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长春
我们虽然还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但大多数中国人吃得不错了,穿得不错了,住、行、用也大有改善,而精神生活呢?文化消费呢?不能不说,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物质生活小康与精神生活贫困形成强烈的反差。有的专家称此现象为“文化赤字”。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一定的GDP发展水平,与一定的恩格尔系数及一定的文化消费支出具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当人们物质消费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精神的需求层次相应攀升。该报告分析,如果人均GDP达到一千六百美元,恩格尔系数应为33%。
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依此推算,文化消费总量应为两万零一百亿元人民币。我国2005年人均GDP已超过了一千七百美元,而当年文化消费总量却只有四千一百五十亿元人民币左右,中国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还不到四分之一,这是就国内情况而言。
从世界范围来说,我国现在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也是国际贸易大国,中国连年快速增长的全球贸易顺差,已使一些国家感到不安,与此相比较,中国的文化产品贸易却是大幅度的逆差。有关资料显示,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口和输出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而且,我们的版权输出,70%以上品种面向港台和东南亚华人市场,而引进的书籍则大部分来自欧美国家。在演出方面,从1999年到2006年,仅俄罗斯就有二百八十五个文艺团体来中国演出,而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三十个,相差近十倍。在电影方面,《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美国大片都在中国获得很大效益,可是中国的电影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却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播。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进口影片四千三百三十二部,而出口的影片却屈指可数。
有人说,世界已经开始第五轮竞争,即文化战略的竞争。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不仅仅看它贡献了多少物质财富,还要看它在文化上对世界的影响力,一个民族在文化上不能牢固立足,其民族特性也就逐渐含糊了。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迅速崛起,被称为朝阳产业。美国目前文化产业占全国GDP的比重已达 25%,在产业结构中的排位仅次于军事产业。美国的电影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6%,但放映的时间却占全世界总放映时间的80%。日本,动漫产品占世界市场的 62%。近几年,我们的荧屏时不时地遭遇“韩潮”的冲击。相比之下,我们确实存在“文化赤字”。
发展是硬道理,但绝不仅指经济的发展。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仅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不行。抵御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西化”的图谋,必须传承我们民族的文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发展软实力不是软任务,还是要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原载2007年第5期《春风文艺》】
题图 /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