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之路越走越窄

2008-05-30 12:22:52
南风窗 2008年9期
关键词:次贷股市A股

缥 缈

大量的投资者,对投资所知甚少,当他们进入股市,最终的结果,或是成为市场中被永远沉淀的成本——企业融资、券商佣金、印花税、基金管理费用计提,为这些他们尚且理解不了的高昂交易成本“埋单”;或是永远离开股市,一去不再回头。

“生命的路,为何越走越窄?”许多经历过改革的人,对于1980年4月号《中国青年》杂志所刊登的“潘晓来信”,始终无法释怀,自从潘晓所提出的天问,进而激起一代同龄人的共鸣之后,引发了一场持久、深入的人生观性质的大辩论。

30年改革跃迁,30年沧海桑田,开放社会建构起一个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之后,我们再次以“观望历史”的平静,回看当下的A股市场,是同样的“生存迷思”,而且是同样的“越走越窄”。

3月的上证指数收出了第三根拉长的阴线,其阴线实体的长度,与2007年11月以及2008年1月的大阴线相当,上证指数创出一年以来的新低;几乎80%的个股均已“腰斩”,中国平安跌破了50元、中国石油跌破了17元、中国太保跌破发行价。继太保之后,中煤、中海集相继“破发”。很多股票,其中包括最近5个月以来发行、上市的所有新股,纷纷大幅下挫。

总结最近两年的“大行情”,998点之下'我们不计算,上到6214点,下到3260点,市场发展的真相是“涨五(千)跌三(千)”,暴涨,然后暴跌。

市场的逆转痕迹

最近半年之内,A股市场所发生的逆转虽然出乎许多人的预计,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首先可以溯源到美国的次贷危机。2007年2月15日,由于一笔总计大约1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债券无法兑现,持有机构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寻求转让,并且一再降低价格,这就是一年多来,令全球金融市场颤抖的次贷危机的“第一滴血”。

就是这区区1亿美元,击垮了本已摇摇欲坠的抵押贷款投资债券市场,进而是债务抵押债券市场。次贷是债券的衍生证券,其与原始贷款的收益或亏损,均呈现平方的关系。现在我们知道的是,当前的次贷危机,全球各大金融机构的账面损失,累计有可能达到一万亿美元。从损失一亿到损失一万亿,时仅一年而已。

次贷危机以及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不断加强。自2007年9月开始,美联储已经经历了6次紧急降息,美元的基础利率,已经降至此前无人敢想的2.25%;降息进而诱发资本市场的拆仓潮,而抛盘的活性化,很快殃及世界经济以及各大资本市场。此前,似乎极度充裕的流动性,一夜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宏观数据显示,在近一段时期,欧元区的经济信心指数,已经持续十个月下滑;东亚主要市场,对美国的出口税,均已降低了20%左右;而我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季度大幅回落了1.7%。

对于本次金融市场大危机的后续演变,国际清算银行认为,这可能是发达国家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动荡,而且目前仍未看到总体局势好转的迹象。

全球性的衰退预期,以及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都是引发A股不断走弱的动因。大米、原油、黄金等最重要的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显示,短期的、局部的、温和的通胀,有演变为长期的、全面的、恶性的通货膨胀的可能。反观1987年以及1993年的经济数据,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通胀数据上行之后的数年之内,基础经济都要受到非常显著的压力与影响,正所谓通胀无牛市。

此外,也不能不说市场本身,也是越来越令人感到迷茫。比如,此前太平洋证券的上市,不但争议极多,进而引发的业界质疑;比如中国平安再融资所形成股票价格暴跌,投资者逃无可逃;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由于产品价格管制所形成的业绩下滑。

对于证券投资基金净值的快速缩水,甚至破发现象,更值得注意。因为无法排除部分基金经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坚持沽售一些他们本应选择买入的股票,以期通过假摔的方式,压低基金的单位净值,减缓基金投资者的高位赎回。

其实即使是在海外的成熟市场,面对一窝蜂式的市场打压,也存在着这种基金打压市场方面的交易——每当基金管理公司的利益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出现分歧,就会出现基金净值的大面积下跌。

众所周知,基金持有人的目标,是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而基金公司的目标,则是追求基金可获得的分配收入的最大化,这与基金规模大小密切相关。所以,每当市场走弱或投资者有可能拆仓(解散基金或全线赎回)时,基金公司就必须令所在基金的净值快速回落,甚至让其手中的基金深深地跌破所有基金持有人的买入价格。

改革与救市之争

很多时候,驱动中国股市发展的力量,只有资金;大量的投资者,对投资所知甚少,或日“只是略懂一点皮毛”,但是他们有的是时间,所以当他们进入股市,最终的结果很难乐观,或是成为市场中被永远沉淀的成本——企业融资、券商佣金、印花税、基金管理费用计提,为这些他们可能永远理解不了的极其高昂的交易成本“埋单”;或是永远离开股市,一去不再回头。

4月初的股票市场,一片哗然中,“救市”与“不救市”之争也走向空前的阶段。所谓“救市之争”,也可换作“改革之争”。中国的股市,从来就不是一個完善的市场。从任何角度来衡量,它都不是,至少它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股票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一直没有独立的法治体系,从表面上看,地位似乎无可挑剔,但是实际上,脱离了《公司法》,一部《证券法》外加一部《基金法》,对外算不了数,对内当不了家。当今世界的市场经济国家,只有我国的现行法规还不能完全涵盖资本市场,以及各种现有的证券投资品。

中国股市仍是“卖方市场”,而非买方市场。换句话说,这更像是一个融资市场,而非投资市场;而且卖方,只能是中央政府,或是中央政府指定的交易机构。但真正的市场,交易无一不是由卖方和买方所共同完成、共同参与的。股票本身,只是种“提款权”,它是为了消耗并且创造特定的经济资源,而形成一个交易体系的有价证券。因此,由政府机构控制证券交易的“卖方”,责任非同小可。

在中国股市,多年以来的缺陷,也无非就是它更看重的是卖方的利益与权力,却不重视买方的利益与权力。如果中国股市必须“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立市”的重点转向买方。

如果我们以市场交易保证金的角度看待沪深股市,它最多也只能承接不到2万亿元的套现筹码,由于资金与股票的数量,完全不成比例,如果没有股指期货,那么,每一次反弹,都有可能是出货的机会。

面对“大小非”的解禁,面对各种失控的巨额再融资,面对CPI逼近两位数的时候,除了“空谈”之外,是不是可以尽快把两年多来早已准备推出的股指期货,积极交易系统政策优先落实了呢?如果我们再不给市场提供强而有力的金融工具,比如“股指期货”,比如“T+O”资金与股票的结算改革,那么A股的二级市场,很有可能干涸,这些本来都是“国九条”中计划好的步骤。

股改已经将近3年,对于股市来说,此前所能做的一切,大多已经尽力地做了,但是伴随而来的是行情越走越冷。据报道,本次回调,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对于机构投资者,其实也没好了多少。对于一个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而言,推进市场进步的任何办法,也许都可看作是“救市”。如果没有进一步深化交易制度的建设,改善市场投资主体的权利结构,投资者早晚都要发生亏损的,这是一个不完全交易市场中的必然与宿命。

猜你喜欢
次贷股市A股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一月A股龙虎榜
2013年A股大股东增(减)持排名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消费导刊(2009年10期)2009-06-16 08:11:10
《资本论》对当前金融风暴的解读
中国经贸(2009年8期)2009-05-25 0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