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杰
在追求道德复兴、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洛阳,从未让人遗忘过,因为洛阳的太多太多让人们感动,让人们难以释怀。我不由地想到了符号,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符号,胡同是北京的符号,那么什么是洛阳的符号呢?
“洛阳牡丹甲天下”。每年花会期间,古城一片沸腾,公园里、街道上,人海如潮,络绎不绝。是姹紫嫣红、雍容华贵的牡丹,让全世界的人闻香而来,争相一睹她的芳容。是她,把春天的洛阳变得典雅,变得热烈,变得不同凡响;是她,把洛阳的春天变得可爱,变得灿烂,变得绚丽多姿。因为她不只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而且还表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品格——想当年,武则天是何等霸气,她命令百花于寒冬齐放,而只有牡丹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保持气节,拒不开放。也许这只是神话而已,那么,你见到过牡丹的败落吗?它不像别的花那样慢慢地枯萎、死去,而是大朵大朵地落下,几乎是一夜之间便全部败落,展现出一种令人心动、摄人魂魄的壮美。她的傲骨和豪迈怎能不令人惊叹!每年总要去看,说不出什么理由,总是让人觉得不去看看她,心中总缺些什么似的——我明白了,因为牡丹正是洛阳高贵的符号。
有人说:龙门的卢舍那大佛,是东方的蒙娜丽莎。你来拜访过她吗?你肯定为之感动了吧!她的头部是微垂的,总是眷顾着我们;她的眼睛是半张半合的,迷离在入世出世之间;她的表情是庄严中又含着慈祥的,她总是从容和蔼地看着这个世界。而就是这几个简单的表情把佛学中的普渡众生的大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卢舍那大佛的面前,即使是苦难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升华,即使是罪恶的灵魂也会被冲刷得一尘不染。在这里,你总会看见许多信徒在虔诚地叩拜,一次又一次地拜过,一次又一次地祷告,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思想的洗礼,让人油然生出敬重之情。佛像是洛阳庄严的符号。
提起洛阳,饮食也就不能被忽视。洛阳的汤,那是出了名的多和好。清晨,不到六点,街道两旁的早点摊也就开始张罗了,不多会儿,香气便飘满了大街小巷:胡辣汤、八宝粥、小米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杂肝汤、豆腐汤、丸子汤、粉条汤……应有尽有,一应俱全。远远的,沁人心脾的香气会将你吸引、俘虏;走近去,小贩们的热情会将你重重包围。老人、小孩、上班族也都在此喝汤,来迎接美好的新一天。洛阳人喝汤,那可是相当的“壮观”:有的随便找个位置一手端着大海碗,一手拿着馍和筷子,呼噜呼噜地喝着;有的干脆就半蹲在摊边,三下五去二,一撕两拽便把馍泡进碗中,吃得津津有味;还有的边吃边拉家常……那汤又热又辣,不多会儿鼻子上便汗浸浸的,吃过后简直就像打过仗似的。简简单单一碗汤把我们北方人的粗犷和豪迈挥洒得淋漓尽致。总之,一句话,咱这儿的汤,真够味!洛阳人喝汤,真叫爽!
有“千古名宴”美称的洛阳水席更堪称一绝:有荤有素,搭配合理;有汤有水,风味十足;有冷有热,甜咸酸辣。全席24道菜,“出场”的顺序也非常讲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待客人酒过三巡后再上4道热菜、8道陪衬菜,热菜上桌必定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无不入馔,丝、片、条、块,煎、炒、烹、炸,变化无穷;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的鸡蛋汤又名“送客汤”,是全席上满的标志。讲求滋补、追求营养是洛阳的饮食时尚。如果你还没有尝过洛阳水席,我觉得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这么说来,饮食也应是洛阳独特的符号。
常言道:人杰地灵。洛阳最不缺的就是名人。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西汉才子贾谊,唐代高僧——佛学家玄奘,新乐府运动的旗手元稹、白居易,为国为民保边兴利的滕子京,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书画诗文家王铎,政界勇士、教坛先驱杨源懋,化学教育家李俊甫,作家李准……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李白游尽名川大山,最终长醉于此。至尊红颜武则天更让洛阳享尽了荣光。
如果说符号是一类事物的代表,那么牡丹、佛像、饮食以及从中渗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纯朴的民俗风情更是洛阳的符号。这些符号传达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洋溢着热烈与激情,诉说着整个洛阳的博大与精深!
(指导教师:付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