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利
【摘要】语文课堂原本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更要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课堂互动时须遵循三个原则:针对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和谐原则。
【关键词】语文课堂;师生互动;针对性;实用性;和谐性
师生互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是由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决定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原本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以学习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更要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但是,新课标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并不表示教师的地位沦为次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互动环节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尤为突出。因而,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课堂互动教学的能力,而要使师生互动确实取得预期的效果,须遵循三个原则:
其一,针对性原则。课程的设计和互动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性情况,也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具体特殊情况。例如,在高二语文课文《道士塔》这一课的课堂互动中,我在对待文科生和理科生这两个不同的对象时,互动内容和互动方式都有所不同。针对文科生知识面相对广泛,对史实的了解较为深刻这一现状,在课堂互动中,先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讲述“圆明园被焚”这一史实,然后导入敦煌莫高窟的悲剧,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量的史实,又对课文有了深入的了解,效果十分明显;在互动方式上,针对文科生思维活跃的特点,采取“引导”为主的方法。而理科生对相关史实的了解十分有限,在互动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途径来导入新课,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观片心得,效果也非常好;在互动方式上,针对理科生思维不易发散这一客观现状,采取“启发”为主的方法。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可以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适当地调整难度,让每位学生都敢说话,都有话说。
其二,实用性原则。师生互动必须在明确语文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各类语文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大作用的互动内容和形式。简言之,语文课堂互动必须实用,必须适合课堂教学的进程,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能为教育教学服务。否则,师生互动如果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效果,哪怕气氛再好,也是失败的。因为我们组织课堂互动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他一切与此目的相悖的东西我们都须舍弃。很多同行在处理互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不甚明了,一味追求形式多样,整个课堂就像演一出闹剧。只有心领神会的分享和共鸣,才是最高的境界,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式”无疑应有效地为“内容”服务,所以,形式不能脱离内容而存在,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过多关注形式,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那我们语文教师就实在是罪莫大焉了。
其三,和谐性原则。师生互动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互动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与调配,不能仅仅从认知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情感氛围,使语文课堂互动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健全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而适当的教学评价则是促进和谐的最直接手段。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材,可以以“对话”的互动方式充盈教材资源,互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观点,语文教师要“兼容并包”,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打击,疏而不堵。教学评价语言力求丰富委婉,不断地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