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
在我家对面的巷子里,常常见到一个乞讨的老人。已是寒冬腊月,他依然衣着单薄。他面色古铜,皱纹密布,手上拄着一根木质拐杖。他个子很高,衣服臃肿,宽大的裤子在寒风中被吹得左右摇摆。
在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嘈杂交织的喧闹街市,他总是端着个破瓷碗,步履蹒跚地走过来走过去。
他把碗伸到一位摊主面前,不说话,只是露出乞求的表情。脸上还带一丝笑意,那是在巴结讨好地强颜作笑。
“你每天都来,总不至于我每天都给你吧!我也是小本生意,起早贪黑,上有老下有小,挣两个钱也不容易,你这老头子怎么能这样呢?”摊主恶狠狠地说道。他站在那儿不知所措,依然伸着手端着那个破瓷碗。
“还不走!不要妨碍我生意。”摊主不耐烦了。他显得很尴尬,我想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冷言寡语,每次面对摊主的拒绝和排斥,他一定有很难堪的感觉。他站在那儿足足有两分钟,意识到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才缓缓地离开,端着他的破瓷碗走向下一个希望。
那天我去邮局寄信,忽然发现他也在那儿。依旧手里拄着根木棍,拿着那只破瓷碗,只是怀里像揣着宝贝似的抱着一个黑袋子。我惊奇地盯着他,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我要汇款。”他把怀里的袋子递给了营业员。袋子里装的大多是一元的硬币,五毛一毛的也不少。营业员让他填一张汇款单,但他不识字。很快地他又从黑袋子里找出了一张很旧的纸片,上面写着的好像是地址。递给了营业员,意思是让她替自己写。我隐隐约约看到收款人地址是北方的一所大学。当营业员问他汇款人地址怎么填写时,他说:“不填了,我没有固定住所。”
“那你在下面签个字吧。”
“你就代我签一下吧。”
“不行,我们工作人员不能代顾客签字的。”
没有办法,他只好找旁边的人帮自己签了个名字,然后他像获得一项大奖似的,把汇款单递回到柜台里面。
“还差五毛邮寄费。”营业员不耐烦地说道。他“哦”了一声,开始翻口袋,我看见他找遍了随身能够装东西的地方,但最终还是没有掏出一个子来。
他为难起来,看来他真的没有一文钱了。发生的一切都在我眼里,这时我便起身递过去刚买邮票找回的八毛钱,说:“我这里有点,交上手续费凑个数吧。”他连连道谢。
汇款办理完毕,他再次向我感谢。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不知道这位在大学读书的孩子与老人是什么关系,在收到钱时是怎样的心情?而为了孩子能吃饱穿暖的老人,还要流落街头多久,继续着这遭人白眼的生活?那个瓷碗,那根拐杖,在我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安徽六安市第六中学晨风文学社)
指导教师:侯守斌
评点
写小人物,很多同学只会想到关爱,往往忽视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内在品质和情感品质的交融。可是本文看后有一些新的感觉。作者很善于张本叙事,注意从情感细节的叙述中与读者进行心灵互动。将一个平常的生活故事写得细腻感动,把一位乞讨者的形象描摹得丰满真实,这就达到见文如见人的境界了。(侯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