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镜头前的记者

2008-04-29 00:44张少威
海外星云 2008年14期
关键词:被访者政客会见

张少威

美国电视记者拉瑟特心脏病突发,猝死在镜头前。他的政论节目对政治人物进行伏击式采访,又平等对待被访者,成为华盛顿政治风向标。

6月13日晚上,美国多家电视台不间断地报道全国广播公司(NBC)《会见传媒》节目主持人蒂姆·拉瑟特(TimRussert)去世的消息。这位58岁的NBC高级副总裁、华盛顿新闻中心主任当天下午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在录音室内。第二天,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美国主要报纸都在头版刊出拉瑟特去世的消息,并且配上照片。《华盛顿邮报》说,“好像是国家元首去世了”。这是非常罕见的,但并不过分。

拉瑟特的“江湖地位”来源于他每周日上午主持的《会见传媒》专访节目。他用“伏击式专访”迫使知名政客讲出有新闻性的内容,其最主要的方法是从大量档案资料中找到被访者昔日见诸报章的言论或电视新闻片,以此对比其后来的立场。遇到有前后不一的情况,拉瑟特自然会盯住不放,让被访者交代清楚。有时对方毫无准备,因此解释时难免说错话,从而无意中制造出新闻。这种做法如今已屡见不鲜,但其他电视网的竞争对手仍然要对拉瑟特甘拜下风,因为他们对美国政治历史的了解、对美国政客的熟悉程度远远比不上拉瑟特,所以无法像他那样对时局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拉瑟特是真正的华盛顿圈内名人,大学毕业后虽然人了法学院,但后来并没当律师,而是成为纽约州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莫伊尼汗的政治助理,在华盛顿和纽约从事政治活动,后来还曾帮助民主党人科莫当选纽约州州长。1984年他加入NBC新闻部,并从1991年开始主持《会见传媒》。电视上的拉瑟特从不“耍大牌”,总是平等地对待被采访者,而且提问时避免使用政治术语,以求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吸引更多观众。他的格言是“既要让人把话说完,又要坚持追问下去”。虽然经常与高官议员聚首,但他却总爱以清洁工之子自居,为自己塑造“圈外人”的形象,避免被视为“权势集团一分子”。

有法律背景的拉瑟特懂得用律师盘问证人的方式提问,而且会根据被访者的回答继续追问,再加上他和助手们会到天涯海角搜寻被访者的个人资料,因此他的节目被政客们认为是最难应付的。被访者很难知道他究竟掌握了自己的哪些资料。这种类似“审问”的专访有时会出现戏剧性场面,一旦有政客被问得乱了阵脚,前言不搭后语,其声誉可能因此而一落千丈,但观众则会得到一种满足感,令这个节目更受欢迎。

但如果政客经受住了“拉瑟特测试”,则可增加其公信力,为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正因如此,政客们都愿意接受拉瑟特的专访,甚至不惜找关系走后门。他们知道,这是推销自己或推销政府政策的最佳媒介,也是澄清事实、反击他人对自己的各种攻击的“民意法庭”。多年来,美国所有的知名政客几乎都在这个节目中露过面,包括政府高官甚至总统。今年竞选总统的两位主角也与拉瑟特有不解之缘。奥巴马曾选择在《会见传媒》节目中首次透露他有意参选总统,麦凯恩则先后50次出现在《会见传媒》节目中。这些政界强人的出现令此节目成为华盛顿的一个“政治风向标”,而拉瑟特则在节目中透过对热点新闻人物的专访和与知名记者的对话,无形中帮助挑选出下一个星期华盛顿政坛的热门话题。

《会见传媒》是周日美国电视政治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每周都有400多万观众。其巨大影响力使得拉瑟特成为“民意领袖”,而他与政客之间的微妙关系则既有互相利用的一面,也有惺惺相惜的一面,有时还会出现激烈冲突,甚至双方对簿公堂。

今年5月6日午夜,在对民主党党内初选做现场报道时,拉瑟特宣布奥巴马已经击败希拉里,将会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他的这一论断当时被传媒作为新闻来报道,而希拉里阵营则感到十分沮丧。在泄露中央情报局间谍普雷姆身份的“间谍门”事件中,切尼副总统的办公室主任利比对检察官表示,他最初从拉瑟特那里得知普雷姆的隐蔽身份,但拉瑟特在法庭上对此予以否认,这最终导致利比被定罪入狱。但是,利比的助理在证词中说,她“曾经建议让副总统在《会见传媒》节目中露面,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战术,是我们的最好的方式”,能够“让政府官员控制要传递出去的信息”。这一证词披露了拉瑟特的节目为政府所用的内幕,令其独立、公正的“局外人”形象严重受损。

在2000年总统大选投票日的晚上,拉瑟特在白板上用红笔写了三次“佛罗里达州”,最早预言该州将决定布什与戈尔竞争的结果。这一“超水平表演”奠定了他在美国政治记者中的地位。如今,很多美国人会觉得今年的总统大选少了一大看点,但拉瑟特的突然去世也会令其八年前的大选分析成为美国新闻界某种永久的传奇。

(责任编辑程华玲)

猜你喜欢
被访者政客会见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神秘人约在几点碰面?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市领导会见
市领导会见
辜鸿铭戏弄民国政客
一个保洁员的生活
↑政客的祈祷
政客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