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深刻原因解析

2007-12-29 00:00:00李玉萍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5期


  摘要:文章通过考察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模式,从中总结归纳出当代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是经济发展、政府支持、技术进步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金融中心;形成;背景;模式
  
  一、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金融中心数百年来发展变迁的历史表明,在金融中心形成之初,自然条件尤其是地理区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纽约卢比尼环球经济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布拉德·塞特塞尔曾说,“地理位置决定命运”。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最早的金融中心佛罗伦萨还是阿姆斯特丹、伦敦和纽约,抑或是香港、新加坡,无不处于大洋沿线或河道密集的交通便利之处。随着金融中心的不断发展,经济基础成为根本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成为构筑国际金融中心的坚实基础。发达的经济对金融中心一方面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供给,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并衍生出众多的服务行业和机构。另一方面则聚集了众多的金融机构与企业集团,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效应,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的实践表明,政府扶持已成为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动力。香港和新加坡就是借助政府扶持成为亚太地区金融中心的成功典范。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世界范围内竞争的加剧,近年来即使是西方发达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也无一例外地加大了对本国金融业支持和引导的力度。尤其是当本国金融业的体制和现状已不再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要素优化,或面临来自其他国家金融中心的竞争时,政府对于金融中心的直接干预和扶持就愈加重要了。
  
  二、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模式及比较
  
  根据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金融体系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需求反应(demand-following),另一个是供给引导(Supply-leading)。在实践中,金融中心的产生则有三类截然不同的模式:自然渐进模式、政府推进模式以及综合模式。
  (一)自然渐进模式及其特点
  自然渐进模式所形成的金融中心是应市场需求而产生,并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一种模式。其特点在于金融体系的产生、变化、发展由经济发展决定,经济增长产生了对金融业新的需求,于是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相应扩张,制度层面的金融决策与法规也随之发生变化,即: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制度变化→区域金融中心形成。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自然渐进模式形成的金融中心的产生与发展与贸易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由贸易时期,对海外市场的狂热探索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刺激了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的借贷、票据、保险业的发展,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家银行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并进一步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金融需求的不断扩大,金融中心逐渐形成,而金融中心产生后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政府推进模式
  政府推进模式形成的金融中心是指金融体系并非纯粹依靠经济自身发展形成,而是通过国家或地区政府部门的人为设计、强力支持产生,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并且,正是这种超前性刺激了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发挥了先导作用,以供给引发了需求。政府推进模式金融中心的形成的核心在于建立和完善金融制度以促进金融资源聚合,即:金融制度变化→金融市场→经济发展→区域金融中心形成。
  政府推进模式的金融中心多产生于二战以后。20世纪70年代,政府开始介入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金融中心在当代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及功能日益强大密切相关。当本国经济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金融体系尚不完备时,面对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其它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竞争,急需促进本国金融业实现经济的超越式发展。政府随借助行政的力量来启动金融业的国际化与市场化进程,倾力建设本国(地区)金融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主动、积极和目标明确的,其建设金融中心从一开始便着眼于带动整个国家经济及金融业的发展;发展的动力来自政府力量的介入;在政策取向上,多奉行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较高。东京和新加坡便是这类模式的代表。
  (三)混合模式
  兼具了自然渐进模式与国家推进模式的特点形成,即金融中心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由经济发展所决定,同时又得到了国家或政府的积极支持。两者对金融中心的形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金融中心形成的不同阶段分别发挥了不同的主导作用。这种模式最典型的是香港。
  (四)金融中心三种不同模式的产生及特点比较
  
  从产生来看,自然渐进模式的根本动因是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政府推进模式则是政府动用行政力量积极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形成,而混合模式则是在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政府适时推动形成。从作用的发挥来看,由自然渐进模式而形成的金融中心中,市场力量发挥着主动性,根据经济需求而对金融中心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和发展,政府推进模式则依靠政府发挥主动性,具有明确的目标。而混合模式则是由政府根据市场发展的程度和需要加以引导。从政策取向来看,自然渐进模式和混合模式形成的金融中心,金融经济政策的自由度开放度较高,政府的干预相对较低。而政府推进模式则相反,政府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程度较高。
  
  三、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深刻原因
  
  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刻的背景。首先,经济发展与金融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内在动力,科技发展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政府的积极介入则是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外部动力,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则对区域金融中心产生深刻影响。
  (一)经济发展与金融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表明,经济发展是促进金融中心形成的“原动力”。生产扩大、流通增加的过程必然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一方面生产领域游离出大量货币资金和闲置资本需要寻求投资的场所,另一方面短期性、周转性的资金需求也在产生。同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司和个人基于保值增值目的也产生大量的金融投资和理财需求。此外,经济发展促进了大企业集团的产生和形成,这些机构在对金融服务需求增强的同时也促进了各类与之相关的服务业和中介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如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担保等,而中介机构反过来又健全和完善了金融中心的服务设施和功能,提高了金融中心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资源,是现代城市经营和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和血液。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资本积累与集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支持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维护社会稳定等。繁荣的金融是保障经济正常运转的造血机制,是带动经济突破发展瓶颈和增长临界点的“起搏器”和“发动机”,没有金融的支持,经济也不可能获得很好的发展。经济活动与金融活动密不可分、二元融合的过程成为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科技进步为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金融中心的形成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科技发展首先是在技术上缩短了时空距离,简化了交易程序,节省了交易时间,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是使交易量获得极大的增长,实现了规模经济。第三是先进技术的使用促进了金融产品的创新,许多衍生产品由于先进技术应用而得到迅速的采用。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促进了金融中心的形成,地区性的金融市场变为全国性市场甚至是全球性市场。从历史上看,几次科技进步浪潮都推动了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英国正是由于率先爆发了工业革命,以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带来了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生产力的发展又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和需求,加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最终确立了英国在欧美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使得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产生的信息革命则成为推动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信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并于90年代在银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和远程交易系统等金融服务系统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产生并普及,大量金融衍生品也因为技术进步被创造和应用。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最新公布的2006年全球衍生品市场数据,全球场内衍生品2006年交易量增长19%,10年间增长了6倍。由1996年的17亿张,增长到2006年的118.6亿张。2006年与2005年相比,同比增长19%,远远高于全年全球GDP和国际贸易、国际等项目的平均增长速度。此外,由于技术进步也直接促进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金融中心的信息扩散范围和速度、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得到充分显现。
  
  (三)政府为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对金融中心的支持可以表现为直接介入金融中心的建设和间接影响金融中心的发展两个方面。政府直接介入。传统上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结果,政府最初并未直接介入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随着20世纪70年代金融中心在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功能与日俱增,金融部门成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政府开始积极发展金融产业,主动介入金融中心建设并提供政策倾斜。最典型的如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抓住欧美打算设立亚洲美元市场作为欧洲美元市场的补充的机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亚洲美元市场。在1969年设立黄金市场后,又在1973年使新元与美元脱钩实现自由浮动、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最终促使新加坡成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而伦敦也利用纽约金融市场监管加强的机会建立了欧洲美元市场。政府直接介入金融中心的建设无疑加快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中心的繁荣和成长,使得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由自发过程向自觉过程转化,改变了金融中心自发演变的格局,促进了金hSkR6SEZBOR94zV7D3s/0g==融中心多极化的发展。政府影响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另一种方式是利用政策进行间接影响,如制定和实施降低金融机构经营成本的政策,对金融机构的各项经营成本、管理费用、税收等进行降低。国际上很多金融中心的税收成本都很低,美国很多州不对其境内的金融机构征税,或象征性的征收较低的营业税。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包括促进金融专业以及相关各行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制定实施积极有效的移民政策,吸引国际和国内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制定各种鼓励金融创新的政策,丰富交易品种、拓展金融渠道、提高金融效率。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完善监管环境,维护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四)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影响区域金融中心发展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间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此消彼长。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世界范围内分工的深化,市场范围的拓宽,市场机制更是不断深化,从而使得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更为加剧。竞争在多个层面和不同国家之间展开。在金融领域,竞争也在激烈进行。除了同类型和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进行的竞争,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为促进自身的发展也在进行调整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华民.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J].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