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摘要】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创造教学情景、精心设问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基础,讲究授课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动力,生成性教学代替课堂教学是关键,学会赏识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激励是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
一、创造教学情景、精心设问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基础。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其次,设置题目时,要注意一道题目把几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这样既考察了学生的全面知识,又考察了综合分析能力;另外,在提问时要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关系要民主平等,要充分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的见解,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充分发挥他们的水平,使整个课堂气氛紧张、愉快、生动、活泼,经常这样做,可长久地保持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究授课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动力。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授课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可知,其中也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授课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注意的问题。
三、生成性教学代替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关键。预设就是预先设定,是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图和期望所进行的一种教学准备行为,属教学设计的范畴,有时也指“灌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互动性、多源性的特点。生成性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即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学校是一个询问“什么”、“为什么”的地方,课堂更是一个谈论“什么”、“为什么”的地方,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师应当唤起学生的十万个“什么”和“为什么”。问题是课堂的灵魂,教学应让我们的学生“始于迷茫,而又终于更高水平的迷茫”。
四、学会赏识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激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保障。当前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上缺乏主动性,是因为自己语文成绩一贯不好,对学好语文缺乏自信,所以作为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赏识学生的长处,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一些细节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多于教训,鼓励多于批评。有句话说得很好:“赏识、激励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努力产生能力。”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想说、会说,对回答得好的学生要当众给予肯定,使他们树立信心;回答得不好的,也不要批评,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头脑中存有这样一个观念:答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变不爱学语文为爱学语文,使学生的语文素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