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钧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现在学科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已成为共识,学科教育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大课题。作为工作在教育线的物理老师,在此结合自身体会,就中学物理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学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实践了现代育人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物理新课程改革体现了对人性的一种终极关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而心理健康教育历来就以人为本,且在实践过程中目标更趋一致,即关注全人,瞄准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知,物理学科课程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对生命个体的关注上是一致的。同时,它们二者还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1、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物理学科课程目标与功能的实现和发挥
(1)心教丰富了物理教学的内涵
物理课改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突破了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具体课程目标也由原来的独重“知识与技能”扩展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重。在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得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上看,更是一种育人的理念、育人的思想、育人的态度,将它渗透于物理教学中丰富了物理教学的内涵:物理教学不但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造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还要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健全人格,明确对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指导学生创造幸福生活。
(2)心教有利于克服物理学科教学中的障碍和困难
心理健康教育以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有利于克服物理学科教学中的障碍和困难。教学过程中的最大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物理老师首先应想明白的一件事:我们不是教学生物理的老师,而是教学生学物理的老师。基于激发学生主动的学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是由于需要的满足而获得的价值感,为此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如采用因材施教法,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经验等个体差异,选择最恰当的手段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让他们获得价值感,体验成功,塑造健全人格,进而激发他们自主地学习。这样,克服物理学科教学中的障碍和困难,获得教学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2、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物理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交互作用及生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表现出他们J的各种心理品质、心理状态、适应能力、人际关系,而且程度不同的存在引发学生心理障碍,或对学生的轻微心理障碍征候行为起着负强化作用的显在或潜在因素,他们的不适应行为心理障碍,也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表露出来,这使得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更真实地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净化教学情境,不让其蔓延危害学生心理健康。寓心理辅导的理念于学科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心教的辅导,令心教更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中学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物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由此引起的学生心理失常,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在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真正实现物理学科课程目标。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的积极意义彰扬开来需遵循的原则如下:
1、快乐学习原则
物理教学不是限于教学生物理知识,也不仅于教学生如何学物理,它真正的目的在学生对自然、生活的探索中,对真理的追寻中得到快乐,潜力得以开发,全面发展素质。心理学告诉我们,快乐的经验有助于使人自我肯定,提高信心,从而提升自己的价值,而后主动地自发求知。因此物理教学必须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他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地、充分地表现自己,同时应该创设和谐、民主、愉快、无压力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求知中得到快乐。
2、健康成长原则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范围逐渐由生理转向心理,转向社会,健康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在学科渗透模式中,健康意味着在物理教学中,不但引导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获得物理知识,增强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发挥心理潜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进丽认识尊重别人,与人互助合作,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养成合于社会规范的良好品格。这些有赖于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设置及活泼多样的学习方式中获得,尤其是小组合作式学习和实验探究式学习,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引导适当将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生活化原则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科技、社会联系极为密切的课程,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科学实践能力,这与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主张的学生应该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现实生活,并且充分提供适合于学生年龄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生活教育中学习并重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物理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从科学世界回到生活世界,需要重视学生完整的生活体验,重视了个体的实际经验才有可能激发、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其主动探索的欲望与能力,以及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中学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1、贯彻学科渗透心教原则,在教学设计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任何一项好的教学设计。要解决好三个问题:能否给学生带来快乐?能否给学生以健康?教学内容设计是否生活化?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全面贯彻学科渗透心教的原则。
(1)物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趣。比如物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引入一些物理学史上有趣和有意义小故事,如牛顿煮怀表的故事、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等,不仅增加趣味性,给学生带来快乐,还可以使学生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成果是在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努力后得到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为科学奉献的精神,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教学内容的处理切忌偏深、偏难,教
师要合理地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使教学内容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这个实验探究课题是在学生学过了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探究内容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宜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易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探究的快乐。
(3)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搭起科学世界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让教学内容更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经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联系“云、雨、雪、冰雹”等自然现象,让学生课前自行查阅网络和书籍,了解其形成原因,动脑筋尽量选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或小制作,用于课内的实验。在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查阅的结果,设计模拟“雨的形成”的科学探究实验,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小组讨论节水措施等多种手段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因为有备而来,许多学生的表现能获得同学们的称赞。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丰富多样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能找到自己天赋所在的领域,更好展现自己,体现价值。这种综合运用了讲授、实验探究、讨论、信息收集、制作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但建起了科学世界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将静态的课堂变活,把课内、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将物理课堂教学的时间延展、空间拓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在自主探索求知的状态中,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获得发现、取得成功、感受喜悦的同时,深刻领悟到学习物理既是一个复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又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具备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善于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及时地调控自己的内外活动状态,才能实现学习目的。如此,快乐学习原则、健康成长原则、生活化原则均能得以贯彻,物理学科渗透心教的良好效果就得到体现。
2.在教学评价的设计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评价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评价的设计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在教学评价上贯彻学科渗透心教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得到快乐、健康。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评价,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是因材施教的基本手段。有些学生可能对操作性实践或某方面知识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但对基础知识不一定掌握得很好,对他们不应采取削长补短、遏制兴趣的方法来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而要对每个学生设计多元化的评价,这样更能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活动中全面认识自己,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精神,找到自信,从而使自己不断完善和发展。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营造积极、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1)营造师生心理相容、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
积极的教学环境,指良好的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等各种心理品质的提升。它的形成有赖于师生心理的相容。师生心理的相容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它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物理教师要自觉主动增强师生心理相容性。首先,教师打破长期故存的师道尊严,把学生作为精神整体进行交往,尊重他的人格与自由,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站在平等的地位,引导他和帮助他,在语言上体现为:决不用“你怎么还不明白?”、“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等带有歧视、不耐烦的语言,经常用“我们一起来探讨好吗?”、“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语言。同时,教师要提倡教学相长,师生互相学习,把自己融于学生集体之中,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近,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就不难形成了。
(2)创设民主课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师占有了绝大部分课堂的时间、空间还有讲话权,教师处在明显的强势地位,是一种专制的课堂,对物理学科渗透心教不利。在课堂管理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主动参与学习,动手、动脑学物理。为此,要打破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统治课堂的局面,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物理教师应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体验、感悟的时间,讲究艺术,让学生感受快乐,调动学习积极性。当课堂由专制走向民主,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拥有扎实的物理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规律,评估他们的发展水平并及时加以辅导。这对于现代物理教师来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也为教师才华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每一位物理教师教学生涯中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