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已成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但是与民营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在发展环境、整体素质及核心竞争力方面都存在差距。因此,应该采取优化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缩小地区民营经济差距等措施来促进该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山东省;民营经济;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山东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进入民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成效最突出的时期,成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之一。截至2006年底,全省中小企业个数超过55.5万家,其中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2500多家。在200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1000家最具成长性制造业中小企业中,山东省以272家位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山东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提供了全省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安排了80%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小企业完成了全省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山东民营经济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是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在发展环境、整体素质及核心竞争力方面都存在差距。
一、山东省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在发展环境上,某些政策性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
尽管与前些年相比,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已大为改观,对民营经济除了在认识上不断破除清规戒律外,还通过一些政策措施给予鼓励和扶持。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市场主体因身份、地位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的事例。在某些行业和领域,或者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或者进入的门槛比较高。在民营企业的创办和经营过程中,审批过于复杂、摊派过多,对民营经济的某些政策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有的地方“三乱”现象屡禁不止,“吃拿卡要”时有发生;有些扶持民营经济的措施落实力度也不够。这说明,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还有很大的潜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融资难、土地供应紧张对企业扩大再生产影响较大
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是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大多通过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做大以后很难依靠自身积累继续发展。就现实情况看,民营企业很难获得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商业银行受体制、管理和观念的影响,对民营企业心存戒备,贷款门槛较高;资本市场的融资更是难上加难,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据金融机构统计,全省金融机构各项短期贷款余额中,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贷款仅占1%左右,与其创造的增加值比率极不相称。另一方面规范建设用地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发展影响凸现,土地供应紧张使部分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受到严重影响,部分项目被迫调整投资计划,出现大量项目停建、缓建和迁建现象,使企业发展空间受限并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民营企业自身整体素质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1、民营企业起点低、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且自身素质不高、视野不开阔、短期化经营行为较为普通。
2、产品档次偏低,科技含量不高。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多,技术密集型行业少,特别是乡镇民营企业发展基本限于本地资源性产业和传统产业,新上项目起点较低,能挤进国家高新技术的项目少之又少。
3、人才缺乏。大多数私营业主和个体户都具有头脑灵活、能吃苦敢闯的精神,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体私营业主普遍存在文化层次偏低、视野狭窄,不能及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训人才,造成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缺乏。
4、管理落后,家庭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相当普遍,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决策随意化,企业缺少创新。此外,民营企业在政策法律观念、资信、劳资状况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使得山东省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差。
(四)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整个山东从经济发展上看,可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沿海地市最为发达,西部地区最为落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
1、民营经济总量差距拉大。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民营经济总量占据了全省的47.1%,民营增加值最高的青岛是最低的菏泽的65倍,差距比2004年扩大24%。
2、东部半岛地区发展快,西部偏远地区发展慢。凡是在东部沿海或有铁路或高速公路的县(市、区),其民营经济单位数量多、从业人数多、营业收入高。
3、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市、县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不注重质量、效益的同步提高,造成增长动力不足,发展水平低下,不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真正的发展”。
二、加快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决定因素,是一种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要将国务院文件《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快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鲁办发[2004]24号)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创新机制入手,营造公开、公正、方便、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环境。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办事制度,对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结果、收费标准确实做到政务公开;在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可实行“一票式”收费,真正使投资者进一个门就能够办完证、交好费、办成事。
2、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行为,坚决杜绝执法行为与部门利益挂钩的现象,实行检查、收费、罚款报请制度。
3、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快由行政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过渡的进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二)拓宽融资渠道,健全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要解决贷款难、融资难问题,需要政府、银行和民营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山东省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较少,满足不了融资的需求。今后,应设立不同种类的担保机构,有条件的市、县都应设立一个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担保机构。一方面,各级政府出资组建公益性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对这样的担保机构建设参照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实施特殊法人制度管理,担保机构可以盈利,但不分红,并执行特定的财务和税收政策。另一方面鼓励成立各种所有制担保公司,经政府认证资格后,对民营企业进行信用担保。同时,政府要对这类中介评估机构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分期分批将各种中介机构进入政府服务中心,公开服务程序和收费标准,为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评估提供优质服务。
(三)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要扩张规模,提升档次,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的开放型的创新体系,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层次和科技创新能力,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加大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力度,根据民营企业的需要,适时组织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人才招聘会、见面会。大力实施人才租赁和人才代理办法,为民营企业拓宽用人渠道。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制定实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办法,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市场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组织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培训班,让民营企业业主学习和了解市场经济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等。
(四)发挥优势,缩小地区民营经济差距
造成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的差别。这既是地区发展差距形成的基础性因素,也是地区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各地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上的各项有利政策,积极参与资源配置,发挥各地优势资源,努力扩大民营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做大做强民营企业。
参考文献:
1、周鹏.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