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
印象中,先后有两位重量级官员公开呼吁过“允许官员说错话”。
一个是前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他说:“政务公开需要大家有一个适应过程,过去我们习惯在事情已板上钉钉的情况下再公开。现在政务公开之后,有些事情公开时可能还不太成熟,有时难免出错。老百姓应允许官员有时说句错话,要不然政府工作人员一对着镜头就紧张,只能念稿,说话怎么会生动?美国总统布什还老说错话呢!说错后,新闻发言人再去纠正就是了!”(2004年2月19日《京华时报》)
另一个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他最近也有一段名言:“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允许他讲错话。”(2008年1月17日《广州日报》)
允许官员说错话(乃至大话、空话、假话),本来不是个问题。在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系统里,有谁敢与官员抬杠?跟着后面吹牛拍马、阿谀奉承的人往往都是成群结队!但是,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话语平台上,官员们一言一行,影响就大了去了,其后果往往不以官员的意志为转移,难以控制、不可预期,那些不在他们管辖范围内的、与他们没有利害关系的公众,可以对他们的言论(做法)给予直言不讳的赐教,乃至不留情面的抨击。
今年的“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和言论,一经公开,便成为网民热议的焦点。例如,全国政协委员张茵提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降低富人税负”的提案;例如,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铁路局常务副局长罗金保称,“春运期间铁路一票难求的现象始终得不到缓解,根本原因在于铁路票价太低”。
这些议案、提案、言论的内容,不能说全是错话,只不过是他们的话语代表了他们所处的利益立场,代表了他们所观察到的角度而已,但话音刚落,就遭到了连连抨击。中国网民已经突破两亿,越来越多的网友正以更趋多元化的兴趣和方式介入时政话题,代表委员的言论稍有“差池”,通过网上的迅速传播,就会迎来无数“砖头”,所以现在有人说,“英雄难过网民关”。
那些评论界人士曾经大声疾呼“允许别人说错话”,曾经为一些官员“允许说错话”的提议大声叫好,而一旦真的听到一些人的“错话”,他们就不再心平气和了,又是炮轰,又是拍砖,口诛笔伐,唾沫横飞,不再有允许别人说错话的雅量。“两会”期间,我注意到,用“脑残”(意为大脑残废突发奇想)这一网络流行语来评价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似乎已成为一些网友“时尚”的言说方式。
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允许官员说错话,自然更应该允许老百姓说错话,允许甲说错话,就应当同样允许批评、纠正他的乙、丙、丁……说错话,“允许”是指尊重发言者的表达权、监督权,不是不能批评它、不能指正它。
其实,有了允许说错话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能起到减少和纠正错话的作用。因为在网络时代,一言既出,往往会有炮轰连连、板砖块块,你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而有了这样的准备,你下次发言献计,可能就会多些理性的思考了(当然,有人也可能要选择沉默、回避)。就是在一次次激烈的争执、论辩之中,一次次反复的妥协、平衡之后,正确的判断、客观的认识开始浮出水面。
在一个言论自由、表达畅快的公共平台上,我们往往就是从“允许说错话”的前提出发,最后慢慢到达“不说错话”的彼岸,从必然王国渐渐进入自由王国。我理解,这也是一种“曲径通幽”。
【选自2008年3月18日《网易·
媒体评论》】
题图 / 朱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