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园丁”还是要“渔夫”

2008-03-18 01:27成君忆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崇尚园丁渔夫

成君忆

人类的文化可以分成两种: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渔夫文化的特点是贪婪和占有,它崇尚掠夺,崇尚战争和谋略。但园丁文化不是这样,它崇尚对生命的理解和爱。那么,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这两种文化又是怎样演变的呢?在演变的过程中,它们对人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绩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渔夫文化形成“分”,园丁文化形成“合”,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其实是渔夫文化与园丁文化之间的变换。《三国演义》开篇中说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描述的就是这种现象。

当渔夫文化出现的时候,道德就崩溃了,经济学就成了显学。人们只知道用一棵经济学的头脑去利用、去掠夺、去占有。你也要占有,我也要占有,他也要占有,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分”。这么一“分”,就“分”出了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这样的乱世。

当园丁文化出现的时候,意味着人们在关注生命的意义。他们在用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对话,他们在理解生命、理解自己的人生。于是,热爱生活、友爱互助的道德体系被建立起来了,经济学被还原成一种理财的工具。这样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合”,这么一“合”,就“合”出了周、汉、唐、宋这样的太平盛世。

现代管理学其实也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与过去的区别在于:现代管理学强调人的行为习惯,强调人的工具属性。古代的“中国式管理”所鼓吹的厚黑之术、权谋之术,则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这种叫做“人”的工具。另外,在我们这个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一些无良知的学者奉行的也是渔夫文化:他们认同暴力,崇尚厚黑和权谋。例如,在管理咨询这个圈子里,一部分专家在兜售各种管理技术,帮助老板们压榨员工;另一部分专家呢,在指导员工们如何对付老板。他们怎么能够被称为管理专家呢?纯粹是一群捣乱专家。

可是,真正的管理学是在职场上建立起一种友爱互助的道德体系。老板和员工之间,主管和下属之间,不再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而是一种友爱互助的关系。

爱,意味着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因此,爱也成了园丁文化的主题思想。老子和庄子告诉我们怎样爱自己,释迦牟尼告诉我们怎样爱别人,孔子则告诉我们怎样去建立一个友爱互助、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文化,不是暴力,而是这种以“爱”为主题的园丁文化。

(选自《读者》2007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崇尚园丁渔夫
秦朝
———崇尚“大”的短暂朝代
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
渔夫和小猫
崇尚奋斗
渔夫之利
我是小园丁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园丁vs采花大盗
退而不休的“老园丁”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