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良
他拍《最遥远的距离》的初衷,在现在台湾电影中已很难再有了
都说台湾电影是小众电影,导演都是“艺术至上”,只想拍给认同他们的那一小撮人看。这种说法以前或许有几分真实性,但最近这两三年已经越来越不正确了。如今能在台湾拍电影成功的导演,几乎没有不想赚钱的,只是不一定能赚到自己手而已。然而,还是有一个“死硬派”的新导演林靖杰,他编导的《最遥远的距离》不仅坚持艺术,甚至称得上是“情义至上”,根本只想拍给亡友陈明才一个人看。
看过《最遥远的距离》的观众,都会在本片画面终结时看到黑底白字的字幕卡:献给陈明才。有不少人搞不清楚谁是“陈明才”,自然也看不明白在这部写实风格的影片中却具有“魔幻写实”味道的最后这一幕——患有躁郁症的精神科医师贾孝国在滨海的公路边捡到一套潜水衣,他就穿上这套潜水衣和戴上潜水镜,作陆上泅泳状在公路上一直游、一直游,镜头长达一分多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参加金马奖的评审时,我也不清楚陈明才与林靖杰的私人关系,因此和很多评委同仁一样,对《最遥远的距离》这一段处理有点不以为然。如非这个“明显的缺点”,这部电影其实是有资格入围金马奖的最佳影片奖项目的,之前它曾在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中荣获“国际影评人周最佳影片”,就是李安的《色·戒》夺得威尼斯金狮奖那一届。
后来,我陆续看了一些有关“陈明才”的资料,终于了解林靖杰“处理医师阿国一角非如此不可”的一些道理,因为《最遥远的距离》的创作源头就是陈明才,而他却在电影即将开拍前跳海自杀了。
导演林靖杰毕业于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广电组,说他是新导演有点不准确,早在1998年,他就在中影公司出品的三段式电影《恶女列传》中执导过一段《猜手枪》,挖掘人性颇有深度,曾获得亚太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和台北电影节“商业推荐评估奖导演新人奖”。但此时台湾的本土电影制作已走下坡,林靖杰并没有获得再拍新片的机会。
不过这些年他并没有闲着,既写小说又拍电视剧和纪录片,曾获时报文学奖和联合文学首奖,为公共电视台拍的电视剧《蓝色告白》入围金钟奖(其兄林明远曾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称帝),《唛相害》获金马国际数字短片竞赛“最佳台湾影片”,颇具才情。
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的陈明才跟林靖杰相识多年,直至他在《猜手枪》中担任表演指导、演员,两人成为好友。曾在台北剧场界声名卓著的陈明才,因为患了躁郁症一度远离主流艺术圈,回到台中打零工当工人多年,《猜手枪》让他重燃了对表演的希望。
2000年,林靖杰在他执导的纪录片《我的绿岛》中纪录了三位人物,其中之一就是阿才。当时,台湾刚经历了921大地震,主动参与灾区居民心灵重建半年多的陈明才,自己却掉入了他的忧郁症周期。在林靖杰的邀请下,阿才来到绿岛这个曾经关押政治犯的纯朴小岛,自我放逐兼自我放空。同时他也认真地想着可以给导演拍些什么?两人讨论多时,林靖杰终于在2002年写成了《最遥远的距离》的电影剧本,片中那位酷爱角色扮演的患有躁郁症的精神科医师,就是特地为陈明才量身定做的,这角色也原定由他来主演。
《最遥远的距离》幸运地得到了“新闻局”的国片辅导金,决定进行拍摄。然而,影片筹备期间困难重重,就在电影即将开拍之前的2003年8月,陈明才又面临忧郁症复发周期,他独自走入台东都兰湾纵身一跳,从此离开苦难的人间,也使该片面临停拍的命运。数年后,为了完成心愿,林靖杰负债千万,于2007年将作品完成。
林靖杰在跟陈明才一起构思《最遥远的距离》剧本时,就想到了“陆上泅泳”这个意象。林靖杰自述:“这是一个非常传神的,阿才的生命意象:应该可以悠游自在(只要跟着大家一样),却总是艰困自苦(永远试图打破制式观念的框架以求真);不按牌理出牌,游戏人间作为穿透伪善的严肃手段……最后是,再怎么艰困,再怎么被认为荒谬突梯,都要不计代价,奋不顾身地持续往前走……”
(作者为台湾著名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