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圣英
首都阿尔及尔
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是地中海南岸最大的海港城市之一,坐落在乌艾德·哈腊和乌艾德·马扎法兰海湾之间。依山面海,南靠雄伟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北麓,北对地中海的阿尔及尔湾。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定都于此。近半个世纪以来,阿尔及尔的炼油和石油化工、机械、水泥、纺织、酿酒、食品、制革和汽车装配等行业发展迅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干线东通突尼斯,西连摩洛哥。东南郊的布迈丁国际机场是北非较繁忙的航空港之一。阿尔及尔的商业港口建于海滨和四个小岛间,分三个港区,水深7~12米,码头总长8400米,有七个油轮泊位、十个酒泊位、一个粮食泊位和集装箱码头,还拥有现代化装卸设备和巨大燃料供应站,年吞吐量六百余万吨。
城市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新城沿海边分布,并顺山坡向上发展,街道与海岸平行,多欧式建筑和街头公园。老城区坐落在山坡上,保留着浓厚的阿拉伯民族特色,古趣盎然。以民族英雄埃米尔·阿卜杜勒·卡德尔命名的广场位于老城中心;奥拉西旅馆和具有摩尔人建筑风格的大邮局极具现代特色;著名的非洲圣母院位于接近山顶的位置,是典型的罗马式建筑,也是来阿尔及利亚旅游者的必到之处。非洲圣母院作为法国殖民地时期的建筑,在命名时,只将“巴黎圣母院”一词中的“巴黎”改为“非洲”,其他部分完全相同,可见当初法国人建造这座基督教堂的良苦用心。如今非洲圣母院的殖民色彩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化,并成了阿尔及尔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阿尔及尔气候温和,终年林木茂盛、绿草如茵、花开不断。站在高处俯视全城,近处郁郁葱葱,远处水天相接,景色优美迷人,素有“花园城市”之称。加之城内名胜古迹众多,对世界各地的游客颇具吸引力,使这里成为北非地区的一处旅游胜地。
油气之城奥兰
奥兰位于地中海瓦赫兰湾南岸,阿尔及尔西南43公里处,是阿尔及利亚第二大港口城市,曾先后被西班牙、土耳其和法国占领,饱经沧桑,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后,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19世纪末,奥兰与附近的凯比尔港一起构成了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海军基地兼渔港,港口可泊吃水十米的船只,装卸作业现代化,仓储设备良好,有燃油供应站。港口周围是重要的葡萄、小麦农业区,该地的工业以石油化工、冶金、造船、纺织、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等为主,还拥有北非最大的玻璃制造厂。铁路西通摩洛哥,东连阿尔及尔等城市,南穿阿特拉斯山脉到撒哈拉沙漠边缘的贝沙尔及阿巴德莱。输油、输气管道通哈西鲁迈勒气田和哈西迈斯欧德油田。
奥兰城的主体建于小山坡上,新旧城区东西并列。在奥兰老城中心广场,赫然耸立着一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左右两侧的高台上各有一只雄狮,这就是奥兰城的象征——雄狮之地。奥兰城的建造者——西迪·胡阿里安静地躺在老城区的一条小巷内,这里并没有人们想象中伟人纪念地的豪华大气,却平添几分古朴庄严,让人肃然起敬。
阿尔祖液化气基地是这座城市的重要建筑,建于1964年,几经扩建,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液化天然气综合基地。占地73公顷,另有22公顷为存储、输出站,产品为液化气和丁烷,年产液化气4 7 0万立方米,全部销往欧洲,丁烷1.815万吨,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奥兰的另一大天然气基地贝修阿液化气综合设施建于1978年2月,占地72公顷,年处理天然气能力为105亿立方米,主要产品是液化气和汽油,年产液化气1750万立方米,汽油12.3万吨,主要销往欧美。该站还设有两个装卸平台,可停靠装载能力达4万~12.5万立方米的油轮,三个巨大的液化气存储罐沿岸边一字排开,每个可存储10万立方米液化气,在伸进海里的输送平台上,可以看到近岸涂有L N G三个巨型字母的硕大存储罐,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大国之势彰显无遗。
风光的上世纪80年代
如果没有法国球星齐达内身为阿尔及利亚后裔这个因素,单凭在足坛的战绩,恐怕阿尔及利亚这个北非小国很难给人留下印象,可以说齐达内的成功,让更多人对这个撒哈拉沙漠中的神秘国度产生了兴趣。
历史上,阿尔及利亚曾屡次冲击世界杯决赛圈,但往往无功而返,仅两次成功出线。1982年,阿尔及利亚队终于顺利抵达西班牙,得以参与世界杯的角逐。小组赛首轮,面对劲旅西德队,阿尔及利亚队凭借终场前两分钟的入球以2∶1取胜,爆出大冷门。尽管阿尔及利亚队在当届比赛中表现不俗,取得两胜一负的战绩,却因净胜球少于西德和奥地利,遗憾地被淘汰。四年后,阿尔及利亚队再次冲进世界杯决赛阶段,但那届比赛他们已不复当年之勇,表现糟糕,仅得一分,从那以后,阿尔及利亚一直无缘世界杯决赛圈。现在,阿尔及利亚人将自己的世界杯希望寄托在2010年,世界杯首次来到非洲大陆,他们一定不愿意错过。
上世纪80年代是阿尔及利亚足球的鼎盛时期,闯入世界杯决赛圈,在非洲杯取得的较好成绩也集中在这一时期。1980年~1990年的六届非洲杯中,除1986年外,阿尔及利亚队都进入了四强。1 9 9 0 年非洲杯,阿尔及利亚队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良好的状态,小组赛便势不可当,三战全胜打入十球。进入半决赛后,他们以2∶1战胜塞内加尔,决赛中一球小胜尼日利亚,报了十年前在非洲杯决赛中被对手击败的一箭之仇,首次品尝到非洲冠军的滋味。1980年,阿尔及利亚队首次闯入决赛,却被状态正佳的非洲雄鹰以3∶0掀翻,屈居亚军。一次非洲杯冠军和一次亚军也是他们在所有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广泛而热烈的群众基础
虽然国家队的成绩难如人意,但阿尔及利亚人从没放弃过足球运动,在其国内设立了多项足球赛事,而且组织完备、气氛热烈,并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1960年之前,阿尔及利亚盛行地区联赛,阿尔及尔、康斯坦丁和奥兰三个地区的联赛竞争最为激烈。1962年,在阿尔及利亚取得独立后,联赛也随之正规起来,创建了阿尔及利亚国家锦标赛,也就是甲级联赛。与很多非洲联赛不同的是,阿尔及利亚国家锦标赛的冠军并不总是被来自首都的几支球队瓜分,而是国内几大城市的球队平分秋色,像康斯坦丁、奥兰等地都拥有实力不俗的球队。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则是来自小城提济乌祖的JS卡比列队,共13次登顶联赛,而且四十余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来自首都的两支球队M C阿尔及尔和C R贝卢扎达也一直保持着对J S卡比列队的威胁,但在夺冠次数上却逊色很多,都只获得过六次冠军,目前依然在不懈地追赶成绩出众的JS卡比列队。
相比联赛,阿尔及利亚国内的杯赛似乎更受重视,每年的决赛,如果没有重大活动与之冲突,该国总统都会亲临现场观战,比赛结束后为获胜球队颁奖,并与队员挨个握手、拥抱、合影,各国的驻阿使节也会受邀到现场观看。自从1963年杯赛创立以来,来自首都的USM阿尔及尔队占据上风,16次进入决赛,其中七次夺得冠军。E S塞提夫队和M C阿尔及尔队分别夺得六次冠军,联赛劲旅JS卡比列队则获得过四次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阿尔及利亚的联赛和杯赛都是免费。每到比赛日,体育场周围都会聚集上万名球迷,汇成欢乐的海洋,享受足球的乐趣。每当决赛日,球迷的热情达到了顶点,到处彩旗招展,体育场内座无虚席,球迷们载歌载舞。可见阿尔及利亚人是热爱足球的,他们有庞大的群众基础,国内比赛也都趋于平民化。虽然齐达内是法国球员,但阿尔及利亚人仍然以他为豪,在歌颂齐祖的同时,他们也期待着有更多出色的阿尔及利亚籍球员能够在世界足坛崭露头角。
非洲冠军联赛是非洲大陆内各俱乐部的必争之地,在这项赛事中,阿尔及利亚球队曾经四次夺冠:1976年,M C阿尔及尔队首次为阿尔及利亚赢得此项荣誉,J S卡比列俱乐部及其前身J E提济乌祖俱乐部,分别在1981年和1990年征服过非洲,1988年,E S塞提夫队也曾称霸该项赛事。
对于阿尔及利亚人而言,齐达内只是供人远远欣赏的艺术品,本土球星才是他们的希望。马杰尔就是阿尔及利亚足球历史上的翘楚,上世纪80年代,他曾是国际足坛的著名前锋,在国家队和波尔图队都有出色的表现。1982年世界杯对西德队的比赛中,马杰尔为球队首开纪录。此外,他还曾担任阿尔及利亚队主教练,但执教成绩并不理想。1987年,马杰尔荣膺非洲足球先生,在他之前,贝卢米于1981年首次为阿尔及利亚赢得此项殊荣。在他们之后,至今还没有该国的其他球员当选过非洲足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