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华
在世界大米价格剧烈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大米的主产区湖南和缺粮大省广东,粮价却平稳如水,种粮的农民和经销商,并未出现任何恐慌
4月22日,湖南省洪江市江市镇侠江村农民龚田发,一大早挑着一担大米到江市镇赶集。江市镇是个不大的小镇,人口2万多,年粮食产量超过1万吨。
龚田发的米担撂下半天时间,米筐就空了。龚田发对于近来外界的粮荒传闻毫不知情,他去年积存的晚稻加工成的大米每斤卖了1.5元,比去年贵5分钱,涨了3%。
湖南、广东:价格只是微涨
龚田发家有水田十几亩,去年种了一季晚稻,在去年10月底收了1万市斤粮食。龚田发去年留出了1000斤大米作为全家3口人的口粮,剩余的9000斤,在半年内都靠龚田发挑着担子到集市上来卖。
湖南农民卖粮的选择,除了自用、自卖之外,以卖给粮贩子的居多,近年来,甚至很多国家直属粮库都在通过私人粮贩子来收购粮食,并给予粮贩子一定的佣金。
王常贵(化名),中储粮常德直属库临时工,近几年来,王常贵承担了私人粮贩中一级收购中间商的角色。
刚刚4月份,中储粮常德直属库已经提前挂出了今年早稻的收购价,0.77元,比去年贵了一毛钱,涨幅约为15%。早稻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2007年以来,农民种粮所需的化肥、种子、农药、柴油、人工费等纷纷出现了近30%以上的涨幅。
像往年一样,在今年7月份早稻成熟之后,王常贵会应常德几位熟悉的私人粮贩要求,到常德农村收购粮食。收购价在8毛钱左右,比国家收购价高3分钱。收购上来的早稻通过王常贵之手,会以高于收购价一分钱的差价,集中到二级私人批发粮贩的手中。
广州市沿朗粮食加工厂的老板朱细华,每年也都委托粮贩子从他的家乡广西收购稻谷。朱细华的门店和加工厂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洲粮油贸易市场,这里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粮油交易市场之一,聚集了上百家粮油经销商和加工商,以销售大米、花生油和米面制品为主,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
尽管国际米价暴涨,但是直到现在,广西粮源充足。朱细华店里出售的籼稻米,每100市斤的价格比去年贵了3元多,涨幅3%。目前,只有高档香米价格由于泰国大米涨价,上涨了30%。但高档香米的交易量,只占到朱细华门店交易量的10%左右。所以朱细华认为,在前几年的交易中,也曾多次出现过价格的波动,“涨涨跌跌很正常”。
南洲粮油交易市场上最近一次粮价普涨是在今年初,时值南方雪灾,交通输运受阻,大部分商户库存偏紧,大米价格普遍上涨1成多。但3月份之后,粮价涨幅即回落至3%到7%不等,其中糯米价格甚至还出现了小幅下跌,从去年年底的1元4角,跌到今年的1元3角。
缺粮的广东每年需从外地调拨2500万吨粮食,才能满足全省超过1亿常住居民的口粮需求。广东省粮食局在今年4月3日发布的《当前我省市场粮食供应和价格形势分析》中称,目前市场供求已经主导粮食价格形成,而粮食供给也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
但由于高度依赖国际国内市场,广东省政府长期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今年初,广东省粮食局组织省内粮企赴黑龙江采购,初步采购意向达到80万吨。目前,广东已与湖南、广西、江西、安徽、吉林、河南等地签订了粮食购销合同协议,促使“产区粮食进广东”。
提高粮食自给水平也是广东省政府长期最求的目标。从1994年至今,广东省政府为省内50个商品粮基地累计提供数亿资金支持。但自1998后,广东商品粮基地粮食播种面积、亩产、总产量发展速度反而不如非商品粮基地县。
大米主产区:产量未减
大米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湖南省是全国最大的大米主产地。4月,正是早稻生长的季节。湖南汉寿县龙阳镇,一些未耕地散落在田野村边。
汉寿县龙阳镇农民张福生,今年也加入了抛荒大军。张福生现在湖南常德的一家装修公司当油漆工,每天收入80元,在外打工3个月就能赶上种家里9亩早稻的收入。张福生说,如果种两季稻,他就没有时间去城里打零工。所以,种早稻“划不来”。
湖南省农业厅调查表明,种植双季稻比一季稻每亩增产稻谷350公斤,增加纯收入300元以上。但一些农民仍然选择了只种一季稻。
但事实上,一些地方双季改单季的做法,并没有造成稻谷(未脱壳大米)明显减产。洪江市粮食局局长张憬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尽管双季稻改单季稻情况普遍,但当地的粮食产量近年来长期稳定在18万吨左右,自给略有盈余。
据农业部的估算,在全国范围内,季节性撂荒占调查面积的比例不超过5%。但政府担心季节性撂荒进一步扩大化,造成稻谷减产。
为稳定早稻种植面积,今年3月12日,农业部向湖北、湖南等10个南方省份下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早稻生产稳定发展的紧急通知》,以督促上述省份遏制稻田撂荒、保证一定数量的早稻种植面积。
湖南省今年特别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双季稻面积增加较多的县市进行奖励。据中华粮网报道,截至今年4月底,该省早稻种植面积近2371万亩,较2007年增长0.5%。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8年我国稻谷产量将达到1.87亿吨,较上年增加70万吨,增幅为0.4%。从2005年至今,国内连续3年稻谷产量大于当年稻谷消费总量。
增产的潜力
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粮食增产,被认为是抵御“粮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湖南道县祥霖铺镇洞民村种植的100亩超级晚稻,去年的平均亩产接近700公斤的高产量,这是种植普通水稻的不能比的。据了解,种植3亩超级杂交稻,相当于4亩常规稻的产量。
湖南昔日罕见的千斤田(即亩产过500公斤的稻田)如今已经十分普遍。从2004年到2007年,该省粮食总产量增长了近20%。湖南日报今年4月16日报道称,未来3年,湖南全省超级杂交稻种植面积将稳增至2000万亩,届时,年均可新增相当于6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亩产900公斤不是超级稻的终点,根据长沙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超级稻的亩产潜力达1500公斤。”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2007年11月召开的中国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如果全国5年发展超级杂交水稻6000万亩,可产8000万亩的粮食,多养活3000万人。
从2005年起,中国开始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6236工程”,计划在6年内,培育并形成20个超级稻主导品种,使超级稻播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30%,亩均增产60公斤。
近20年来,中国粮食供求平稳,基本上解决了建国初期三十年国民“吃不饱肚子”的难题。自1980年至今,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00公斤至400公斤之间浮动,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248公斤的最低安全标准。
超级稻等优质稻种改良之外,化肥的普遍使用、薄膜技术的运用、以及除草剂、杀虫剂、转基因、灌溉措施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均为粮食提供了增产潜力。
但对农民来说,最重要的增产动力,恐怕还是来自价格。
湖南洪江农民龚田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如果今年大米每市斤涨5毛钱,他打算改回一年种两季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