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送礼是党内不正之风的一种反映,但是党风在好转,正规则必将越来越压倒“潜规则”,“潜规则”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党员干部应该有信心
干部“年关”难过,已成众所周知的官场现象。面对党内年节送礼的不正之风,正直、坚守原则的人往往感到难以抵制,有的还因此遭遇不公正待遇,甚至被孤立。反腐研究专家黄苇町认为,官场送礼的实质往往是借“人情往来”之名行贿赂之实。为此,他强调,党内应提倡移风易俗,把遏制送礼不正之风提高到加强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借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刚刚结束之机,乘势而上,狠抓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净化党风。党风纯正了,“年关”自然不再成“廉关”。
送礼之风在钻法律的空子
人民论坛:近年来,每至元旦前后,针对干部年节送礼之风,中纪委、地方纪委都发出通知,各地也纷纷采取形式各异的廉政举措,要求党政官员廉洁自律,严禁各种形式的收钱敛财行为,但送礼之风为何屡禁不绝?
黄苇町:原因很多,主要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不够规范,很长时间以来,送礼风气比较浓厚,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融合剂。但在客观上造成了两种情况:
一方面,年节时期,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给领导干部送礼提供了一个“好进门,好说话,好出手”的时机,可以避免平时容易碰壁的尴尬。有了友情、亲情、乡情的掩护,易于通过送礼达到行贿或感情投资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不廉洁的干部,利用年节钻法律的空子敛财。什么是贿赂?通过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才叫贿赂,而年关送礼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它将构成贿赂犯罪的“受礼”和“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两个要件,在时空上错开了。表层的“人情往来”掩盖了实质的敛财和权钱交易行为。
人民论坛:2007年1月1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原安徽省委副书记、政协副主席王昭耀死缓。据报道,从1990年到案发16年间,王受贿一直没有停止过,“大多是过年过节的‘打基础’联络感情的行为”。发生在中秋、春节“两节”的行贿行为,几乎占到了95%。由此可见,年节送礼行贿赂之实的情况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黄苇町:是的。年节送礼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权钱交易,孤立地看每个送礼者和受礼者,似乎金额并不多,即使被曝光,一般也达不到要作为行贿受贿罪查处的标准。但这是可以积少成多的。一个送礼者可能向很多人送礼,而某些掌握实权的部门特别是个人,可以先后收受几十人,甚至上百人送礼,一年达到几十万,几百万,一点都不奇怪。
实际上,年节送礼对党风、社会风气的毒化作用非常大。它把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上下级的关系变成一种权与钱,权与物的交换关系。而关系的庸俗化,同时造成了对一些坚持原则的人的孤立。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坚定的信仰和党性,就很难坚持自己的操守。有的干部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就会不自觉地跟着走。
以纯正的党风消弭“官场潜规则”
人民论坛:年节送礼已成为一种官场文化,一种官场潜规则,采访中我们发现部分官员认为要在官场“混”好,就必须遵从这种潜规则,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有部分官员表示无可奈何。对此,您怎么看?
黄苇町:我们一般不提“官场文化”,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是党内不正之风的一种反映,所以党政干部对“潜规则”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们承认,在党风和社会风气不 正的情况下,确实存在所谓的“官场潜规则”,某些潜规则也确实曾对某些人的升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有的地方,“潜规则”还起了逆淘汰作用,不懂潜规则的人被孤立和排斥。但是,由于我们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现在我们干部的提拔和任用,越来越取决于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越来越取决于整个领导集体,而不是看本人与某个主要领导干部的关系是否亲密。潜规则已经越来越不灵了。随着制度的完善、风气的好转,正规则必将越来越压倒“潜规则”。我们干部对此要有信心,不要受所谓“潜规则”的影响,
人民论坛:目前,党内不正之风还有相当的影响,跑官卖官、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已严重影响到我们党的形象。在年节送礼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应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黄苇町:党风纯正对社会风气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我们号召和主张的,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党内首先要做到这一点,要移风易俗。实际上,人情送礼在国外也有。在许多国家,应邀去家里做客,也不能空手去,但一般都是备个很简单精致的小礼品。礼轻情意重,礼太重反而没有情意了。
在制度和纪律上,我们对不准吃请受礼的要求一直很多,也很严格,但相应的监督和检查少,惩罚措施没有跟上。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年年提要求上,对顶风违纪的行为,却实际上听之任之,就是对坚守原则的人的一种打击,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特别是对一些影响恶劣的收受钱物的行为,应该按照党的纪律严肃处理。党纪的作用,不能是一般的要求和号召,还要落实和检查,不能等到腐败分子落网了,才发现查出的所谓“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很大一部分是年节的“红包”收入。
在前不久结束的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显然,遏制节日送礼不正之风,也应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能将其视为小事小节而有所忽视。
“年关”和群众在一起
人民论坛::每年春节、元旦我们的总书记、总理都是和群众在一起,每年的元旦前后中纪委发出的“红头文件”也号召广大的党员干部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工作,重点要关注贫困地区和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人认为,“年关”,干部也应该到群众中去。您有何看法?
黄苇町:客观地讲,“两节”期间,下级干部往上跑的现象较为严重,但也确有不少领导干部往下走,深入群众之中为群众排忧解难。但其中也有个别人存在“作秀”的倾向,不是真正的“访贫问苦”,也不是真正的关心群众。报上曾报道过有个后来被查出是腐败分子的县委书记,带着一个包括电视台摄像车在内的庞大车队,跑了几十公里路,给山区一户困难群众送一床棉被,其“送温暖”的费用都不知道是棉被的多少倍。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移风易俗要提倡走出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这是很好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移风易俗的一个具体化措施。年节时期,领导干部们到群众中间,既可以充分利用人们过年过节时间比较充裕,一家人聚得也比较齐的机会,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为他们解决难题,也为来年自己工作打下一个基础;同时也甩掉了送礼者的纠缠,对其他党员干部也是一种带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年节也是一个难得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时机。
人民论坛:送礼之风已成无孔不入的官场顽疾,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除了适当地“走出去”、“走下去”之外,该如何过好“廉洁关”?
黄苇町:领导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过好廉洁关,在这方面堪称楷模的是彭德怀同志,当年他给自己提了“三条牢守”:第一自己不贪,第二不给人家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熟人挡回去。有这三条,才能保得住个“公”。作为领导干部能做到这三点,可以说在思想上是过了廉政关了。其次要学会怎么过关,有几种形式可以借鉴:一是安民告示。有些领导干部事先声明,过年谁也别上我家来,我谁也不接待,谁的礼也不收,送来也要交到纪委等。主要领导干部如采取这种安民告示,即可以对不正之风采取主动,也能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学会拒绝。真找到门上,怎么办?不要伤了“登门造访”干部的面子,但要把握分寸、用恰当的方式讲清道理,坚决回绝。但还存在一种情况,不能拒绝、没法拒绝怎么办?——“礼尚往来”。实在不能不收,就回赠一些价值相同的东西,或者你送给我孩子一个“红包”,我就回赠一个同样的“红包”,总之,领导干部不能“欠人家情”。作为一种迫不得已的做法,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方式。当然,最好不要发展到这一步。总的原则是不收,但在方法上可以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