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大过后,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已实际组成、逐步到位。在这新老交替的过渡期中,中国知识界近期再兴改革讨论热潮,而社会各方也对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改革,提出种种期待。中国对改革蓝图有何规划?对改革进程有何设想?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来年似乎都是改革的再举之年。以历史观点来看,2008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执行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钟声传来新回响,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有理由推开新一轮改革;以现实政治来看,中共十七大召开,路线方针定局,不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革除种种积弊,都有必要推开新一轮改革;以政治传统看,新班子新人事,有动力以新一轮改革的“三把火”,来树新威、推新政。
中共十七大之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一场改革大讨论;十七大后,围绕新班子组成、下届政府的政策制定等的改革讨论再度升温。主要议题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等。
虽说社会各方对新改革有不同期望,以及改革的具体部署尚未落实(要到2008年3月份),但中央领导层对改革的大致走向,已敲定腹案,就是宏观上推动全面的改革,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都将展开,实质上改革将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中心环节。
按照智囊们的意见,中国的改革已结束“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也不再采取“单兵突进”的方式,而要进人“整体推进”,“科学决策”阶段,这也就是新一轮改革。
改革的“整体推进”,也有其现实的要求,既要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又要落实“科学发展”,各个方面都有以改革来排除体制机制障碍的要求,而各个体制之间,互相的关联、牵制和影响,都更加突出,比如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已是密不可分,需要协调推进。
今天的改革,难度不比30年前小,因阻碍改革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改革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改革的对象;改革必须重点突破,使改革的旁观者成为全面改革的新动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成为改革的重点,这是因为,所谓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政府体制的改革,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又成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还直接影响到文化体制的改革,社会体制的新建。
(摘自泰国《世界日报》社论,本刊有删节
责任编辑:覃福贵
海外星云 200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