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真问题”

2008-05-14 13:37童大焕
杂文选刊 2008年3期
关键词:漫谈辣妹评论家

童大焕

中国有句古话:“文章当合时而著”,指的是凡论者为文,必须切合时代的要求。这话对杂文和时评而言,再合适不过。杂文和时评,的确都是因时而生、因问题而生。

《中国保险报》评论版正式创刊伊始便公然标榜“真问题,大视野”,却至今没有老实交代何谓“真问题”。借“吃剩饭族”、“陪床保姆”和“国学辣妹”,漫谈漫谈我眼里的“真问题”。

“吃剩饭族”问题一上来,评论照例又是一番义正辞严,有说社会不公制度不周的,甚至有说“吃剩饭族”是社会“寄生虫”、为了吃“免费的大餐”,甘心放弃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发布消息的媒体居然把吃剩饭者的脸拍得清清楚楚,连个马赛克都不打。这些社会弱势人群也许常年跟媒体“绝缘”,看不到关于自己的报道;也许他们没有足够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和能力,否则,应该告这些不良媒体和记者、评论家们侵犯肖像权、名誉权,伤害他们的人格自尊,也许还可以索取到一笔对他们来说相当不菲的赔偿,免吃几年他人留下的残羹冷炙!

“陪床保姆”的问题也彼此彼此。有人认为它非法,必须严打;有人认为是权利,何必多管闲事。其实吃剩饭也好,陪床保姆也好,多是现实社会中相对弱者的一时无奈之举,况且都出于自愿,没有多少社会的“负的外部性”,亦即对他人和社会不构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何必道貌岸然喊打喊杀?我们的媒体、记者、评论家,不会沦落到连一点常人皆有的恻隐之心都丧失的地步吧?

文字应该坚守一些人类珍贵情感中的东西。像吃剩饭、陪床保姆,他们自己做起来也不是没有心理负担的,留一点生存空间和“私下里的尊严”给他们吧,这些话题,无涉公共利益,也就没有“公共性”,在我眼里,就不是“真问题”,不值得说,甚至,不应该说。

再说“国学辣妹”,一个自称是大学生的女子,袒露着一个自称为布兰妮式的、一点也不“国学精华”的造型,仰着一张天真无邪无知无畏的脸,去孔庙拍几张照片,便声称“要以国学来勾引孔子”,“要以重振国学为己任”。文章的标题无非是当国学遭遇色情、勾引孔子就国学了吗、情色在左国学在右、国学辣妹你醒醒吧、国学辣妹“勾引”孔子的可鄙动机、别拿无知炒作诸如此类。评论家们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以为棒喝几句就能把芙蓉姐姐、国学辣妹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殊不知正是报道和评论的追腥逐臭,她们才越发感觉自己扬名立万的时刻到了,越发起劲地去“勾引”这个社会,说:芙蓉猛还是我猛?我的一夜情值十万!……我们的评论也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了,掉进了别人自我炒作的陷阱和圈套,还自以为比别人高出一筹。

还是那个“真问题”的要义——这个问题有“公共性”吗?没有!如果让她寂寞芳菲,无人喝采无人谩骂,我相信,第二天她就会乖乖地正襟危坐回到安静的课堂上,如果她真是一位在校大学生。

西哲说,我思,故我在。在某种程度上,我把优秀的杂文和时评当作了“历史笔记”来看。若干年后,也许其中许多篇什的时效价值已不复存在,但其中所蕴含的方法的价值、视角的价值,可能还有“历史记录”的价值,都将会作为“真问题”继续存在下去。

(作者系《中国保险报》评论主编)

插图 / 佚名

猜你喜欢
漫谈辣妹评论家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基于奖励值RNN和A2C模型的音乐生成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梁晓声“报恩”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雾和霾
楼下的辣妹
“辣妹”重组,贝嫂缺席
“辣妹”
漫谈写意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