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发展新模式——协同商务

2007-12-29 00:00:00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9期


  摘要:伴随着商业企业当前在ERP项目上的不断探索,以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软件开发人员和管理专家开始探讨一种更为适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新的商务模式——协同商务,但还有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成熟,文章就目前协同商务的研究前沿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这种模式发展的个人观点。
  关键词:电子商务;协同商务;虚拟组织;竞争力
  
  一、电子商务中的新兵——协同商务
  
  电子商务的发展仅从人们所熟知的符号上就可以看出经过几代的发展更加趋向于成熟化,而今在打着ERP旗号下大大小小的软件公司争相开发所谓的“ERP”软件的同时各大中小企业争相建立适合自己ERP系统,且不论其建立的结果是否成功,但从这样的一种对电子商务科学化的追求中就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的确是“后浪推前浪”。进入21世纪,一种新的商务发展模式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进入软件开发和管理研究的范畴。协同商务,是指企业利用前沿技术所提供的一整套跨企业合作的能力,得以更有效地管理当今错综复杂的企业生态系统。它能帮助企业同其关键的交易伙伴们共享业务流程、决策、作业程序和数据,共同开发全新的产品、市场和服务,提高竞争优势。相对于ERP的着眼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协同商务则更关注企业内外交易各方的同步作业。它是由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ERP思想的Gartner Group公司在上世纪末所提出的,被管理学界称之为“ERPII”,这里的“ERPII”与C—C之间的关系并非如MRP对MRPII那样有着紧密地联系,只不过是按照商务发展模式称谓的习惯这样称呼。
  
  二、协同商务同“虚拟企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首先,Collaborative Commerce从商务发展的角度看,是根据信息化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及时跟进的产物。对电子商务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生产到商务的发展模式经历了MRP→MRPII→ERP的发展历程,而今到现在尚未成熟的协同管理。从ERPII这段历史中能了解的不仅是制造和销售的信息化得到大大进步,而且管理思想也得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结合,图1是对商务模式发展过程的一个总结。
IIj4fzJWnt29G68BvCCdvQ==  
  其次,Collaborative Commerce并不是这几年简单提出这么一种商务模式的。其理论原型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虚拟组织理论”,虚拟组织的理论大致是指各个独立的企业之间建立动态的临时合作来完成业务。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动态,二是跨企业。动态的意思是企业间的这种合作是基于当时的利益的,因此在完成业务后这种合作自然也就终结。下一个合作对象完全视业务的需要而定。跨企业的意思是合作完全是在两个甚至多个独立个体间展开,彼此并没有固定的关联性。
  虚拟组织理论发展到现在最基本的应用就是“虚拟企业”。所谓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虚拟企业的出现常常是参与联盟的企业追求一种完全靠自身能力达不到的超常目标,即这种目标要高于企业运用自身资源可以达到的限度。虚拟企业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它是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借助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弥补。它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对虚拟企业的研究将为我国企业再造与重组以及商务模式的发展提供积极而有效的借鉴。图1是MRP-MRPII-ERP-ERPII的发展过程和优化示意图:
  
  三、协同商务进一步整合制造业、商业的优势资源
  
  首先,协同商务要求的是在高度共享下的企业信息之间的合作,以一种虚拟的企业组织形式来适应市场导向和客户需求,从而使得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单位成为整个价值链中核心环节,出现一个瓶颈都将影响整个联盟的利益,因此充分加强各单位(加盟企业)的产品以及资源的信息共享是关键。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Collaborative Commerce就是一种扩展了的ERP形式,因此有的管理学家将它称为ERPII是有一定道理的。协同商务已经成为新经济的发展重点,它是企业界和IT界已寻求到的比B2B更好的运作模式。虽然导入协同商务仍有一定难度,但对于那些采用了协同商务模型和解决方案的企业,其协同业务将为它们带来高营业额和高利润的回报,潜力巨大。很多时候,单个的企业很难树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作为一个联盟则可以与合作单位的资源相互利用从而创造真正的竞争优势,做到树立众志成城的长远愿景。
  其次,协同商务可以解决传统价值链体系中难以实现多头对多头(Multi-Multi)的连接方式。以供应链(Supply Chain)为例,多数的建置在针对产业体系内垂直的整合。在电子市集、B2B电子商务及B2C电子商务的需求下、多对多的连结成为趋势。要解决多对多连结问题,尤其是对不同的需求及对象,可能有不同的资料交换标准,因此一个统一的标准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扩展性标示语言)便成为了解决多对多(Multi-Multi)连结的基础。以7-ELEVEN统一超商为例。其网络购物便需连结各个不同的虚拟网络商店,以及面对无数在网际网络上的消费者,当消费者上网购物后,货物资讯要经过物流中心整合并与全省的7-ELEVEN统一。这种沟通模式不仅做到横向、纵向的信息互动,更能进行交叉的沟通,可以及时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合作联盟加以调整,在“属于自己”的更大空间中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最后,协同的本身也有“互补”的含义,共分为横向互补、纵向互补和交叉互补三种类型。显然的是,协同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建立共同的竞争优势。协同业务的发展将会在整个供应链甚至在全球网络供应链上全面拓展,并将造就高度灵活、快速反映的虚拟企业,亦将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材料的生产和开采、加工、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分销、运输、配送、零售、市场及服务等商务模型和商务运作带来变革。Aberdeen Group预测,到2005年,协同商务市场将达到200亿美元。根据Gartner Group的调查研究,到2005年拥有协同商务能力的供应商和客户,与没有协同商务能力的企业竞争时将能够赢得超过八成的商机。通过对协同的定义和分类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协同存在的范围并充分利用协同效应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协同商务发展的愿景
  
  由于协同商务是一种新型基于高度信息化的商务发展模式,目前从事其管理研究以及软件开发的人员还比较少,因此可以说其发展成熟度还不够高,本文在这里也仅是略作探索,更深的东西还有包括语言数据开发等方面的计算机程序平台。现在作为最大的软件开发企业Microsoft已经进了深入研究。协同商务最终将走上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 Design)。一个商品从创意到量产化,中间要经过许多设计,产生出许多设计图,而这些过程很多不是由一家企业独立完成。企业在进行协同设计时需要大量的图形与资料数据,微软的Visio最新版已支持XML,将来在Visio上所绘制的设计图将可用在协同商务上,而SQLServer2000也支持XML资料存取,届时从设计到资料交换到储存皆能实现。相信随着国内外各企业争相上马ERP的潮流会带给协同商务更快的产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成洪.协同商务下的知识共享框架[J].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