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EDITOR /Poppy PHOTO /IC
Training of tough life
一帆风顺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但是我们自己也明白这终究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已,让孩子从小“吃苦”,磨练孩子的意志,世界各地都有着不同的方法。
当我们都懂得像老外一样让跌倒的小孩自己爬起来的时候,是否想过还可以对孩子再“狠”一点。“一切都要靠自己”,这是美国人的理念,哪怕是对孩子。
美国-有趣的"忆苦饭"
一个小伙子在假期辛苦的送着报纸,为的是给自己多赚一点零用钱,而他并非家境贫寒,父亲甚至是当地著名金融家。
这样的事情在美国是非常平常的。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非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赚”。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 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有趣的是,在美国的不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里居然还流行吃“忆苦饭”,其宗旨是帮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学会同情穷人。很多小学每年会有一次为期3 天的“要饭”课。按规定,由少数学生担任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发饭,大多数学生则扮演流浪汉、乞丐或穷人。孩子们在类似游戏的活动中体会社会不同角色,同时得到了要勤俭节约的教育。
瑞士-做佣人学语言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吃饭时,阿姨则只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孩子用手抓着吃。吃饭时间结束,如果没有吃,饭菜就会被收走。瑞士人是从来不喂孩子吃饭的,孩子若是饿了,他自己就会吃的。
孩子不会做的事,家长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话语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因为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个性受到压抑的人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不会做别人没做的事———没有独立性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在瑞士商店门前的广场上,总能看到不少年轻的妈妈将汽车稳稳地停下来后,便从车厢内抱出婴儿,然后一只胳膊挎着他,孩子的脸朝外,头就暴露在寒风中,他们对孩子不遮也不盖。他们认为,刚生下来的孩子就像一粒种子,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
很多家庭会把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日本-小学生的"插队"生活
从幼儿园开始,日本人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这首先体现在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幼儿园的保育大纲上这样明确规定:“从三岁开始,就要训练孩子怎样端碗拿筷自己吃饭;怎样自己排解大小便;怎样在保育员的指导下学会穿衣脱裤系鞋带。到了6 岁,就必须养成独立着装、饮食、刷牙、洗脸的习惯”。
日本的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几乎每年都要定期举办“田间学校”、“海岛学校”或“森林学校”,组织学生们到田间、海岛或森林去“留学”,不仅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日本人每人都有的一种自我要求:不给别人添麻烦。小孩子也不例外,如果是举家出游,孩子小小的肩膀上肯定会背着一个大包,里面是他自己需要的东西。无论是家长还是他自己,都觉得理所应当。
许分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
韩国-越小越要接受风吹雨打
韩国人周末爱举家游山玩水,经常可以见到家长们身背几个月大的孩子,手拉着三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爬山。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只是站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有时候孩子显得相当辛苦,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小朋友自己,都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韩国居民区的街道上,经常可以看见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拉着小一点的孩子到处跑,而并没有家长陪同。韩国人认为要从小锻炼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太娇生惯养的孩子长大必定没有出息。
韩国人常常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风雨考验,这里说的“风雨”可是货真价实的“风雨”。比如说有关部门在假期时经常举办野外训练营一类的活动,万一赶上出行的天气非常不好,也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取消先前的行程,同样孩子对恶劣天气的到来也不会觉得沮丧,反而觉得很兴奋和愉快。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坦然面对。这样的活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同时也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孩子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