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泉
我在美国访问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这里的卡车和大巴比中国大得多,尤其是卡车,两个粗大的烟囱,在国内从来没见过,就好像电视里运送洲际导弹的那种大汽车。可以推断,美国的道路和桥梁的承重量一定不比中国的小,但他们的立交桥桥墩,却比中国城市的立交桥桥墩细得多。
是不是因为粗大的桥墩,可以让缺少工程知识的普通民众感到安全?我的这种推测,遭到丈夫的嘲笑,他说:“建这种桥墩,不需要什么高新技术,纽约30年前的桥墩之所以比现在中国一些大城市里的桥墩还细,是因为纽约的市政管理制度比较完善。”见我有些不解,他解释道:“中国城市的市政工程多是由政府出资,国有企业承建的。
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也一样)为了把工程预算尽可能地提高,希望通过把桥墩建得更加粗笨以增加预算。当然,建筑商也可能担心中国的钢筋、水泥质量不过关,故意加粗一点。”
中国城市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和效率上,与美国相比,差距立即显现出来,而且体现在很多细节上。经济学家在研究“制度质量”时,设法量化。如果我们能够把各个城市的立交桥承重量和桥墩的直径都调查清楚,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质量”指标。
(舒晴摘自《经济学家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