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东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用类文章阅读考查将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我们就对其中的“综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作一解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2004年上海卷)
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按照日销量8200万份、13亿人口计算,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数量为63份,比1999年增长了7份,但数量仍然偏少。日本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545份,美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198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早在1996年,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就已经达到96份,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60份,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226份。1999年,按平均每个人拥有日报的数量算,挪威排第一,每千人583份。
美国是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根据E&P;提供的数据,美国拥有日报1468种(2001年的数据),非日报7689种(2000年的数据)。人口远多于美国的中国报纸数量应该相应多于美国。美国的报业发达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因此目前两国还不具有可比性,但这至少说明2002年2137种报纸的数量远非中国报业规模的极限。
然而,目前中国城乡人口比例悬殊,人口总体教育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及全国经济水平都处于较低阶段,对报纸的需求必然只能保持在一个有限的水平上。目前总体状况是:就数量而言,乡村人口报纸拥有量极度稀少,而城市人口拥有量相对饱和;就质量而言,前几年报业成长主要都是规模扩张、数量膨胀,在质量方面提高很小,优秀报纸的种数远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中国报业距离成熟尚需时日,还要允许有大量新产品进入市场。
1992-2002年,全国报纸广告11年来以平均约32%的增长率迅速发展(见下表)。报纸广告的快速增长、占广告总市场超过20%的份额以及不断增长的占GDP的比重,说明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位置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报纸广告业必将随着总体广告市场的扩张而同步扩张。
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包括晚报、早报、时报、都市报)的广告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慧聪国际媒体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01年都市类报纸的广告刊登额达到205.92亿元,占全部报纸广告刊登额的66.18%,比2000年增长了15.72%,在各类报纸中增长率最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将近6个百分点。2002年1-10月,综合都市报广告规模达到233.54亿元人民币,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长40.08%,占据了68.20%的报纸广告市场份额(见下图)。
2002年1~10月中国各类报纸广告市场份额示意图
这些数据表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告投放者最重要的广告媒体,都市报的广告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报业的广告规模。
1.第一自然段中的“低迷”指 。(2分)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答题主要看文章语境: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一个“却”透露了秘密,说明前面是相反情况:全球报业发行量是降低,或下降,反正是这个行业不景气。所以,如果回答“全球报业发行量是降低”应该也可以得满分。
[参考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B.这几年国内报业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城市人口拥有报纸的数量相对饱和,但质量有待提高。
C.据资料统计,2002年全国报纸年度广告总收入又创新高,比10年前增加了约170亿元人民币。
D.目前,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还不到上个世纪末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把握能力。原文是“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只说发行量大,并没有说其“国际影响深远”,纯属想当然。
[参考答案]A
3.有人说,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
[1]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快速发展。
[2]报纸广告增长迅速,综合都市报占据主要广告份额。
[3]我国报纸发行量增速较快,但千人拥有量仍然偏低。
[4]目前我国报纸的种类和发行数量还大有增长空间。
你认为要点和顺序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4][3][2][1]B.[4][2][3]
C.[3][4][1][2]D.[3][4][2]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归纳文章要点及层次的能力。
[参考答案]D
4.从上表中可见1992年到2002年报纸广告收人不断增长。根据文意,其原因是(1) ;(2)。(2分)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这道题目关键是句意转换。原文是:广告的快速增长、占广告总市场超过20%的份额以及不断增长的占GDP的比重,说明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位置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报纸广告业必将随着总体广告市场的扩张而同步扩张。这句话里的“说明”二字非常重要,是从结果逆推原因:报纸成为广告投放的主要媒体;总体广告市场在扩张。当然大意相同即可。
[参考答案](1)报纸成为广告的主要媒体(2)广告投放量上升,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5.上面这幅图在文中的作用是;这幅图的标题可以拟为。(3分)
[解析]该题第一处考查考生对文章所使用的辅助手段所起作用的分析能力。图在文中的作用肯定是“直观形象”,这叫图表说明法,但仅回答“直观形象”也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得说明其“直观形象地表明”了什么,即将什么东西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就本题而言,是“直观形象地表明报纸的广告市场份额”。仅回答“直观形象地表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告投放者最重要的广告媒体”,应该说是不完整的,因为,这样回答让图表上的其它详尽信息失去意义。第二处考查考生的信息把握与图文转换能力。
[参考答案]直观,形象地表明报纸的广告市场份额
6.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4分)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评判能力。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最喜欢的报纸不求一致。“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就考查了学生对报纸的真正了解。一般来说,可从版式的角度,也可从报纸内容、风格、特色角度,做一下“简要介绍”即可,不需要描写、抒情、议论。
[参考答案]示例:我最喜欢读《环球时报》。从排版上来说,几乎每一篇报道都有吸引人眼球的照片搭配,还未读文章就已领略到其中的含义了。从文章内容上来说,它经常介绍各国各地的民族风情,且都是第一手资料,使人感到如临其境。
[备考指导]
所谓综述类文章,指的是对已有现象或理论进行总结的文章,一般分为汇总性综述文章及研究型综述文章。前者是对事实材料及信息,加以归结;后者是对已经进行的研究作阶段性总结,一般要在把握综述对象之间的深层联系的基础上,介绍某个领域或者专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论哪种综述性文章,都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高考一般会选取公众较为关注的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综述文章,此类文章注重真实、具体、典型的事例与数据,注重分析事情产生的背景、成因,意义或危害性,适当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其实综述类文章与高考多年来所考查的科技类文章并无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在文章的结构上有其自己的特点。
综述类文章的基本结构。1.标题:写明综述的名称及内容,如《关于××××的综述》。2.导语(前言、导言):写明综述的意图、性质、时间、地点、对象、综述的范围及调研方法。3.主体(正文):(1)情况部分:介绍基本情况,注重具体事实、统计数据,文字简明、准确,条理分明,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2)分析部分:重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条分析缕,有事这有依据,抓住问题的实质、规律,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3)建议部分:在有力的分析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提供参考。4.结语:总结全文、深化主体、警策世人,也可在建议部分结束。
综述类文章的结构方式。1.纵式结构: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如果是针对某一件事情,通常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2.横式结构:根据材料的内容、特点、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如果是针对某类社会现象,通常采用此种结构方式。3.纵横式结构: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但应确定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另一种为辅。
根据新出台的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综述类文章的考查将放在选修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设4小题共18分。题型为2个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2个简答题,每题6分。考查点包括:理解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句子,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评价或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而解答此类题,需要提高三种能力,即认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鉴赏评价能力。其中,认读理解是基础能力,分析综合是运用能力,鉴赏评价是审美能力,三者既互为关联,又相辅相成。高考对综述类文章的考查,更多的是体现高考命题者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关注,希望借此引导考生打破阅读的樊篱,因此,大家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就应扩大阅读面,广泛接触媒体中常见的各种文体文章(特别是关注一下航天航空、地质灾害、环境保护、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综述文章),并且掌握多种文体文章的表达特点,说不定就会在高考中有意外的惊喜。
[强化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景观大道”的风骨
尹泽生
从上海到西藏樟木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乃世所罕见,优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这条路还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从浙江河姆渡7千年前的水稻到昌都卡诺遗址的小米;从良渚文化的玉到三星堆的铜;从周庄的老屋到丹巴的碉楼;从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东西汉藏、南北羌彝,无分尊卑、多元一体。这样一条大道,路虽人为,景乃天造,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因此,专家建议将其命名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将318国道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一创意,不仅扩展了这条公路的固有功能,将这条国内最长的公路风格化、形象化了,而且这条几乎与北纬30度并行的公路也因此而有了灵魂。从事地貌工作几十年来,我见过的地表景观不计其数,相较之下,选择318国道作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时,你会发现在她的美景之内蕴含着一种特殊的“风骨”。
从整体来看,横跨整个中国大陆的318国道所展示的景观是其他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它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其景现在一定区域内(省区内、全国)具有垄断性和惟一性;有大量清晰、完整的原生态自然景观,以及大量深厚、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进一步而言,318国道沿线的特殊“风骨”可清晰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其沿途景观类型丰富,景观形象突出,且变换迅速。在我们所知晓的国内景观类型中,318国道经过之处几乎拥有了其中的全部。如地文景观中的山丘和谷地型旅游地、自然标志地、垂直自然地带、断层与节理、钙华与泉华、古生物化石点、凸峰、峰丛、石林与土林、奇特与象形山石、峡谷、丹霞、洞穴、古冰川遗迹、泥石流堆积、地震遗迹、火山与熔岩;水域景观中的河口、海面、河段、湖泊、湿地、瀑布、泉、现代冰川;生物景观中的森林、草地、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气候与天象景观中的光现象、云雾、物候等;遗址与建筑景观中的人类活动遗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历史建筑、宗教建筑、现代活动场所、民居、交通建筑、水工建筑、现代城镇、民俗节庆活动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景观分布在整个国道沿线,有时交叉重复出现,而且不同路段有不同的类型群,构成差异显著的景观组合。如东部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中下游路段的河流、湖泊、湿地、水工建筑、历史建筑、现代城镇景观组合,川渝和横断山区路段的现代城镇、高山、峡谷、河段、民居景观组合,藏东南路段的高山、峡谷、河段、森林、古冰川与现代冰川景观组合,藏南路段的高山、现代冰川、宗教建筑、民俗节庆活动景观组合。当然,这些组合在各个路段还可以再作更加细致的划分。乘车行驶在国道上,窗外的景观丰富多彩,变换迅速,注视着各种景观单体的排列组合,旅行者的睡意往往被一扫而光。
二是沿途的景观蕴含着完整而深刻的科学文化内涵。如果有机会走完国道全程,将不仅仅在视觉上获得极大的享受,而且还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以自然过程为例。每一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景观实体,如IJJ地、河谷、湖泊、泉、瀑、洞穴、植物群落、物候现象、灾害现象等,都有其内在的成因与演变规律。通过对这些景观的观察,人们会发现许多有趣且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山地和湖泊的成因类型、洞穴的发育、植被类型与分布、高山垂直自然带谱等。
再从环境演化方面看。海平面的升降、河道的变迁以及湖泊的演化,都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留下了众多醒目的景观,其中最典型的景观实体有太湖、西湖、洞庭湖、长江中游分岔性河道等。受冰川作用、湖泊演化、生物演化、气候变化等因素直接影响而形成的景观在青藏高原地区比比皆是,其中典型的有正在消失的易贡湖、古乡泥石流、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等。
高原隆起与地文过程也值得关注。青藏高原自1000万年前的上新世时期以来的快速隆升,对高原自然景观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起初青藏地区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而到目前其平均海拔已经上升到4000米,其间形成了藏东高原面、喜马拉雅山极高山群峰、横断山和藏东南深切构造峡谷网络、古冰川遗迹与现代冰川等景观实体。其体魄雄伟,身姿壮美,构成了景观大道川藏段的核心内容。
人类文明与文化体系方面的内容就更丰富了。杭州湾与太湖流域、长江中游地区、四川盆地、西藏一江两河流域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江浙地区的吴越文化、江汉地区的荆楚文化、川渝地区的巴蜀文化、西藏地区的游牧文化,无不表现在各地的民族习俗、宗教、建筑等方面,形成风格迥异的人文景观。
虽然关于景观大道的创意是绝好的,但要最终实现这个创意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比如完善景观体系、开展深度旅游、辟建新径等;而完善的调查、良好的运营和管理,则更是景观大道进一步开发的必要条件。(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10期,有删改。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1.下面对景观大道的“风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B.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垄断性和唯一性。
C.有大量清晰、完整的自然生态景观。
D.有大量深厚、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318国道作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沿途的景观蕴含着一种特殊的“风骨”。
B.从整体看,横跨整个中国大陆的318国道是国内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
C.318国道沿途的景观蕴含着完整而深刻的科学文化内涵,人们不仅能在视觉上获得极大的享受,而且还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D.景观大道沿途不同的文化体系无不体现在各地的民族习俗、宗教、建筑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人文景观。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318国道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是一个绝好的创意,因为它将这条国内最长的公路风格化、形象化了,也因此使它有了灵魂。
B.文中说318国道沿途景观类型丰富,“景观”应该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C.每一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景观实体,都有其内在的成因与演变规律,藏东高原面的形成就与青藏高原的快速降升有关。
D.关于景观大道的创意是绝好的,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怎样对已经完成的景观大道作进一步开发。
4.作者认为“选择318国道作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请归纳出作者所总结出的理由。
5.对于将“318国道”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创意是否可取,你有什么认识呢?清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C(文中为“原生态自然景观”)
2.B(偷换概念。原文表述是“318国道所展示的景观是其他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
3.D(“已经完成的景观大道”有误,由原文最末一段可知,景观大道还没有最终实现,还需要完善景观体系)
4.从客观方面说,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一是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乃世所罕见,优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二是这条路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沿途的景观蕴含着完整而深刻的科学文化内涵,显人文之深奥;三是其景观在一定区域内(省区内、全国)具有垄断性和惟一性,是其他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一创意命名可谓名副其实。从主观方面说,此创意将使这条国内最长的公路风格化、形象化,而且使这条几乎与北纬30度并行的公路也因此而有了灵魂。
5.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作者通联:安徽淮北市天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