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霞
多年来,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一直被各省所重视,它对于跳水后备力量的培养、推动跳水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学者认为“过早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是运动寿命缩短、伤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同时还会对少儿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会造成跳水运动员文化水平过低”;另一部分学者则对早期专项化训练进行了肯定,但对于开始跳水早期专项化的年龄、手段等问题有所疑惑。因此本人就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手段等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涵义及意义
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是指从小开始进行跳水的专门化基础训练,使运动员打好专项运动能力所需的各器官系统的技能、运动素质、技术、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基础,为今后专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创造准备性条件。这一概念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早期专项化是基础性训练;二是早期专项化是准备性训练,即为培养未来的优秀跳水运动员而进行的训练。
每一个运动项目都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少年儿童期间,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正处在旺盛的发展阶段,但这种发展并非同步进行,而是有着一定先后顺序的,即有机体在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各种运动素质发展快慢不一的差异,这种规律被称为运动素质的敏感发展期。这一时期是专项能力提高的黄金时期,如跳水所需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对时空的辨别能力、节奏能力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快速的发展。如果这一时期以一般性全能发展的训练为主体,就会贻误专项素质发展的大好时机,所以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打好专项能力基础是基础训练的宗旨,但在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合理安排负荷强度及训练手段。科学的早期专项化训练所打下的基础,无疑对未来发展运动技术水平起到直接作用。
2、竞技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界限
随着现代跳水的迅速发展,世界冠军的年龄明显年轻化,达到世界水平的训练年限也有所缩短,因此开始跳水专项化训练的年龄也相应提前,这是竞技跳水的发展规律。《跳水教学训练大纲》中对跳水训练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有着年龄要求:初级阶段7~9岁,中级前期10~12岁,中级后期13~15岁,高级阶段16~17岁。初级阶段的训练任务是培养运动员的跳水兴趣及基本技术。从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要领来看,可以把初级阶段开始的年龄作为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开始年龄。
开始初级阶段训练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6岁,峰值在6岁,4~5岁开始参加训练的人数有增多的趋势。进入中级前期的运动员的年龄分布在8~10岁,曲线起伏不大,峰值不明显,人数相对比较集中。跳水运动员过早进入专业化训练的趋势十分明显,比大纲规定的年龄(10岁)提前1~3岁进入中级阶段。因此可以看出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明显提前。由此提出我国现阶段竞技跳水运动员开始早期专项化的适宜时间为5~6岁。
3、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早期专项化训练对培养运动员跳水兴趣,掌握跳水基本技术并充分利用各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教练员不加强对训练的调控,必然会造成运动员的伤病增多,严重的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发育,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教练员在训练中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是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关键问题。
3.1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跳水运动员的兴趣,正确地掌握专项基本技术,全面发展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通过技术训练推动专项所需的相关身体素质发展。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应以技术训练为主,专项素质与一般素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2由于少儿特殊的生理、心理状态,教练员应加强对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对技术、素质训练要严格控制训练强度,每一项目的训练时间不应超过40分钟,训练负荷应控制在运动员可承受负荷的60~80%之间。
3.3素质训练中应以柔韧、灵敏、协调性的发展为主,不应进行大强度的力量及力量耐力训练,技术教学应以直观教法为主,利用游戏引导少儿跳水启蒙训练,培养浓厚的兴趣。
3.4正确处理少儿跳水运动员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4、结论
4.1竞技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是跳水发展的必然规律,训练中因种种原因而引起的运动员伤病增多,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并不能否定早期专项化训练本身对训练产生的积极意义。
4,2现阶段跳水运动员开展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应为5~6岁。
4.3少儿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是跳水训练的关键时期,教练员应加强训练调控,正确处理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的关系,严格控制训练负荷强度,并注重少儿运动员的文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