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良 董少广
人们对细菌大多采取如临大敌的态度:也许你以为人体内没有细菌;也许你以为体内的细菌都会致病,是健康的大敌。其实,在成人体内约有100万亿个细菌,分属于1000多个不同的种类;细菌也有“好”“坏”的区分。
人类对细菌的认识有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科学家发现人体皮肤实际上是一个细菌“动物园”,在皮肤上大约生活着250种细菌,它们有的是“常住居民”,有的则属于“流动人口”。科学研究证明:单是在每个人的前臂上就生活着大约182种细菌,分属于91类,其中有8%的细菌尚未被科学家正式记载;在每个人的皮肤表面,大约有3/4的细菌与别人皮肤表面的细菌不一样——这表明每个人皮肤表面的细菌种类差别很大,同时,男性皮肤上的细菌与女性皮肤上的细菌也有着显著差别。
美国基因学专家在研究了人体内几百种不同细菌的DNA后证明:刚出生的婴儿,其体表和体内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几个小时,随着吃奶、喝水等行为的进行,一些细菌便乘机进入婴儿体内“安家落户”。以后,这些“移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王国”。
从科学的角度说,细菌也分“好”和“坏”。绝大多数细菌是不致病的,我们称之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在通常情况下,“有益菌”不仅能阻挡有害菌的入侵,抑制其繁殖,还能产生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氨基酸等,使肠道pH值下降,是维持和增进人体免疫力的重要组成。因此,对于体弱的老人,适当补充一些有益菌,调整人体的菌群平衡,对于增强体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有一些我们称为“不好”的细菌,如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它们可能导致一些疾病,例如伤寒杆菌能引起伤寒,肺炎双球菌能引起肺炎,结核杆菌能引起肺、肾脏的结核等。人体内还有一些细菌是条件致病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机体受凉、过度疲劳或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和创伤时对人体有害。
研究表明,一些富含蛋白质的物质为有害菌群的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了人体老化的速度,有时还会制造致癌物质……
自抗生素问世以来,许多凶恶的细菌性疾病如霍乱、鼠疫、梅毒、破伤风和肺结核等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还要说明的是,细菌和病毒是截然不同的,细菌有基本的细胞结构,可以自我繁殖;病毒则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它们一般只能在细胞内寄生繁殖。据现有资料,让人患病的病原微生物中70%是病毒,比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感冒有70%~80%都是由病毒引起。人的健康长寿离不开正常的菌群,若不分青红皂白使用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性感染毫无用处,还会造成人体的菌群失调,人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近来有一种说法,认为肥胖与肠道内某些细菌的数量增减有着密切关系,这意味着有朝一日也许会出现新的减肥办法。但人类要彻底消灭那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艾滋病、禽流感和非典型肺炎等,只能寄托在医学的进步和制造有效的疫苗身上。
总之,不要一提到细菌就噤若寒蝉,细菌的起源绝对比人类要早,也将终生与人类为伴,我国一些长寿地区,长寿老人的双歧杆菌数量都是比较高的。从另一个角度说,为什么现在细菌或病毒屡屡和人类过不去,恐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类总是喜欢将自己视为万物之灵,为了自己的口福乃至贪欲,完全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而受到报复。
阅读训练
1.你能说说本文开篇的特点吗?
2.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什么事理?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四种说明方法?
4.去掉“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它们一般只能在细胞内寄生繁殖”中的“一般”,可以吗?为什么?
5.请概括本文的内容大意。
6.根据作者推想,现在一些细菌或病毒屡屡和人类过不去的一个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以写人们对细菌的两种误解开篇入题,自然引出说明内容。
2.侧重说明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以让人们正确认识细菌。
3.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四种说明方法。
4.不能去掉。去掉“一般”后就太绝对化了,因为还有不在细胞内寄生繁殖的特殊情况存在。
5.随着人类对细菌认识的逐步深入,基本分清了细菌的“好”与“坏”。
6.人类视自我为万物之灵,为满足自己的口福和贪欲,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
(拟题 向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