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有个牧师,一次为周日布道准备的题目是“宽恕你的敌人”。在长时间布道后,他问在场有多少人打算原谅他们的敌人,大约一半人举起了手。显然,牧师对结果并不满意,然后又讲了20分钟,再次提问,有80%的听众举手愿意原谅他们的敌人。牧师仍不满意,继续高谈阔论了15分钟,此时大家已是饥肠辘辘,除了一位坐在后排的老太太所有人都举了手。牧师很好奇,问道:“琼斯太太,你还不愿意原谅你的敌人吗?”“我根本没有敌人。”老人回答道。牧师接着问:“这太不寻常了,您今年多大了?”“我今年93岁。”牧师说:“琼斯太太,请您到前排来,告诉大家您是如何在如此高龄依然没有任何敌人的。”老太太蹒跚地走到大家面前,说道:“很简单,我只是比那些混蛋都活得长!”
从这位老人的话中,我们很难判断她是否真的宽恕了曾在生命中给她造成伤害的那些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宽恕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宽恕似乎是所有宗教共同的主题,从佛教到伊斯兰教,从道教到基督教。十几年前,这一领域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驻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可以减少焦虑和压力,降低血压和心率,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较少的躯体疼痛和更高的幸福感。
最重要的是,选择宽恕更多的不是为了减轻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的内疚感或罪恶感,而是为了你自己。除了有利于你的情绪和躯体健康外,选择宽恕可以帮助你从受害者的阴影和无力状态中摆脱出来,你不再把生活建立在对他人的指责之上,你开始明白自己随时可以开始新的生活,负起对自己幸福的责任。
基于上述原因,很多心理学家或治疗师都把宽恕作为对生命中创伤事件的最佳选择。但是有的时候当宽恕成为另一种“应该”会导致更大的焦虑和痛苦。一天,一位女士找到我,一脸痛苦的表情,她说:“我已经很清楚我多年来的痛苦生活是因为我没办法原谅我的母亲在我小时候的所作所为,她在我出生56天的时候抛下了我和我父亲移情别恋……现在,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已为人母,所有的心理咨询师包括我父亲都劝告我应该尝试去原谅她,因为她目前身患绝症,我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是我真的做不到。最令我难过和震惊的是,我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能原谅这一事实,证明我和当年的她几乎一样无情。”
当我们明白,选择是否宽恕是我们的权利,宽恕首要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更加平静和幸福。我们可以给这位女士两点建议:
首先,最应该得到宽恕的人是她自己,她应该接纳自己多年后依然无法原谅母亲当年所作所为的事实,放弃自我批判和折磨。没有任何不应该的情绪或者情感,她的行为是成长过程中所受伤害的自然反应。不能宽恕或暂时不能宽恕从来不是罪过。其次,如果现阶段无法选择宽恕,你可以选择尝试去理解,理解她当时行为的背景和原因。理解并不一定会宽恕,但可以让我们更灵活地看待不可改变的事实。再者,宽恕不等于忘记,更不等于赞同,宽恕更多意味着放下。有研究表明,在童年期受过虐待的人,在成年后如果努力和施虐者和解,反而可能给当事人平静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扰动和痛苦。
有人说过,“怨恨是自饮毒酒,而希望别人死去。”无论琼斯太太是否宽恕了她的敌人,她至少没有再继续饮啜仇恨的毒液。宽恕的奇妙之处即在于,受益最大的往往是施予的一方。宽恕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权利,善用即是人生大智慧。
(丽丽摘自《心理月刊》 2008年4月 图/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