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 刘本亚
【网点调查】
从2007年2月开始,新疆尼勒克县就牧区如何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供电难、教学难等问题,在伊犁州远程办的技术支持下,根据牧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積极探索出了牧区远程教育移动型终端接收站点的新举措,成为了该县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新亮点。
尼勒克县以中心接收站为依托,设立五个流动播放点,并针对牧区远程教育交通不便、点多线长、条件艰苦、待遇有限等问题,采取村推荐、乡选拔、县把关的工作程序,在每个站点配备了两名文化水平较高、双语交流流畅、工作责任心强的村干部或后备干部,实行操作员“AB”岗制,进一步确保了牧区远程教学工作的连续性。
移动型模式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保障供电。为此牧区采用了性能稳定、经济实用、节能环保、牧民通用的桑欧太阳能电源,不仅成本低、损耗低,而且携带也很方便。牧区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卫星接收盒、75厘米卫星天线取代了基本型终端接收设备,选择了多功能小型卫星数据接收盒,不仅可以完全接收远程教学网的资源,而且还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观看中央教育台的三套数字电视节目,并可根据需要将其录制到本地硬盘,从而彻底解决了牧民在转场时受教育难的问题。
【编辑视点】
乍一听“游牧”这个词,头脑中很容易出现这样一幅图画: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淡淡的云,绿色如羊绒地毯般的草原上奔腾着骏马,还有嘹亮而又幽远的牧歌。听起来的确有些诗意,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了解牧民们生活的艰辛?
短期游牧,长期定点放牧;大散居,小聚居。这既是牧区人民生活的特点,也是他们生活的基本节奏。这也注定了他们长期以来要和“缺医少药、信息不畅”这样的词组联系到一起。都说远程教育是一项“惠民工程”,但对于牧民而言,要得到这种“实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奢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建设终端设备。因为远程教育通常采用的基本型终端接收设备,其体积、重量,以及安装的规范性,都不允许将设备经常地移来移去。怎样才能让这些牧民也享受到远程教育的阳光呢?尼勒克县的移动型终端站点建设给了我们一个标准答案。这样一项创新性的工作看上去并不大,但对于牧民来说却解决了大问题。畜牧、养殖、购销信息方面的知识可以信手拈来,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新闻也可以及时收看。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在新疆青河县还出现了“马背上的终端站点”。当然,终端站点不可能真的建在马背上,这只是移动型终端站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过,这不是我们要深究的问题,说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勒克县及青河县在工作中的创新意识,不仅为自身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同时也为全国众多有类似情况的地区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