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马铃薯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8-04-29 00:44郭福生
吉林蔬菜 2008年2期
关键词:互助县晚疫病块茎

郭福生

马铃薯产量高、用途广,是互助县重要的农作物,2007年种植面积28万(亩),占我县总耕地面积31.4%,年产商品薯50~60万吨,产值达2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6%~8%,在我县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必将对互助县的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特色农业具有深远影响。

1互助县马铃薯生产现状

1.1马铃薯种植面积稳步增长。马铃薯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增长,由上世纪80年代的14万(亩),至2007年种植面积达28万(亩)。增长了50%,使互助县马铃薯生产面积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5%。

1.2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我县马铃薯单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上世纪80年代平均单产水平为1865千克,(亩)。2000年达2103千克,(亩),增长了12.76%,最高产量达5000千克,(亩)左右,至2007年平均单产水平2494.5千克/(亩),较2000年嘈长了18.6%。尤其是专用型马铃薯大西洋从2000年刚引进时的单产1000千克/(亩),到2007年单产达2547.3千克/(亩)。

1.3互助县马铃薯产量还可进一步提高。根据太阳辐射量估测,位于北纬36°30′~37° 39′的互助县马铃薯(亩)产可达6869~7820千克;虽然新品种育成后,随着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普及。我县马铃薯产量水平进一步提高,但由于马铃薯种业体系不够健全。新品种的良种供应率不足30%。主要是“家家种田,户户留种”的传统种子生产模式和部分的群众之间的“窜换”马铃薯种子。生产用种退化严重,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1.4品种结构单一和抗逆性差是影响产量稳定的因素之一。

我县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山旱地或高寒地区,主要品种为下寨65、青薯2号等高产马铃薯品种,品种的抗病性、抗旱性和耐寒性等抗逆性较差,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气候干旱、霜冻以及马铃薯晚疫病和病毒病等。同一品种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差异较大,同一品种在同一生态环境的不同年份表现差异较大,品种的年际间产量水平波动较大。

1.5栽培管理粗放是增产潜力难以发挥的影响因素。

群众的科技意识不强,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低,耕作栽培管理较为粗放,良种良法的普及率低,造成高产品种在生产中并不高产。

互助县马长盛二十多年的栽培试验结果,在海拔2 750(亩)的东沟乡龙一村中位山旱地(半浅半脑地区)1989年种植1.24(亩)下寨65,平均(亩)产达5 467千克,1990年种植0.75(亩)下寨65,折合(亩)产达5 749千克,此外,在1973年、1983年、1987年四年的高产栽培试验中也出现了折合(亩)产5 000千克以上的高产记录。

2限制互助县马铃薯高产的主要因素

2.1区域布局性较差影响了专用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发挥。根据用途马铃薯分为粮用型、菜用型和加工型品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马铃薯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差异较大。近几年,随着我县马铃薯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但由于马铃薯生产受市场引导,只要说某一品种市场前景广,效益高时,群众一哄而上,都种植这个品种,不管品种对这些地区适应与否。

2.2新品种退化严重是限制马铃薯高产的主要因素。

3选用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和优良种薯

3.1抗病高产优质品种是马铃薯丰产丰收的决定因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只是利用合理的措施使环境条件满足产量潜力和优良性状得到最大表现的需要,故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质品种是高产优质栽培的中心环节,必须首先抓好。在川水地区种植早熟的大西洋、晚熟的青薯2号;脑山地区种植早熟的夏菠蒂,晚熟的下寨65;浅山地区种植陇薯5号等品种。

3.2选用具有原品种典型性状的无病脱毒种薯。病毒是影响我县马铃薯产量提高的根本原因。我县发生的马铃薯病害有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等等。现有的任何优良品种只能抗少数几种病害,还必须选用无病脱毒的种薯。才能获得高产。当前,高质量的无病种薯方法主要是株系选择和茎尖脱毒,这两种方法均能保持原品种固有的产量潜力,下寨65品种最高(亩)产5467千克和5749千克的记录,就是用株系选择的方法繁殖的种薯,这种种薯比同品种未脱毒的大田留种增产65.7%。但是不管用哪种方法繁殖的种薯,质量都必须达到良种的要求,否则即使在高产优质栽培条件下,亦难高产。

3.3选地整地,合理轮作。合理轮作、选择适宜的地块和精细地是马铃薯高产优质的重要前提,是播前必须先做好的工作。

3.3.1选地: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最适宜马铃薯生产的土壤是微酸性壤土,不适宜在碱性或粘重的土壤中生长;地势低洼积水、易发生霜冻的地方,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软腐病重,土壤瘠薄,耕作层浅,马铃薯生长发育不良,均难高产优质。因此。应选择土壤质地疏松、地势高、易排水罐水、耕作层深、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地块。

3.3.2整地:整地是给马铃薯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整地质量好,马铃薯生长就会顺利;反之则生长受到影响。马铃薯90%的根系分布在30~45厘米的土层内,土层深厚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繁殖,加速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养分。土壤疏松也有利于薯块的发育,因此,一般土壤深度达到40~45厘米。

3.3.3合理轮作:合理轮作能经济利用土壤肥力和土地,有效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防治土壤或病株残体传播的病害;如果连作或隔年种植则病害重,产量低。根据近几年我们的调查,在品种和种源相同的条件下,重茬马铃薯黑胫病发病率为8.4%,隔年茬为7.5%,与小麦轮作三年的为1.3%,轮作五年的仅0.25‰在我县适宜与马铃薯轮作的作物有小麦、蚕豆、青稞等。

3.4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是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只有保质保量适时播种,才能高产优质,所以要认真搞好。

3.4.1适时播种:我县栽培马铃薯的大部分地区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前后都有晚霜发生。故当气候稳定通过5℃,10厘米土壤温度7℃左右时播种比较合适,一般最适播种期为4月20日左右。

3.4.2种薯挑选:选定某一高产优质品种,要进行种薯的挑选,种薯质量好才能获得高产。因此种薯出窖后要除去冻、烂、病伤的块茎,而选取那些薯形整齐。符合本品种性状,薯皮光滑柔嫩,皮色新鲜的幼龄薯或壮龄薯,同时,还要淘汰畸形、尖头、裂口、薯皮粗糙老化、皮色粗淡、芽眼突出的老龄薯。

3.4.3种薯处理:种薯贮藏在低温下处于被迫休眠状态,出窖后立即播种则出苗迟而且不整齐、产量低;出苗先后差别大,甚

至有的芽块还会烂掉,造成缺苗。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对种薯进行处理,其方法主要是困种、晒种和催芽。

3.5合理施肥

3.5.1施肥量:在具备高产优质品种。无病种薯和适时播种等条件后,肥料供应就决定着产量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因此,在整个生育期内必须不断满足营养需要,才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获得高产。我县通常每生产1吨马铃薯需吸收氮8.63±3.12千克,五氧化二磷(P2O5)1.91±0.73千克,氧化钾14.2±8.55千克;同时针对不同的土壤补充一些微量元素。

3.5.2施肥技术:马铃薯的施肥技术主要是基肥和追肥,干旱又无灌溉条件的应全作基肥。试验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旱地全作基肥比作追肥增产26.94%;在土壤湿润、降雨量大或能灌溉的条件下。应以基肥为主,适时追肥,基肥数量应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

3.6合理密植。播种密度必须既能保证植株合理利用阳光和土壤水分、营养,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又不使植株阴郁拥挤而影响块茎的形成和增长。在我县通常早熟植株矮小,宜用较大的密度,以每(亩)5500~6000株为宜;中晚熟品种植株高大,单株产量高,宜用较小的密度,以每667平方米3500~4500株为宜。

3.7浇水。充分供应土壤水分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之一;我县大部分马铃薯产区雨水不足,经常干旱,灌溉对高产优质特别重要。因此,凡有灌溉条件的均应浇水,浇水量的大小要考虑土壤类型、气候条件、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时期。通常苗期60厘米深的耕作层内土壤水分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以上,块茎形成期和结薯盛期60厘米深的耕作层内土壤水分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以下,结薯末期在55%以下时必须浇水。

3.8加强田间管理。马铃薯的田间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栽培技术以保证全苗、壮苗,促进植株生长茁壮,使群体呈现丰产相。

3.8.1出苗前田间管理:一般在马铃薯发芽期30~40天进行。田间管理对全苗、壮苗及后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3.8.1.1播种后及时保墒:虽然马铃薯块茎中有一定水分供萌芽所用,在有一定墒情的土壤中萌发良好,因本省常年春旱较重,播前保墒对全苗、壮苗非常重要。主要措施为播种后1~2天耙磨两遍,打碎土块,5天内用石碾压土地一块;坡度大的地块用榔头精细打压一次,减少土壤水分散失,提高土壤墒情,保证全苗、壮苗。

3.8.1.2防除杂草:很多地方马铃薯出苗前杂草特别是野燕麦与马铃薯争光、争水、争肥,限制了马铃薯的高产优质,要进行人工拔草或药剂灭草。

3.8.2出苗后田间管理:苗后田间管理应根据全田植株生长情况和生长发育规律,采取适当措施,促进植株向丰产相发展。

3.8.2.1幼苗期:幼苗期田间管理主要是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达到根深叶茂。幼苗粗壮。发现地下害虫,结合松土用3%呋喃丹或5%辛硫磷颗粒剂2.5千克土壤处理。干旱浇水时,先浇水后松土。

3.8.2.2现营至开花初期:这一阶段是在全苗、壮苗的基础上。通过除草、松土、培土、浇水、追肥等措施促使幼苗生长。主要是显蕾期和开花期除草、松土、培土时应避免伤根压苗。

3.8.2.3开花期至块茎成熟期:主要是喷药防治病虫害,尽量延长生长期,增长产量,提高品质。病害主要是晚疫病、早疫病,虫害主要是蚜虫。马铃薯晚疫病在开花后降水较多或湿润时常发生流行,造成严重损失。定期进行病虫害检测,前期用72%百菌清600~800倍液喷雾防病,如发现早疫病病斑,即刻用代森锰锌或锰杀生100克/(亩)对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用58%甲霜灵锰锌50~100克/(亩)进行叶面喷雾防治,隔7~10天喷施氯氰菊脂、一遍净、抗蚜威等药剂进行防治,减少病毒病的再次侵染。

3.9收获。收获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后一道田间作业,适时收获对提高收获质量、减少损失和机械损伤及贮藏都很重要。马铃薯收获的适宜时间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块茎用途来确定。在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年份,马铃薯植株和地面都存在大量病菌孢子囊,应在收获前1周左右割秧,运出田外,让地面暴晒3.5天,再进行收获,即可减轻对块茎的侵染,使块茎表皮木栓化。不易破皮。

猜你喜欢
互助县晚疫病块茎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
互助县杨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关于互助县农村苗木基地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