政府对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行情是否能做到了如指掌,具有随机应变的商业谈判和果断决策的能力。

第八,继续强化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福利体系和优化人民生活的环境建设,改善消费者当前实际收入因通胀而恶化的状况,以降低人们对持高不下的通胀的预期,从而提高中国消费者整体承受通胀风险的能力。这是必须做也应该加大力度做好的工作,虽然对通胀抑制的效果并不很快和直接,但是,从提高全民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而言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总之,CPI的上涨对目前正处在转型的中国经济而言意义非同小可,由于货币调控政策是在越来越开放的经济结构中运行,它的单边效果会大打折扣,需要上述一系列配套互补的政策体系,才能最大程度的兼顾就业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如何做到政策的一致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的通胀预期及其消费和投资行为,直接影响到双重目标平衡的效果。甚至,完全有可能政策与市场之间,互为影响,互为制约,从而把通胀未来趋势纳入了一个多重均衡的轨道:至少存在严峻的滞胀风险,当然也有可能出现结构转型成功从而做到很好的释放外部通胀输入压力的可喜局面。不管怎样,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改革需要的时间越长,则上述双重目标实现和有效抑制通胀的成本就会越大。(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转型结构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论《日出》的结构
沣芝转型记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