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鸿伟
长期以战乱闻名的尼泊尔,继2006年11月七党联盟政府与尼泊尔共产党(毛派)签署和平协议,结束近11年的内战后,其多次希望进行制宪会议选举,以图步入民主国家的行列。“但是不断的骚乱和各种恐怖活动一直在困扰着它,以至于它的选举时间一推再推。”云南省社科院的南亚研究学者卢晓昆说,“召开制宪会议是尼泊尔和平进程的最终目标,它将决定尼泊尔的未来政体,即持续了240年的尼泊尔君主制也许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2008年4月10日,众所期待的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终于如期举行,大批“毛派”武装士兵也引人注目地排队前往投票。欧盟、美国和许多国际和地区组织应邀派人前往监督大选,尼泊尔本国和外国观察员共有数万人之多。当天,投票率超过60%,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及一些暴力事件原因,选举结果将在投票结束后2至3周内才能公布。而在此前,尼泊尔临时议会已于2007年12月28日通过临时宪法修正案,宣布尼泊尔为“联邦民主共和国”。
外界在评论尼泊尔这次选举时,常与毗邻的不丹作比较。不丹3月24日刚刚顺利进行了国会选举,在32万合格选民中投票率近八成,繁荣进步党大获全胜,赢得九成多的议席,44岁的党领导人廷里曾两度担任首相,预料将出任新政府的总理。不丹和尼泊尔确有可比性,它们都位处喜马拉雅南麓中印边界地带,都是正经历民主洗礼的宗教君主制小国。
尼泊尔民主一路风雨
制宪会议选举前3天,尼泊尔临时议会第一大党“大会党”在首都加德满都和南部城市比尔根杰举行的两个选举集会分别遭到爆炸袭击,至少10人受伤。次日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派)候选人夏尔马在苏尔凯德县遭枪杀;尼泊尔共产党(毛派)青年团与大会党支持者在德瓦库里县发生冲突,造成前者5人死亡。
事实上,加德满都和尼泊尔其他一些主要城市近10年来一直在发生各种爆炸及骚乱事件。云南省社科院的卢晓昆说:“尽管各党派都有了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但是一些势力太小的政治组织却不愿听命于选票,他们不断掀起暴力事件,以期影响选举的正常进行。”
“在推动尼泊尔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尼泊尔共产党(毛派)功不可没。”卢晓昆说,“当然,‘毛派最后也作了妥协,选择了走和平道路,同意以参选的方式介入政府权力,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从1996年2月起,“毛派”开始对政府军发动袭击。近10年来,他们为把尼泊尔转变为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而进行了艰苦的武装斗争,在越战越勇的同时也使战火波及尼泊尔全境。2004年底开始,他们甚至已经兵临城下——对加德满都开始围城,至2006年,尼泊尔除首都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毛派”控制。
“毛派”日益坐大的这10年,尼泊尔王室却一直内乱不已。其间的2001年6月,王室经历了一场“宫廷血案”,国王比兰德拉、王储迪彭德拉以及其他几名王室成员死亡,随后亲印度的贾南德拉加冕为新王。为此,尼泊尔人走上街头抗议示威并发展为暴乱,造成人员伤亡,这样的情况更进一步削弱了王室的威信与力量。2001年11月,尼泊尔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2005年2月,国王贾南德拉宣布解散政府,国家权力再次回到国王手中。随后,“毛派”与国王展开了一轮轮的政治和军事角力,美国和印度也积极介入施压。国王贾南德拉终于屈服,表示“愿意还政于民”。当年4月30日,柯伊拉腊被贾南德拉任命为尼泊尔首相。
2006年5月,重开的尼泊尔国会通过决议,宣布解除国王的一切特权,议会成为尼泊尔的最高权力决策机构;原来的“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更名为“尼泊尔政府”,原来的“皇家尼泊尔军”变成了“尼泊尔国民军”。此外,尼泊尔议会还推举柯伊拉腊第五次出任首相。
国王失势之后,尼泊尔的未来遂取决于联盟政府和“毛派”的谈判。2006年11月7日,“毛派”与政府达成协议,放弃武装斗争加入政府,随后3位前共产党人宣誓就任新组建的临时议会议员。他们表示能够加入议会是10年人民战争的成果,并誓言要为缔造新尼泊尔指明方向。卢晓昆说:“但是毛派普拉昌达等高层领导人却没有加入议会,这使一些情况在未来仍然复杂。”
随着长达10年并夺去了1.3万人生命的反政府暴力结束,尼泊尔有望了结旷日持久的政治动乱。但在2007年9月18日,由于在君主制问题上存在严重异议,“毛派”又宣布退出临时政府。至12月23日,主张君主立宪多党制的大会党和主张完全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的“毛派”达成废除君主制的协议,后者方返回议会。
卢晓昆表示,“毛派”要求立即建立尼泊尔共和国,而其他执政联盟政党则希望先举行制宪选举,然后再由新政府来决定是采取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对于多出的这个中间程序,“毛派”强调,如果制宪选举失败,不能如愿废除君主制,他们不可能接受或参与这样的政府,还将重新进行武装斗争,直至达到目的。
而如果一切顺利,制宪会议后尼泊尔将举行特别会议,投票决定联邦民主共和国的正式诞生与王位和君主政体的正式废除。国王贾南德拉尽管面临被罢黜的危险,但他仍敦促国民前去投票:“通过民主政策,建立富足、和平的国家一直是我们的期望。”
亚洲开发银行表示,尼泊尔是亚洲收入分配最不均等的国家之一。“毛派”多年的武装斗争加大了尼泊尔重振经济或开拓新收入来源的难度。理论上讲,尼泊尔具有向能源匮乏的邻国印度销售水电的巨大潜能,但政局不稳抑制了此类项目所需的长期投资。据估计,尼泊尔的水电发电能力为4.3万兆瓦,但其目前的发电量仅为500兆瓦左右。
卢晓昆认为:“现在,尼泊尔人民的广泛意愿是国家的和平与繁荣,因此,任何政治势力都无力违背这个意愿,也无法承担破坏和平进程的责任。”
不丹国王追求民主
2008年3月24日,号称是世界最快乐的国家不丹,举行历史上首次国民议会选举,走上了君主立宪的道路。德国之声评论说,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佛教君主制王国由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民主制国家。
最令外界瞩目的是,这次国会选举是前国王辛格·旺楚克下令举行的,深受人民爱戴的不丹王室决定放弃自己的绝对权力。云南省社科院的南亚研究学者杨思灵说:“旺楚克王朝从1907年起统治不丹,辛格·旺楚克是第四任国王,历代不丹国王们的成长经历相似,基本上都到西方学习过,对西方的政治体制有着充分的了解。”
不过众多国际媒体都注意到,许多不丹的国民更希望保留原来的君主制度,“不丹在國王统治下发展得很好,每个人都很高兴。我们还都很希望由国王来统治国家。但是他现在要求国民自己来选举国家领袖”。
早在2005年,辛格·旺楚克就宣布将在2008年举行首次民主选举,将世袭的绝
对权力交给民选政府,令不丹民众震惊不已,继而觉得难以接受。2006年12月,辛格·旺楚克宣布退位,其28岁的长子,曾在美国和英国学习,并获得英国牛津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的纳姆耶尔·旺楚克成为不丹旺楚克王朝的第五位国王。
不丹王室的超高民望令人吃惊:在首次国会大选现场,许多不丹民众表示,“是为了忠于国王才愿意投票。”
事实上,为了能够让首次民主选举成功进行,不丹王国政府花费了很大力气:预先进行了多次模拟投票,甚至还模拟了如何对付民主示威。交通部门派出卡车接送边远地区的居民投票,军方派出直升机投放选举手册,使用骡马运送投票工具。
不丹繁荣进步党在3月24日举行的下院选举中获胜,赢得47个议席中的44个席位,即将上台执政。值得注意的是,不丹的两个政党都同王室关系密切,竞选大纲也很相似,都承诺会延续不丹目前走的“国民安乐”路线,既要经济发展,也要兼顾传统与环保。
杨思灵说:“此次不丹的民选程序有两大特点,首先是民主制取代绝对君主制是由王室自上而下推动的,其次是不丹人民对民主其实并不理解甚至还抱有怀疑态度。”
选举之前,不丹人均GDP虽然只有700美元,但几乎所有民众都享受免费教育和医疗,社会和谐程度很高,环境也没有污染。在人均收入指标上,不丹是印度的两倍。还有一个现象是,由于政治、种族和意识形态等问题,民主在南亚国家运行时都变了样,反而带来贪污、腐败、社会不公、政治动乱甚至战火,尤以南面的孟加拉国和西面的尼泊尔最为典型。
“由于大多数民众对现状满意,所以不理解国王为何热衷于搞民主,因为事实证明民主制度同样有弊端,同样会导致腐败和不稳定。”杨思灵说,“但由于不丹人民相信国王的治国宗旨和远见,所以仍然积极去参加投票。”
不丹前国王辛格有过著名的话语:“我可以努力做个爱民的国王,但我无法保证不丹代代都有好国王,为了不丹人长远的幸福,我们必须推行民主,一个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
辛格备受民众爱戴的原因,是由于彻底改变了不丹,使其从没有街头红绿灯,到道路、桥梁、学校和医院等基础建设俱全,并且国家工业也初具规模。曾经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的不丹,现在每年对数千名国外游客开放,并且希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善国民生计。不丹还运用国内水力资源发电,除了自给自足,还可卖给邻国。不丹农民以往得靠援助维持温饱,现在还能有余粮卖到邻国。
于是,在辛格老国王的特别授意下,其下属官员最终组成人民民主党和繁荣进步党两个政党互相竞争,胜者执政,输者成为帮国王监督政府的反对党。有学者指出,土耳其的第一任总统凯末尔,也曾利用自己的崇高威望,做過同样的建立多党制的尝试。另有学者指出,不丹国王热衷民主的深层因素是:在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的背影笼罩下,不丹意识到藏身深山遗世独居也避不开灾祸,必须对外多交朋友,对内改革封建结构;不丹在政体上必须与西方接轨,在国际社会争取最大的认同,才能避免像锡金土邦一样被印度吞并的命运。
未来难料的民主洗礼
4月13日,尼泊尔选举初步计票结果显示,成立于1994年的尼共(毛派)遥遥领先,把传统大党尼共(联合马列)、大会党远远抛在了身后;受挫的尼共(联合马列)当即决定,在尼临时政府中任职的该党成员将集体提出辞职。
西方国家对这样一个有着恐怖主义前科的“红色政党”能赢得民众“海啸般的支持”感到十分惊讶,印度则担心本国公司在尼拿下的水电项目会被新政府取消,1950年的《尼印友好条约》会被修改,印度国内的毛派武装运动会更加得势,而克什米尔和印东北部各邦的民族自治运动会更加难以控制。不过,锡金大学教授马亨德拉拉玛认为,尼泊尔的选举结果给印度一个机会,以尽快更新其“陈旧、不现实以及无效的对尼政策”。
追根溯源地说,喜马拉雅南麓原先有3个小国,除了尼泊尔和不丹外,曾经还有一个名为“锡金”的山地小王国。然而,随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将大批尼泊尔人迁移进来,锡金人很快就被这些外来的印度教徒淹没了。19世纪70年代,在印度的怂恿下,外来的尼泊尔人通过民主选举,逐步把持了锡金的政权,锡金的国王被迫逃离。
锡金如今只是印度的一个“邦”,而且锡金自己也认可是印度的一部分。作为最后一个承认此事的国家,中国于2003年10月悄悄地将锡金从其外交部网站上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名单中拿掉,借此默认印度于1975年将锡金纳人印度版图的现实。2006年7月,中印同意重新开放乃堆拉山口的贸易活动,使西藏自治区和锡金邦之间一线贯通,表明双方已分别承认“西藏属于中国,锡金属于印度”的历史事实。
南亚研究学者杨思灵说:“尽管印度各邦都有民主选举的权利,但是新德里对北部边区的控制同样非常严格。简单点说,印度中央政府不可能容忍一个不顺从自己的领袖在锡金被选举出来,所以在这些方面他们不懈地做工作,以保证锡金地区的稳定。”
锡金主权消亡的教训自然会影响到周边的尼泊尔和不丹。尤其不丹从中吸取教训,一方面按照印度的模式实行民主,杜绝了印度今后以不民主为由要挟不丹王室的可能,另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移民措施和公民权利条约,并采取行动来压制境内的尼泊尔人。
目前,在尼泊尔东部和不丹南部生活着至少10万原籍尼泊尔,但后来被不丹驱逐的难民。这些形成于1991~1993年间的难民,一直处于“尼泊尔不认,不丹不收,由联合国负责”的境地。此次不丹选举并未把这些人考虑在内,而目前已经有一股被称作“不丹流亡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正在难民中形成,并且得到了尼泊尔“毛派”的暗中支持。
“如果不给这些难民出路,那么他们闹革命是早晚的事情,而且不丹流亡共产党组织已经出现了一些恐怖主义趋向。”杨思灵指出,难民问题是影响不丹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也将影响到不丹政体的变化。但是,该问题并不在不丹议会选举选战的题目里,同时有关民族冲突的公开讨论以及对王室家庭的批评,在不丹国内是被明文禁止的。
至于面积稍大的尼泊尔,则倾向于借重中国、美国来平衡印度的影响。尼泊尔与中国有长达1000公里的边界线,独特的高海拔地理位置使其具有极高的军事战略价值。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中情局曾以那里为基地,资助、训练流亡的藏人。而今,中国希望能够在中印边界纠纷中争取到尼泊尔的中立立场,印度则努力保持在外交上“指导”尼泊尔的地位。有学者认为,中印关系其实是尼印关系的晴雨表,但云南社科院的卢晓昆认为:“在目前尼泊尔的外来投资中,除了西方的投资,最大就是来自于印度。鉴于此,中印关系的好坏基本上对尼泊尔影响不大,前提是只要尼泊尔与印度的关系保持良好。而不丹对于印度的依赖更大,长期以来后者对其援助都在总数的80%以上。由于历任不丹国王都亲近印度,印度对不丹推行民主的举动并没有表现出担忧,而且不丹欲摆脱印度也是不现实的。”
根据1949年签订的《印不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不丹的外交政策受印度“指导”,不丹购买军火要得到印度许可。经过不丹反复努力,2007年2月,双方签署了新的“友好条约”,从此不丹可以自主决定外交事务,并且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非杀伤性武器装备。但事实上,印度对不丹的控制仍然很严,比如在中国和不丹边境的不丹边防军指挥部中也有“极少数的印军”。
“现在中国与不丹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也没有什么投资往来,双方的贸易都是通过转口实现。”杨思灵说,“所以如果不丹摆脱了印度不会有任何好处,因为目前根本找不到替代者。也就是这个重要的印度因素决定了'短期内不丹在经济方面无法自立,在政治方面的推进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可以说其对民主的追求最终会流于形式。”
在不丹国内,水电站的修建基本由印度来完成,并且有协议明确规定不丹的水电电能主要是卖给印度,其他无论是旅游、农业等方面,都能看到印度的深刻影响。
当然,印度对于周边国家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杨思灵表示,早在2005年印度曾经召开过南亚政策的专题会议,除了检讨以往的一些不恰当做法,更明确了以经济为切入点的新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正在积极与南亚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这也将伴随着喜马拉雅南麓的民主进程而深入。印度学者拉贾·莫汉如此评价:“中国与南亚的经济合作,还可能催开重要的政治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