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也疯狂

2008-06-21 14:28时寒冰
南风窗 2008年10期
关键词:印花税内幕股市

时寒冰

如果印花税的存在就是给股市暴涨暴跌培育暖床、给内幕交易提供平台、给一个“万而不全”的政府提供简单武断的市场控制工具,那么它的命运就不应该是降低税率,而是彻底取消。

中国股市一直在调控与救市两个坐标之间痛苦地徘徊。当股市自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被人的意志所取代,股市的轨迹就不再是它自己正常走出来的,而更像是主导调控或控制者的手写体。

去年5月29日夜,出于对股市泡沫的担忧,财政部连夜决定将印花税率从1‰上调到3‰,股市在极短的时间内走出了一波令世界目瞪口呆的大跌,史称“5·30大跌”。今年4月23日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3‰调整为1‰,第二天的股市就走出了一波令世人同样目瞪口呆的大涨,两市超过800只非ST股涨停,创出A股市场有涨跌幅限制以来的单日涨幅之最,人称“4·24井喷”。

印花税由于被人为装上一个调控股票指数的功能,而受到市场的顶礼膜拜,被神化的印花税似乎正在成为中国投资者心目中的圣物。这是中国股市的悲哀、投资者的悲哀,亦或印花税本身的悲哀?

中国股市的乱源

印花税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难以承受之重。

据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征收的印花税高达2005亿元,几乎相当于前16年征收的股票印花税的总和。2007年,印花税收入占当年全国税收总增收额的比重竟然高达15.9%,仅次于“三大税”中的国内增值税(21.6%)和企业所得税(19.2%)而超过了营业税(14.4%),一个来历不明的小税种,在税收总增收额中位居三甲,在当今世界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而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总额才1800亿元左右。交易成本远高于分红总额。

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当印花税作为指数调控工具存在的时候,股市自身的运行规律就被扭曲,而被一双无形的大手,依照某种奇怪的意愿操控着。当这种调控之手屡屡施展威力,就使股市慢慢地丧失了基本的免疫力和基本的自我调节能力。对照股市的走势,结果可能让调控者汗颜,股市几乎从来没有稳定过,要么是暴跌,要么是暴涨,要么是人气低迷到近乎垂死的状态——这肯定不能说是稳定。有人说,中国股市不是熊市,也不是牛市,而是猴市。当然,我们不一定非要用某一种动物来类比这个奇怪的市场,它的本质是政策市,遵循政策的意愿,更確切地说,是遵循某些人的意愿。不同的人对股市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掌控调控工具的人而言,这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问题。

因此,印花税率的变动史,几乎就是一部股市指数变动史。印花税率的调整在中国股市的坐标中,扮演着绝对重要的角色。也许,只有在我们这个市场,印花税作为一种工具,才会被运用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

1991年10月,印花税率从6‰调整到3‰,牛市行情启动,上证指数从180点升至1992年5月的1429点,升幅达694%;1997年5月12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3‰提高到5‰,沪指半年内下跌近500点,跌幅达到30%多。当然,印花税率调整也有失效的时候,1998年6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从5‰下调至4‰,由于力度达不到市场预期,股指不升反降,两个月内震荡走低400点;在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的熊市中,尽管2001年11月16日,印花税率调低至2‰,2005年1月23日又从2%下调为1‰,都未能阻止股市的下跌,但这并未影响到有关部门灵活运用印花税率这种神奇调控工具的热情。2007年5月29日,著名的半夜鸡叫,印花税率从1‰上调到3‰,引发“5·30大跌”;从2008年4月24日起,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3‰调整为1‰,第二天股市走出“4·24井喷”行情。印花税作为调控工具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

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没有2007年5月29日的印花税率上调,市场投资者出于对泡沫的担心难道不知道自觉规避风险吗?当“5·30大跌”引来投资者的愤怒,有关部门成为众矢之的,又慌不择路地救市,救市又让投资者看到了政策底线,于是,股市又暴涨,一直上涨到6100多点创出历史新高。如果说有关部门调控股市(世界上也许只有中国的有关部门以调控股市而不是严格监管为己任)的初衷意在挤压泡沫,使得股市更健康,那么,最终的结果绝对在背离有关部门的意愿。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但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具有非常明显的前瞻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对股市上涨恐惧不已,而对股市下跌持欣然态度。这种对股市的奇怪认知一直扎根于某些权力持有者的心中。

我们不可否认市场的缺陷,股市自然也有缺陷,问题是,热衷于调控股市的人,是否真的认识到了股市所存在的缺陷?即使认识到了,所采取的调控措施是否在对症下药并能解决已有的缺陷?调控者凭什么认为自己一定比市场本身更聪明?倘若对股市缺陷的认识是错误的,采取的措施自然也是错误的,那么,谁为调控失误所造成的后果负责?没有。于是,在一次调控失败后,我们看到新的调控措施出台,以弥补前一次调控的错误。这样,在错误与修补错误的轮回中,股市也在打压与点火的轮回中徘徊。中国股市,从来没有真正走出自己应有的轨迹,它的轨迹只是有关部门以调控与救市为坐标画出来的不规则的手写体——犹如医生的文字,真正读懂它的人只有书写它的人和接近它的既得利益者,可怕之处,恰在这里,如果印花税这种调控工具被既得利益集团利用,将导致怎样的结局?

印花税,内幕交易的载体

无论调控者本身,还是广大投资者,没有人否认印花税作为调控工具存在的事实。而可怕之处就在这里。这实际上等于赋予了印花税更大的影响市场波动的能量。如果调控者本身就与资本市场存在着利益联系,其调控的公正性就值得怀疑。当印花税作为一种神奇的工具存在的时候,左右它的人就具有了某种诱人的能力。实际上,印花税率所带来的股价剧烈波动本身,对资本市场而言,就意味着巨额财富的分配。尤其是在沪深总市值已经超过GDP且还将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包括印花税在内的调控工具,对财富分配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在这次印花税下调前的4月22日和23日,股市交易明显发生异常,尤其是在4月23日下午,低开的股市被强劲的买盘不断推升,上证综指从3100点下方,被一口气拉到3296.72点,许多人注意到了这种异常,当晚上印花税率下调的消息公布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说:怪不得股市下午涨得那么凶呢?

像印花税率调整这种重大的政策,为何被人提前得到了消息?谁走漏了风声?这种借助提前知道的政策消息进行交易的做法,涉嫌进行内幕交易。如果在美国等市场监管严厉的国家,一定面临着一场空前的调查,在印花税率出台之前疯狂买入者无疑将

被列为调查对象。那些故意透露印花税率调整消息的官员和根据该消息进行交易者,都将面临法律的严厉惩处。

但是,这一切,在我们这个市场都没有发生。在印花税率下调的消息传出,尽管人们之前感受到了股市波动的异常,但是,这种怀疑很快被股市即将大涨的兴奋所:取代。人们都在关心股价,没有谁去共关心内幕交易。这正是这个市场的悲哀之处,如果消费者维权的空缺,被职业打假人的执著所填补,那么,在法律、法规和监管层,对这个市场的巨大漏洞置若罔聞的今天,谁成为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及相关制度完善的推动者?

股票的涨跌只是一时的盈亏,而制度的巨大漏洞,却注定了弱者遭受强者掠夺的必然结局。

必须认识到,股市要健康发展,靠调控和救市的交替是无益的。而救市,本质上同样是政府按自己的想象控制股市指数的一个行为。这会使股市因缺少刚性制度的护航、在人为的意志下而暴涨暴跌:政府调控导致暴跌,暴跌导致政府救市,救市导致股市暴涨……而在这一过程中,那些距离权力资源最近的人,通过先天性的信息优势牟取巨额暴利。政府应该从这次股市大跌中汲取教训,它最应该做的是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而不是盯着股市指数进行调控,取代股市自身的运行规律,导致股市自我调节机制的失灵。

当制度得以健全,法规逐步完善,当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建立起来,当任何试图突破规则限制的人都付出昂贵的成本,那么,有关部门还用调控股市吗?监管而不是调控,才是有关部门固有的职责。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和法规的健全,将是决定资本市场发展前途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有关部门首先应该“归位”:做好应该做好的市场监管工作,放弃严重破坏股市自身运行轨迹的调控。

比如新股发行制度,无论是资金为王,还是新股发行时的市盈率,都预示着利益向一级市场的过度倾斜,意味着二级市场的广大普通投资者不得不承受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风险。这样的市场显然不是公平、公正的市场。再比如老鼠仓、内幕交易等行为,等于在通过制度漏洞和监管疏漏对普通投资者进行掠夺,而我国法律对这种行为的惩处力度过于疲弱,由于违法成本低而收益丰厚,使得老鼠仓、内幕交易等不法行为屡屡发生。

而至于印花税本身,如果它的存在就是给股市暴涨暴跌培育暖床、给内幕交易提供平台、给一个“万而不全”的政府提供简单武断的市场控制工具,那么它的命运就不应该是降低税率,而是彻底取消。

当一个政府硬要为市场长期承担不必要的连带责任时,事情的本质就是在对不应有的权力进行严防死守。

猜你喜欢
印花税内幕股市
前10 月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3.7%
●合同签订时,需要贴花履行印花税的纳税手续吗?
关于对营业账簿减免印花税的通知
●营业账簿印花税有什么减免优惠?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之规范解释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保养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