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安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头一年;是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也是福建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做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民生,着力民心,突出重点,注重运作,认真抓好落实今年十项工作任务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目标完成
安全生产是硬任务、硬指标,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安全生产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落实。今年责任目标和任务已经确定,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不折不扣完成目标。要强调第一责任和责任第一,各级各部门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上责任是第一位的,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将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纳入政绩业绩考核内容,纳入统计公报;进一步规范行政“一把手”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制度,落实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确保政府监管责任和政府行政“一把手”的责任落实到位。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各个岗位、各个部位的工作责任,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办法,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班组、岗位。要逐级细化、分解和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尽快将目标指标分解落实到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企业,一级一级分解、一级一级落实,把目标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的实现。要加强责任目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完善通报考评制度,坚持季度通报、半年检查、年终考核和奖惩,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对事故死亡人数上升的地区和行业,要及时把情况通报给当地政府和部门“一把手”;对责任目标没有完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要及时督促整改,推动责任目标落实。
二、深化隐患治理,加强事故防范
国家确定今年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同志要求隐患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按照国家的部署,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把隐患治理作为全省安全生产的中心工作,在去年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具体要求是,实现一个目标:围绕国家“隐患治理年”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确保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率100%。加强两个层面: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强化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企业要全面排查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以及思想作风、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存在的各类隐患,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隐患,要落实整改责任、资金和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保障安全生产。政府要强化隐患排查工作的指导、督促,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探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分类监管机制,定期督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跨区域、跨行业、难以协调解决的重大隐患,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落实三个要求:隐患排查认真仔细,不留盲区和死角;隐患整治工作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分级管理机制,巩固隐患治理成果,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坚决杜绝新的隐患产生。突出四个重点:突出重点行业,抓住对本地区安全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行业领域,重点治理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的隐患;突出重点地区,对工作相对滞后、事故多发的市县进行重点整治;突出重点企业。重点整治基础薄弱、管理混乱、安全状况不好的企业,全面开展打“三非”、反“三违”、治“三超”活动;突出重点隐患,对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重点隐患和突出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功夫加以治理。做到五个结合:与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重点治理安全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重大、难点问题;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相结合,建立重大隐患分级治理、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基础管理;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结合,抓好预案制定、演练和完善,做到有备无患、科学施救;与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相结合,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与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换发相结合,提高安全准入门槛,关闭淘汰技术落后、隐患严重的小厂小矿。
三、强化道路交通,降低事故总量
我省道路交通事故比重居高不下,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道路交通事故不下降,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就难以稳定好转,我省的安全生产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就无法缩小。冈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全力以赴,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彻底扭转我省道路交通安全的被动局面。要切实抓好《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所确定的12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研究、强化、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措施。要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公安、交警、交通、农机管理等部门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道路交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有效办法和措施,落实公安派出所、乡镇和村委会的责任,完善农村道路的标志、标识、标线等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养护管理机制,加快发展农村公交,强化宣传教育,实施综合治理,有效解决农村安全薄弱环节,改善农村交通安全状况。继续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强化道路交通路面监管,实施以排查治理危险路段等为主要内容的安保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监管,抓好驾驶员培训、考核和车辆年检,严厉打击非客运车辆非法载客和超载超限等违规违法行为。强化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客运、货运企业安全管理和城市公共交通监管。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力争我省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尽快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四、采取有效措施,深化专项整治
继续把煤矿安全整治作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深化安全生产各项整治。各专项整治牵头单位要制定整治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解决问题,真正见到成效。
煤矿安全整治。要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今后所有新增煤炭资源不得配置给小煤矿。要坚定实施解决小煤矿问题“三步走”战略,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基础管理,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做好水害防治、顶板管理和“一通二三防”,持续抓好“三强化、三推进”工作。要巩固整顿关闭成果,严防已关闭矿井“死灰复燃”。要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关闭和淘汰安全生产条件达
不到要求的矿井。要积极实施“管理强矿”,认真落实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两个《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结合实际推广支护改革、壁式采煤方法。大力推进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力争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率达100%。要加强监察执法,健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强化监察执法和事故责任追究。要规范煤矿开采和项目建设秩序,强化现场管理,杜绝“三超”、“三违”等现象。
非煤矿山安全整治。继续加大对金属和非金属重点矿区的安全整治力度,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规范各类矿山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继续推广机械化铲装和中深孔爆破技术,完善地采矿山机械化通风系统;开展地采矿山重大事故隐患整治,抓好尾矿库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结合安全许可,深入清理整顿危化企业;推进危化品生产储存安全标准化,加强和规范油气站的安全管理;抓好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的安全整治,加强大型项目试运转安全监管;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危化企业实行政府挂牌督办制度,督促各地做好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化工企业搬迁工作。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基础建设,完善航道及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继续抓好渡口渡船、低质量船舶和防碰撞、防泄漏等专项整治;落实安全管理“三长”责任制,强化对重点水域、重点航线、重点船舶、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排查治理桥梁隐患,加强乡镇非运输船舶安全监管,加强对旅游景区游船的安全管理。渔业生产安全整治。坚决取缔和查处“三无”、“三证不齐”船舶,严格落实渔业船舶强制报废制度;继续开展对职务船员、远洋及涉及渔业船员的特殊安全强制培训、考试发证和管理;加强渔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渔船通讯装备和安全防护设施,强化渔船安全救生、消防和通讯设备检查,建立生产渔船自救和互救机制。消防安全整治。加强消防安全监督,落实各项消防安全责任措施,继续抓好以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关闭取缔“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坚决关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公共聚集场所;坚持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加快督办整改治理;加强公共消防安全基础设施、消防安全装备、消防安全力量和宣教培训体系建设。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安全整治。深入开展民爆器材“压点减员”,开展危险品销毁和处理专项整治。落实产销用三位一体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整治“四超”。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民爆器材储存场所,要限时整顿合格。各级公安烟花爆竹管理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生产、储存、运输、经销、燃放监管,严厉打击取缔非法生产、经营窝点。继续开展氯酸钾专项治理,深入治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三超一改”,依法取缔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采取“关停、治理、转产”等措施,逐步退出烟花爆竹生产领域。建筑施工安全整治。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安全监管;深入排查在建隧道、桥梁、房屋等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深化以防范工地脚手架、起重机械倒塌、施工坍塌和触电、工地模板构件垮落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的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加强农村建筑施工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整治。健全和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关;重点抓好气瓶、压力管道、电站锅炉、危险化学品罐车、起重机械、大型娱乐设施以及取缔土锅炉、简易电梯等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旅游安全整治。落实旅游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重点旅游景点、景区场所、设施、设备、区内交通安全检查和防护,建立并落实旅游安全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抓好旅游客运、旅游饭店安全管理。学校安全整治。全面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严格实行校长负责制,重点抓好学校周边环境、学生交通、游泳与饮食的安全整治,加强对师生的消防、道路交通、旅游、游泳等安全专项教育;制定周密的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防范措施和预案。同时,要加强大中型水库安全监管,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依法加大对河道采砂的安全整治力度;强化对农村小水电站建设、运营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治理工作;继续抓好铁路平交道口和提速沿线安全整治,加强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监管。
五、推动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强安”
继续推进政策治本、源头治理,强化科技兴安,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继续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生产12项治本政策,认真落实高危行业企业安全费用提取、风险抵押金制度,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建立煤炭完全成本制度,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市场准入门槛;继续实施有利于安全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政策;普及规范劳动合同和工伤社会保险,实施道路交通运输企业承运人责任险,确保各项经济政策执行到位、发挥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安排资金用于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预防与隐患治理、监管监察能力和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和社会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与文化建设等,特别要对安全生产科技经费给予倾斜支持,将安全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公益性、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纳入省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加大安全技术改造投入,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强安,进一步加强与通讯部门信息技术合作,推进全省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对安全生产重要岗位、重点部位的及时监控;推进工业炸药生产线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采用人机隔离和安全连锁操作等可靠安全技术;全面推进危化品营运车辆安装GPs、加油站阻隔防爆、烟花爆竹标准化生产等先进适用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技术难题攻关和科学研究,推进矿山、非矿山和职业危害三个实验室建设。健全各级政府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建立各相关行业安全生产专家库。
六、加强应急管理,完善监控体系
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福建省“十一五”应急救援专项规划》,健全完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提高防范应对事故能力。加快全省应急救援机构及队伍建设,建设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推动9个设区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各级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和企业专业、义务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增强事故救援机动力量。健全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培训、演练,搞好政府、行业、单位预案的有效衔接;规范应急救援程序,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的职责,提高应急联动处置能力;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防洪、防汛、防坍塌、防泥石流等隐患
点的除险加固,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完善省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及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推动9个各设区市和重点县(市、区)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建设;修改完善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完善全省重大危险源评估、登记、建档及数据库,实施分级属地管理,构建省、市、县三级重大危险源监管及事故预警体系。
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素质
深入贯彻落实《“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加强安全宣传工作,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广泛宣传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科学理念,大力宣传以《安全生产法》为主要内容的法规政策,通过宣传教育、规范引导、评价表彰、培育示范等方法途径,在全社会倡导树立安全诚信意识和安全道德观念,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扎实开展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继续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和安全文化送社区、送家庭、送企业、送学校、送农村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加强市县领导干部、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质、注册安全工程师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加强农民工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加强安全生产宣传阵地建设,建立沟通联系机制,扩大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拓宽舆论渠道,保持舆论渠道畅通。
八、抓好法规建设,严格监督执法
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争取尽快出台《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推进“依法治安”。加强监督检查,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跟踪落实整改。对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查处,依法处罚到位。要完善执法程序和执法机制。要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执法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各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要严格事故责任追究,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事故分析,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要强化执法服务,做到执法与服务并重,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九、强化基础建设,提高保障能力
要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管理,通过全面启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委托执法,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明确工作机构和人员。进一步制定完善乡镇(街道)委托执法工作规范和制度,开展基层执法人员培训,提高乡镇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水平。要将监管触角逐步延伸到社区和村,在安全生产重点村或居委会建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明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强化村、社区的安全生产管理。强化企业安全基础,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明确创建责任,着重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的企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工业园区企业的“平安创建”工作。要督促企业完善并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要落实“三同时”制度,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要以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为契机,加强源头控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要加强监管基础制度建设,加强基础管理,规范和改进事故信息报告及统计工作,健全责任考核考评制度,健全举报信访等制度。
十、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各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能的部门必须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构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改善装备,保障工作条件和氛围,提高监管执法权威。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加强部门和单位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保证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管得好。要强化实干意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摸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要大力倡导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安全工作一线,掌握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要强化执行意识,对上级的部署要求,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必须反应灵敏、动作迅速、贯彻坚决、执行有力,确保政令畅通,维护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要强化廉洁意识,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规范执法行为,严防发生违法、违规和违纪问题;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和信息公开条例,自觉接受社会、群众和媒体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