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校教学改革

2008-03-16 02:33胡象明胡雅芬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2期
关键词:终极目标教育观理念

胡象明 胡雅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中,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如何正确地理解高校教学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及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本文所要阐释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的基本观念,它所回答的是关于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是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同的答案,因而每一种教育理念具有自身不同的特征,传统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传统教育理念本质上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教育理念

所谓以物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指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功能就是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为物质生产发展服务的,发展物质生产是目的,人才培养是实现物质生产发展的手段。也就是说,按照传统教育理念,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是手段,物才是目的,即以物为本,或以物为本位。这种教育理念实质上颠倒了人与物的关系,或者说颠倒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所以说它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教育理念。

2.传统教育理念所理解的人才实质上是一种异化了的人才

传统教育理念所理解的人才实质上是一种异化了的人才,即他一方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又受他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所支配。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高校培养人才不是按照人的自身需要来培养,而是按照生产物质财富的需要来培养人才,正是物质财富生产的需要支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支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不过是物质财富生产的奴隶而已。

3.传统教育理念所强调的对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培养,忽视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由于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强调提升人的物质生产方面的才能,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主要是训练学生在物质生产方面的才能,而对于学生的其他才能则没有花足够成本去加以开发,因此,高校的所谓人才培养,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很难全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人才具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素质,一个片面发展的人才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对于一个工科的学生来说,仅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定的言语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否则,难以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很多人一辈子要换多次工作,如果没有多方面的才能,是很难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的。

当然,传统教育理念是历史的产物,其产生有其历史原因,而且对教育的发展曾经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当教育面对追求个性化、追求人生幸福并要求全面塑造新一代时,当教育不仅仅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物质产品生产技能的生产者,而且还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社会交往和组织能力的新型领导者时,即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时,“以物为本”的教育理念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必然地应该由“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取而代之。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其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理念中的一种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应该成为我国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来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本身,人自身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教育观,我们称之为“人本教育观”。这种教育观认为,人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实现人自身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所谓人自身的发展,就是指人自身能力的增长和人格的完善,从而使人成为一个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能按照自己目标自觉行动的、既对社会有益又能使自身感到幸福的人。笔者认为,使人成为这样的一种人,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的其他具体目标都是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

2.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物质生产能力培养,但这只不过是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的一种手段

我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或轻视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物质生产技能方面的培养。它与“以物为本”教育理念的分歧在于: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看来,对学生进行物质生产能力的培养并非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是实现教育终极目标的多种手段之一。人要获得自身的完善,需要有一定能力,当然包括物质生产方面的能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强调对学生进行物质生产技能方面的培养,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仅仅是为了实现人自身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3.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看来,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人,而人是一种整体,包括其能力、身心与人格等几个部分,其中的能力部分既包括生产性能力,也包括社会性能力。对人来说,这些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只有这几方面都完善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完善的人。因此,对人的培养过程应是对人的各个方面的素养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作为教育的最终产品的人才,应该是上述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那些片面发展的人才,虽然能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但相对于全面发展的人才来说,总是不完善的。这种不完善既可能通过其自身的不完善表现出来,如有的人因心理或人格方面的原因缺乏个人幸福感,更谈不上从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快感;也可能通过其对社会贡献的不完善表现出来,如有的人本来有一定技能,但因缺乏社会交往能力或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不能使其技能得到正常发挥,有的人甚至因心理或人格原因还会对社会造成破坏。

4.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

按照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培养出来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是一种具有较多方面能力的人才:能够随着社会变迁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因而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具有适应能力。

三、高校的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人本教育观”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高校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改革,而真正的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教学理念上进行变革。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在观念上要实现由“物本教育观”向“人本教育观”的转变,与这种观念上的转变相一致的是,不仅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而且要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将“人文教育”、“人格教育”、“能力教育”、“社会教育”等内容融入现有的教学体系之中。有关这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1.对学生普遍加强“人文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现在流传着一种说法,称现在的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这种现象在一些理工科院校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与“人本教育”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也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它已引起高等教育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一些高校强调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如华中科技大学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将人文素质教育置于教学的重要地位。但目前很多高校还只是讲讲而已,并没有在课程教学体系中体现出来。要真正把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就必须改革现有非人文专业(特别是理工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增加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并且加大这方面的教学投入,提高人文教育的教学质量。

2.对学生普遍加强“人格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心理

“人本教育观”不仅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物质生产的某一方面的能力,而且要求以人为本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心理。人的健康人格心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大学教育应该担当此任。为此,现有的大学课程教学体系应作出相应调整,增加有关人格心理教育和培养的课程,让大学生在人格心理方面得到必要的教育和训练,使大学生在人格心理方面能够健康成长。

3.对学生普遍加强“能力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人本教育观”的重要内容,而单靠知识的灌输是很难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因为向学生灌输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只有通过能力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消化知识的能力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这里所讲的能力并非狭义上的实践能力,而是包括知识吸收、消化及其应用的能力。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这种能力,学生才能自我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以充实自己,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为此,在当前的大学教学改革中有必要将能力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开设相关训练课程,不仅使学生在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方面有所训练,而且在知识吸收能力方面也同样能够有所训练,以有助于学生在自我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4.对大学生普遍加强“社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是“人本教育观”对大学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这里所谓的社会教育,既不仅仅是有关社会科学的教育,也不仅仅是有关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教育,而是两者兼而有之。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大学的教学改革中,一方面应该适当增加社会科学的课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社会科学知识,以便于学生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更理性地去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另一方面,还必须增加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地去亲身了解社会,对社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尽快进入角色。

总之,随着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成为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然而,高校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传统的教育理念还会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因此,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冲破旧的教育理念,高校的教学改革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 敏]

猜你喜欢
终极目标教育观理念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追梦路上,什么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用心处事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浅析语文教学的本质不能偏离
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