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祥
中国的博物馆,从未和国人如此亲近过。
博物馆免费的喜讯甫一传出,便出现了踏破门槛的盛况。再往后呢?博物馆的展品竟出现了一次次“险情”。上海博物馆内有孩童当场便溺,差点淹了大师齐白石的真迹;福建省博物馆的“险情”更加严重,馆内展品不断被破坏,免费没两天,损失近十万,弄得不得不关门调整。
博物馆免费了——人潮汹涌——于是说:“中国人对文化太热爱了。”
博物馆人多了——展品受损了——于是又说:“中国人的素质怎么这么低呢?”
一群热爱文化的人素质却很低,这听上去是个多么可笑的悖论啊。
于是,保护展品安全、维持展厅秩序似乎成为了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展品安全,要派出更多的保安巡逻监控;为了展品安全,要将国宝文物尽量藏起,免得误伤;为了展品安全,要限制进馆人数,规定观展年龄;为了展品安全,要从此刻起普及博物馆常识,告诉从来远离这一“高端”场所的国人,博物馆里不准随地吐痰、便溺……
其实,博物馆们大可不必担心。现在刚刚锯掉“门槛”,大家都图个新鲜劲儿,等于涌进博物馆看看热闹。待到新鲜劲儿过去了,博物馆还能靠什么来拢住大家的心呢?中国的博物馆向来不如意,卖票的时候嫌人少,免票了之后又嫌人多,然而如果这个新鲜劲儿一过,回到门可罗雀的场面才会是博物馆最大的不如意吧。
由此,我不禁想到中国的博物馆在国人文化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个偌大的储藏室?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一个聚集了大批专家的研究院?一个足以向世界炫耀的艺术宝藏?……惟独不是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文化园地。博物馆之所以免票,因为博物馆的收藏是全社会的财富。然而,这笔财富由谁在支配、如何支配,却并不是“全社会”说了算的。这笔财富能否真正使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富裕起来,也是财富拥有者很少去思考的问题。这样的博物馆,是否卖票又有什么意义呢?
或许,只有当博物馆能够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服务、为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做贡献时,当博物馆能够承载起对于一个社会的历史、文化的守望与探讨的责任时,换言之,也就是博物馆真真正正成其为博物馆时,它的一举一动才真的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吧。
【原载2008年2月28日《中
国商报》】
插图 /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