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颖 朱宇琛 汪 元
编者按:
又一个新年到了,我们真的要长大了。对于长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关键词。“哈利·波特”能否算是我们这一代共有的关键词呢?
挑个阳光好的午后,把七本《哈利·波特》摆在书桌上,细细回想那些浸透了神奇魔法的年代。那年,哈利还是个11岁的小鬼,在海格的指引下,穿过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告别麻瓜世界,正式走进异彩纷呈的霍格沃茨……
十年前,J·K·罗琳创造了一个魔法世界,里面有骑扫帚飞翔的巫师、会移动的淘气楼梯、激烈的魁地奇争夺赛,有我们熟悉的哈利、罗恩、赫敏、斯内普、邓布利多、伏地魔……若将书中人物一顺儿排开,那绝对是一次对时光的检阅。
十年后,童话落幕。演员丹尼尔长大了,《哈利·波特》的读者们也一样。而成长总是伴随隐隐的痛——就像一直握在掌心的糖果突然消失,一直抱在怀里的布娃娃突然被拿走——这样的痛是绵长而细密的,看似微不足道,却总在某个雨天莫名其妙地痛起来,并且很有可能持续整个雨季。
但无论如何,时间一直在稳稳当当地向前迈步。我们总要告别过去,哈利的11岁,赫敏的11岁,你的11岁,所有人的11岁都会变成“曾经”。当然,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哈利·波特》告别,向我们的过去告别。我们甚至可以为自己的过去颁发纪念章——你可别小瞧了它们,那些都是成长的勋章。
第一枚纪念章:无处告别
那些飘散的过往
那句说不出口的“再见”
你说,只想抓住青葱岁月里熟悉的风
固守原地无处告别
讲述者:李思语,女,高一
哈龄:10年
罗琳宣布,“哈七”以后不会再有“哈八”“哈九”了。当同学刚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还肯定地说:“不可能!一定是罗琳在炒作!就像那些宣布退出,但不多久后又复出的歌手一样。”
我回家上网查,一连串的新闻让我脑袋“嗡”的一声变大:“《哈利·波特》完结,罗琳着手新著”“永别《哈利·波特》,罗琳满意17年创作历程”……我怀着最后一线希望,跑到论坛上询问事情是否属实。有人回应说:“楼主 ‘火星了,消息早就被证实了。”我敲打键盘的手一瞬间僵住了。我对妈妈说,《哈利·波特》出完了,以后不会再有了。她问:“什么时候出纪念版?我帮你买去。”
妈妈不明白,她根本不明白买书是其次,重要的是“哈利”完结了就意味着以后再也不会有新的“哈利”了!
我是个念旧的人。我清楚地记得,小学二年级的那个“六一”儿童节,我发烧了,只好躺在床上休息。爸爸下班回来,给我带了本《哈利·波特和魔法石》当作儿童节礼物。从那天起,魔法世界向我敞开大门,每年一部的小说成为青葱岁月的印记。
11岁的哈利接到了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成为魔法学院的学生;11岁的我为了读他的故事,每天中午跑到学校附近的书店蹭书看。
12岁的哈利毁掉了伏地魔的第一个魂器;12岁的我在一次全区作文竞赛中得了一等奖,妈妈奖励我的礼物就是小说的最新版。我用记号笔把书中精彩的句子划出来,牢牢记住。
13岁的哈利终于与他的教父相见;13岁的我进了初中,老师让我当宣传委员,负责班级的黑板报。我曾向爸爸抱怨这份差事很辛苦,如果会魔法的话,一变就什么事都做好了。爸爸却说:“修炼魔法也很辛苦。”
14岁的哈利参加“三巫赛”,伏地魔正式归来;14岁的我因为他认识了小彤,另一个铁杆“哈迷”,她成为我中学时代最好的朋友,我们甚至动过玩Cosplay的念头。
15岁的哈利组织了D.A,小天狼星离开了;15岁的我读初三,整天埋首书山题海,为升学考试忙得焦头烂额。我不止一次地幻想,魔棒一挥,作业全部完成。
……
我看过一位网友画的哈利、罗恩和赫敏的漫画,画中年少的三人穿着魔法学院的校服,手里抱着课本,很开心地在一起,那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也是我最美好的时光。这十年,哈利在霍格沃兹,我在学校,我们各自生活,却共同成长。他学习魔法,参加三强赛,对抗伏地魔,和张秋谈恋爱;我啃着课本,加入田径队,与各种考卷战斗,也发现自己很喜欢隔壁班那个篮球打得超棒的男生。书内书外,同一群孩子在校园里没心没肺地笑啊跳啊,美丽的日子才刚开始,不是吗?
可他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为了表达对他的留恋,我开始创作《哈利·波特》的同人(同人是读者为自己喜爱的作品而重新创作的一种形式,即通过自己的想象重新塑造原著中的人物形象)。文中的他吃下一种魔药,永远停留在我第一次见他的11岁。那个孩子可以继续无忧无虑地展现勇气,享受爱与关怀,却永远保持最纯洁的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觉多么美好,我那些儿时朋友一直在我心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他们留在我心中的影像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我到现在都保存着我和童年时期的小伙伴在西湖边的合影,没事的时候会把它拿出来看看,这是毽子踢得好的莉莉,那是爱哭鼻子的小雪,还有总是欺负人的“大嗓门”……如果真的可以穿梭于时空,大概很多人都会选择回到过去吧。那些纯真年代,叫人如何割舍。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第二枚纪念章:就此告别
透过时光的玻璃看风景
一场有温度的雪
你握一捧绵绵的暖
就此告别 细水长流
讲述者:周涵,女,高二
哈龄:7年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当象征邪恶的伏地魔被消灭后,哈利头上那闪电形的伤疤再也没疼过,可是哈利留在我心底的伤口,何时能不再痛?”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哈利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可他现在要离开了。重看电影,我意识到银幕上的那张脸已经让时光雕刻得越来越轮廓分明。当裸露上身的丹尼尔在杂志封面上直视我的眼睛时,我甚至感觉已经有一种叫性感的东西在他身上显现。他已经长大了,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男人,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西瓜头、雀斑脸、时时流露出惶惑神情的小男孩。长大后,他就这样挥挥手离开我们了,离开的还有这十年的单纯岁月。
于是在我17岁生日那天,我做了一个决定。吹灭蜡烛后,我宣布:从今天开始,我要向哈利说再见,向过去的生活说再见!
我把心爱的《哈利·波特》系列从书桌移到书架第一层,和小时候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摆在一起。我将关于他的玩意儿全部收起,装进了一个大箱子里,还贴了一张“封条”,上面写着:“我和哈利一起走过的日子。”这一切都将成为我对过去的回忆。
哈利在第七本书中已经成年。故事的最后,哈利和金妮结婚了,还有了孩子,在送孩子去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时候,遇到了马尔福,那个曾经满头金发的英俊的小男生已经秃顶。
看,这才是人生呢!生命中那些消逝的过往,只能怀念,却再也回不到原地。三年级时,我一度很崇拜我们班的音乐老师,学期结束了,她不教我们了,我跑到办公室请求她别走。老师开玩笑地说:“你继续读三年级,我就可以教你了。”虽然我还小,但我也懵懂地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正如对哈利来说,无论他多想念他的父母,他们也不会回来;就像离开的塞德里克、小天狼星、邓布利多,他们离开了,就永远回不来。
在这里,我要郑重地向过去的生活说“再见”,也期待人生的下一个转角会有更多的美好等着我去体验,也许我会在新的兴趣中获得新的友谊、新的希望。我相信,勇敢地告别过去,我的17岁、18岁依然充实,我的青春依然精彩。
第三枚纪念章:何需告别
那扇爬满青藤的大门
锁不住的希望
你笑着转身
风过无痕何需告别
讲述者:陈乐,男,高三
哈龄:看过前四本《哈利·波特》,看过三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对我来说,《哈利·波特》的终结一点都不可惜,凡事都会有终结,这是我的人生态度。
感觉上,《哈利·波特》比一般的童话要有趣得多,也复杂得多。不过到后来越来越离奇,越来越难懂,如果不是从第一本就开始读,小孩子很可能看不懂后面的情节。其实我从来没有刻意去关注《哈利·波特》,但是书店里、电视上全是他的影子,恐怕外星人降临地球都会知道这本最畅销的魔幻读物,我没有办法不认识那位戴黑框眼镜的圆脸男孩。是的,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已经与哈利·波特联系在一起了,对于我来说,他不是生活的必需,却点缀在成长路上的各个角落。十年了,很难说我对这个人物有什么深刻的感情,可他已悄悄成为我们中的一分子,就像……刘德华之于我那30岁的姐姐。她不追星,可若哪天刘德华真的要退出歌坛,她恐怕也会伤感一阵的,但也只是一阵而已吧。
现在《哈利·波特》要结束了,我不想矫情地说什么“哈利陪伴我走了十年,我舍不得他离开”,我的人生不可能因为哈利·波特的离去而停止,地球也不会因为他而改变运转轨迹,我总是要长大。对系列中的最后一本书或最后一部电影,我们要去关注的是它的内容,而不是哭着喊着不要离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哈利有他的生活,丹尼尔有他的生活,罗琳也有她的生活。他们各有各的生活空间,我们不应该打扰他们。
我知道邓布利多教授曾说过:“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没错,任凭你怎么想,过去也不会改变。我们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告别或是怀念上,还不如多多关注现在、追求未来。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拍成电影后,全世界都在说哈利长大啦,哈利成熟啦,哈利要献银幕初吻啦……看到海报,我会心一笑。很庆幸的,这些年来,所有的小演员都顺利地成长着,没有一个掉队。我和我的朋友们也一样。而且,我们都会继续往前走。
起立!告别仪式开始!
罗琳清清嗓子让大家安静下来。
“好了,小伙子们。”她说。
“还有姑娘们。”出版商说。
“还有姑娘们。”罗琳赞同道,“是时候了。”
“这个重要的时刻。”电影投资商说。
“我们大家一直都不愿它到来的时刻。”导演和演员们说。
“罗琳的讲话大家已经猜到了。”赫敏对哈利说。
“安静,你们两个!”罗琳说,“这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本,再见了,亲爱的读者们!”
“现在是告别的时候了,只有告别才有前行和开始,今后你们心中会出现冰块,你们要面对比童话复杂得多的生活地形,今后书中的那些美德、爱、信念不再骑着火弩箭向你们飞来,而要你们自己从心里把它们长出来,从包围你们的那些复杂地形和冰块的缝隙中生长出来!”
——J·K·罗琳
麻瓜世界的告别仪式总是伴随着无奈和怅惘。那些生命中受到珍爱的事物突然在你的面前消失,瞬间而来的不适感与失落感也许会让你辗转难眠。毕竟,那些事物点缀了你的记忆,它们是你难以割舍的“过往”。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过往。过往是什么?是人的经历,是生命的一部分,若要割舍,的确会让你感到切肤的痛。你忘不了童年最好的玩伴,忘不了准备竞赛的日日夜夜,也忘不了唯一一张不及格的考卷……因为过去的确存在过。你不要轻易否定过去,过去是一笔财富,它给予你经验;你也不要无休止地沉浸其中,那样只会让你虚度光阴,一事无成。那些值得回味或借鉴的过去,最终会随着时光的推移,逐渐沉淀。请别忘了:人总归要成长。你不能一直生活在魔法庇护的世界里,不能永远停留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
现在,是挥手告别的时候了。告别昨天,继续踏上人生旅途。前面也许有你过去不曾经历过的风景,生活有时候比魔法更奇妙。当然,前方也许布满暗礁险滩,你搁浅的时候也难免会想起过去的种种美好。你会有泪流满面的时候,但哭完之后,擦干眼泪,还得继续向前走。
若干年后的你,也会像哈利一样有个家庭,也许你会向自己的孩子讲述哈利·波特的故事。是的,但愿这世界永远不会缺少魔法,永远不会缺少爱与勇气。但是,你也该告诉你的孩子:该告别的时候就要告别,只有适时的告别,才能踏上更远的人生旅途。
魔法学校一日游
NO.1如果能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院,你最想学哪门魔法?
★什么都想学,那样就不用做内务劳动了,整理寝室只要一挥魔棒就可以了,想去哪里玩都可以,比如现在想溜出学校,变成小猫就可以出去了。
★飞行。现在的我很压抑,但如果会飞翔,就可以在晚上飞出去,在夜空里俯瞰整个城市,一定很开心,很浪漫。
★魔法史。我们现在也在学历史,多知道些历史总是有好处的。
★我不想学,魔法太复杂了,我掌握不了,宁愿当个知道魔法内情的麻瓜。
★变形课。改变人本来的样子比较有意思。
★瞬间移动。我这人比较懒,而且我晕车,外出乘车很不方便。学瞬间移动还可以节省时间,我们在校园里走来走去很浪费时间。
★飞行。我觉得人始终生活在地面上,挺不成功的。如果能飞行,人的视野会更广阔,心胸会更宽阔,不会局限于陆地上那些七七八八的恩恩怨怨。
★制作草药的课。可以医治百病,解除痛苦,还能制出长生不老药。
★变别人的形,把坏家伙变丑。
NO.2有一天你站在那面厄里斯魔镜前,会看到什么?
★我拿着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好是北大、清华的。
★自己和一大堆人在一起玩。
★真实的我的样子。我会把它当成普通的镜子来对待,不会迷恋它,不会一直呆在它面前。
★不知道,要面对才知道。
★大把大把的钞票,就算拿不到,看看也好。哈哈。
★一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
★看见一个健康的自己,不会生病的自己。
★看到自己能够为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我发明的材料能够在世界各地被运用。
★看到自己有一颗单纯的心。
★看到很多还在痛苦中挣扎的人能像我现在这么幸福。
★看到很大的农场,种了很多郁金香,养了很多兔子。农场里有别致的小房子,我和家人住在那里,每天很悠闲。我还想变成自由的风,但在镜子里面应该看不到。
★看到自己变成美女。
NO.3你觉得为什么赫敏喜欢罗恩,而不是哈利?
★如果是我的话,班级里面有一个人成绩好,人缘好,有勇气,长得又帅,又助人为乐,又有很好的家世,我也不会喜欢他,因为那种人太完美了,让人不敢靠近。罗恩看起来傻乎乎的,但是很可爱,比较能博得女孩子的欢心。太精明的男生会让女孩感到不放心。而赫敏本来就是那种好强的人,电影里一出场就气势压人,两个很强的人在一起不好。罗恩和赫敏应该会比较幸福,他们算是互补吧。
★如果赫敏和哈利好了的话,罗恩就会变成第三者。哈利是高高在上的,赫敏和罗恩在一起,就可以作为哈利的陪衬,可以帮助哈利。
★这个怎么说得清楚呢?感情这种东西在现实生活中都说不清楚,更何况在小说里,你去问罗琳呀。
★如果她喜欢哈利的话,那太俗套了。
★赫敏像哈利·波特的妹妹,他们不是男女朋友的关系,他们像亲人一样。
★个人喜好问题吧。有可能是哈利太优秀了,赫敏觉得配不上他,有点心理压力了。
★ 哎,谁知道啊!我要是她就和哈利在一起,她可能是把哈利当成哥们了。正好哈利喜欢别的女生,罗恩喜欢赫敏,所以赫敏就和罗恩在一起了。
★因为赫敏和哈利像姐弟,像师生,像母子,而和罗恩就不同了!
★因为哈利不喜欢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