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可作“代用券”

2008-05-14 09:07
知识窗 2008年4期
关键词:桃花潭水结账梵高

祖 远

古时诗人的作品,并不能直接拿去换钱,但有时可作“代用券”使用。“代用券”的效力,不但要看作品的好坏,也要看诗人的名气大小。运气好时价值万金,人们争着“兑换”;交了恶运时,一文不值,扔到马路边也没人捡。

李白在家乡岷山读书时,“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寄禽千百”,特别喜欢玩鸟,这个爱好直到后来也没变。他见黄山胡公有两只白鹇,“以名呼之,皆就掌取食”。李白非常喜欢,奈何买不起。胡公说:“你不必为难,写首诗给我得了。”李白很高兴,给他“代用券”,便把鸟提走了。

另外,李白嗜酒。假使人请他喝了两杯,便异常高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喝完了,不能拍拍屁股就走,总得有点表示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首《赠汪伦诗》,算是结账。如今这两句诗,大概可与梵高的《向日葵》同价了,但那时也只值两斗酒钱。他还曾山路夜行,无处投宿,一位姓荀的老太太让他留宿一晚,诗人同样以诗相报。想来荀媪也未与他计较,欣然收下。

杜甫陷贼时,得到大云寺赞公的多方照顾,临走时,又赠以青丝履,杜甫愧无以报。赞公笑道:“这好办,你送我两首诗不就得了吗?”杜甫欣然执笔。

杜甫的“代用券”,有时是提前支付。营造草堂时,只是外边的花园建设便需一笔不小的开支。钱呢?一文也没有,“代用券”倒是不少。锦竹秧,向韦二要:“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桤木秧,问何十一要:“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有时甚至还注明所需数目——向萧八要桃秧,便说:“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因为白手起家,连餐具也没有,于是又问韦班要:“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绵城砖。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非常疼爱孩子,想给他们弄个猢狲玩玩。想买,但荷包里掏不出钱来。想来想去,还是用“代用券”得了。而别人一看到诗,也真的答应了。因为诗比树秧、碗、小猴子值钱,谁都乐意“兑换”。

“代用券”只是在亲友熟人范围内生效,不是“全国通用”。有的是他人索要,有的是预先支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东西收到了再去“结账”。“券”的面额不能过大,大多限制兑换零星物品。不能向官员行贿,不能买田纳妾,当然也无须交纳各种调节税。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流动货币”。

猜你喜欢
桃花潭水结账梵高
梵高的世界
梵高笔下的秋天
情通万里外, 形迹滞江山
闯入梵高的世界
赠汪伦
桃花远去
结账
结账
结账
我就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