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林青霞的文采

2008-06-24 12:30李景端
女子文摘 2008年7期
关键词:季老林青霞季羡林

李景端

台湾影星林青霞在银幕上的才华,早已是名闻遐迩,近日在与她结识交往后,发现她的文采也相当不错,可以说是继黄宗英之后,又一位息影从文很有潜力的女明星。

去年国庆期间,香港翻译学会会长金圣华博士,邀我赴京在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观看白先勇先生筹划的全本“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还说同她一起来京观剧的林青霞,有意去拜访季羡林和杨绛两位老人,托我联系安排一下。后因杨绛外出度假,我只陪林青霞和金圣华去看望了季羡林先生,并在《文汇报》发表了《林青霞向季羡林讨文气》一文,介绍了这次美女明星与文坛大师会晤的经过。这是我在银幕之外第一次见到林青霞。那天,她身着浅绿色上衣,未见刻意化妆,身材匀称,举止稳重,依然那么美丽,其风度显然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还发现在她的身上,并没有有些女明星那种喜欢张扬、矫情和不失做作的习气,更没有自命不凡、颐指气使的架势,而是尽量低调谦逊、平易随和。当我得知她现在潜心在作画、练书法、并有意多写散文之后,好像一下子增进了对她的亲近感。我对她说:“当年黄宗英息影后转向写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你接触的人和事很多,有丰富的写作资源,只要坚持写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她感谢对她的鼓励,还表示希望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我说我就是搞外国文学出版的,我可以选一些书寄给她。

没多久,林青霞就发来一篇散文《完美的手》,写她拜望季羡林、并为了讨文气抚摸季老双手的感受。文章写道:“我握着他的手,除了想讨讨文气,更希望把我内心的温暖传给他。这双手,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浩劫,历过近百年岁月的洗礼,写过上千万字的好文章,竟然没有留下任何烙印,不但手上没有疤痕,我们还发现它竟然没有老人斑,相信此手正如其人,有如他赤子之心的年轻和纯净。”林青霞通过握手的感受和联想,写出了她对季老的景仰,文字淳朴,蕴含深情。这是我读到林青霞的第一篇文章,高兴之余还真有点惊讶。

春节前,我给她寄去一些世界名著,她说不知道怎么答谢。我告诉她,多写文章寄来,就是最好的答谢。果然,仅在2月份,她就先后寄来了两篇。一篇是她为金圣华的最新译作《彩梦世界》写的序言,题目叫《有生命的颜色》。这篇不长的文章很妙,它以金圣华做“模特儿”,回顾两人的交往,既夸金圣华着装、服饰的美,又引用金圣华翻译的诗句,展示了自己的颜色观和审美情趣。请看她对色彩的描写:“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穿灰色,有时会穿黑色,因为黑色最安全,最不容易出错。”“最近钟情于象牙色也喜欢粉紫和暗红,也许是反映出我目前的心境吧。”“用黑来形容池水的深沉和静谥,用绿苇形容纠缠的感情。”“红会尖叫,红有利爪,红还会窥视,真叫人震惊,原来红这么有生命力。”然后她概括说:“颜色不只是形容词,它也可以是动词和名词,不只代表静止的色素,它也有动感,甚至充满着生命力。”文章最后的结语是:“这个世界真美妙。”

还有一篇《好美好美》,是写她8年前在台湾,上山投拜圣严法师,学禅修行三天的过程和内心感受。文章引录师父给四众佛子的共勉语,诸如“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等等,坦陈了自己的感悟。认识到,面对世事,“要用情操,不要用情绪”,“心里要为这一生中所有该忏悔的事忏悔,对这一生中所有该感恩的人感恩”,这样就会“少了计较,多了回馈,人也快乐起来”。通篇文章夹叙夹议,既含哲理,又耐人寻味。

仅从以上三篇我读到的文章,不难看出林青霞的文章,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有的二者兼备,而且还在自陈感悟之中融入哲理,从这些透出的文采,表明她写文章是下了功夫的。据我知道,《有生命的颜色》一文,她前后一共修改润色了11遍。更难得的是,她对写作很有自知之明。有报纸约请她开辟个人专栏,她觉得自己刚起步不久,婉言谢绝了。我赞赏她这种态度,不过我对她说:“不开专栏可以,但还要坚持勤写。”我心里想,林青霞如能保持一个月写两篇这种势头,那不要多久,她写作的成就,必定会令人刮目相看的。

晋华云摘自《中华读书报》 编辑/李洁夫

猜你喜欢
季老林青霞季羡林
我的书斋
听雨
季羡林:天意高难问
神回复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亦刚亦柔林青霞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
咪咪(节选)
林青霞:成也琼瑶,败也琼瑶
又见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