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博览
2007年7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气象台像往常一样发出了当天全盟的天气预报:当天傍晚,地处阿盟西部的阿拉善右旗地区会有一场小雨。
但没有人知道,一位不速之客也随着这场本应到来的清凉小雨,来到了阿拉善右旗旗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
7点半左右,刚吃过晚饭,像一座山一样的黄沙,翻滚着就朝这个镇子来了,不少在居当地住了多年的人,都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沙尘暴(图1)。尤其让人惊讶的是,它出现的时间。不管是在当地百姓的记忆里,还是气象台的记录里,这个地区在7月份沙出现尘暴的记录几乎是零!
(1)黄沙翻滚而来
通常,最常出现沙尘暴的季节是在每年的春季,3月~5月,特别是在4月份,冷暖空气交替的季节,容易扬起沙尘。
张玮(阿右旗电视台记者):对流产生的大风将沙尘卷起形成一面沙墙,以很快的速度从西向东推进;不到一分钟,整个天已经变黑了,各家的窗户上面全是泥点,这是当地有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沙尘暴。
用专业的话讲,就是含沙量特别多,跟过去的感觉不一样。能见度很差,当时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公路上有车,这时也只能看到微弱的黄色的灯,非常不明显,特别暗。
李工(阿拉善气象局工程师)(图2):由于预报条件的限制,阿拉右旗气象台还没法提前预测到沙尘暴的出现,但是根据当时的能见度,可以判断出沙尘暴的强度等级,并根据风向、风速,分析它们的起源和终点。
(2)李工讲述沙尘暴
对沙尘暴的定义主要取决于能见度:在能见度10公里,风速比较小的时候,定义为浮尘;当能见度小于10公里,风速比较强的时候是扬沙;当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时候,它就是沙尘暴的级别;当能见度小于500米,就是强沙尘暴;小于50米,就是特强沙尘暴;强烈的沙尘暴有的瞬时风速每秒大于25米、风力10级以上,破坏力极大,所以也被称为‘黑风,也就是常说的黑风暴,能见度就达到0了。
沙尘暴形成的机理非常复杂,要想准确地知道它什么时候形成、卷起的沙尘会飞多高、多远,又会影响到哪些地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常就是气象雷达也只有在上百米高的沙墙出现时,才能发现它的行进踪迹。
所以要通过中央气象台发出沙尘暴预警,仅靠一个地区的气候观象台或监测点远远不够。
在远离这次沙尘暴中心额肯呼都格镇的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里有这样一个课题组,他们的攻关项目就是要像报天气预报那样预报沙尘暴(图3)。
(3)沙尘暴预报攻关科研人员
他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沙尘暴,最初的工作就是寻找沙尘暴的沙源。
在东亚地区,沙尘暴主要有10个源区。它影响中国、蒙古以及下游的韩国、日本,甚至能够飘洋过海到达北太平洋甚至美国。最重要的沙源有3个,一个是蒙古国的;中国有两个,一个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是中国最大的沙漠,还有一个就是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中心的一些沙漠;这三个源区是亚洲沙尘暴的主要源区,它的沙尘释放量,可能占到东亚总的沙尘暴释放量的70%。
现在,这个课题组的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已经使沙尘暴的预警成为现实。这个系统在国际上已得到认可,而课题组也因此成为亚洲和中太平洋区域沙尘暴预警中心。
李工告诉我们,阿右旗这次的沙尘暴没有预报,主要是因为它发生在7月份,还有就是这次的沙尘暴范围非常小,只是一个局地现象。观测到发生沙尘暴只有阿右旗旗府所在地,而周边所监测到的只有一些扬沙或浮尘,可见它的范围比较小。
李工(阿拉善气象局工程师):沙尘暴天气的定义是这样的,在气象学上,不是说某个地方发生了一次很强的沙尘暴,我们就定义为一次沙尘暴的天气过程,不是这样的,而是它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范围要足够大,才能定义为一次过程。气象局挑了全国大概700多个站,我们规定,相邻的三个站点都达到沙尘暴的强度,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次强沙尘暴过程。这次沙尘暴范围不大,只经过了阿右旗这一个气象观测点。
阿拉善地区属于内蒙高原的一部分,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穿全境,阿拉善右旗全旗70%以上都是沙漠和戈壁。
在阿右旗,沙尘暴可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初阿拉善沙尘暴就成为一种专有的说法。
右旗旗府额肯呼都格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因此,这里平时少不了受到沙尘暴的侵袭,但是能够这样近距离地看着沙尘暴在眼前形成,机会还是不多的。
阿拉善右旗这样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下,沙尘暴的出现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应对方法吗?
李工(阿拉善气象局工程师):这个现象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自然现象,人类的活动对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人类的作用非常小,要把沙尘暴彻底治理掉或者消灭掉是不可能的。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确实能改善环境,比如,搬迁转移,退牧还草,禁牧,荒漠的地方,通过自然修复,改善地表环境,这样,对沙暴、扬沙、沙尘天气,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由于沙漠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春季冷空气的活动也不会停止,未来一段时间里,沙尘暴的强度和出现的次数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是它不可能消失。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前预报并且正确地认识它。
沙尘暴是全球性的一种天气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在中国的气象界有南台风、北沙尘暴之说。
王亚强(中国气象局副研究员):大家一提起沙尘暴的话题,可能会首先会联想到沙漠化,因为大家都知道,沙尘暴最重要的来源主要从沙漠来的,所以大家会想到,如果要想治理沙尘暴的话,首先要治理沙漠化,这个概念是没有错的。但是沙尘暴最主要的,最主导的因素还是自然的,比如天气、气候这样的因素,而不是沙漠化的因素。当然,特别是在我们国家,降水量在200毫米—400毫米这样一个地区,是一个生态脆弱带,在这些地方,往往是沙漠化发生的地方。但是,如果通过我们努力,通过限制人类活动,通过种草,种树这样的一些活动,(图4)恢复一些植被,对于沙漠化会起到一定的逆转作用,对沙尘暴的治理肯定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4)恢复植被是防沙的最有效手段
看来人与这种自然现象在今后很长时间里都还要共存。了解它、预知它,有效地做好防范准备,可能就是应对沙尘暴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