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民营经济地位日益上升,民营资本在各个产业中的分布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总资本在各产业中的配置,并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文章对除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以及股份制经济中国有成分以外的民营经济投资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结构失衡
投资结构是投资整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数量比例,代表着资源配置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民营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民营经济投资不断增加。国家统计局将我国现有的经济类型分为九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其他经济。
一、民营经济投资结构的现状(见表1)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来看,民营经济投资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13.1%上升到2001年的38.5%,民营经济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然而,在民营经济内部,民营资本投资并非处于均衡状态,民营资本投资仍有所侧重,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整体上看,民营经济投资增长快,增长潜力很大,但涉足领域不多
仅从表1可以看出,民营经济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所占比重上升很快,已达1/3强;增幅很大,1997~2001年,平均每年增长14.8%,2000、2001年增速更是达到20%以上。但在总量增长较快的同时,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并不多,大多数投资集中在房地产、建筑业等领域,而农业、服务业领域的投资仍显不足。例如,在2002年中国内地100首富排行榜中,就有47位民营企业家投资于房地产业。
(二)按照三次产业的划分,民营经济对农业的投资偏少
目前民营经济投资主要集中于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民营企业家很少涉足农业领域。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民营经济对农业的投资逐年下降,1996~2001年间,平均每年下降2.4%。农业领域投资增速缓慢,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增长速度逐年下降。由于民营资本趋利性强,而农业产业投资大、见效慢、收益低,很少有民营企业家投资于该领域。民营资本的缺少使全社会对农业投资增长缓慢,动力不足,造成农业发展长期过分依赖国家投资的局面。
(三)在工业投资内部,民营经济对各行业投资不均衡
从国内诸多统计数据来看,内地民营经济投资的重点是房地产、制造业、建筑业等投资量小、周期短、见效快的领域,而在基础设施、高科技产业、教科文卫等领域却很少见到民营经济的踪影。据统计,民营资本在制造业投资总量中占25.8%,高出国有投资14个百分点;而其在电力、水和蒸汽的生产和供应中的比重比国有经济少8.3个百分点,交通信息业少24.2个百分点,社会服务业少7.4个百分点。再加上农业投资的落后,我国民营经济投资形成了部分见效快的工业行业单兵突进,农业和其他工业行业两翼落后的格局。
二、民营经济投资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过多的进入壁垒是民营经济投资产业结构失衡的首要原因
时至今日,国有经营和投资仍遍布各行各业,涉及经营领域多达80多个,国家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也多达60多个,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领域却只有40多个。民营经济的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行业和地区进入限制等方面。对于某些所谓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部门利益较为突出的地区,民营资本依然受到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进入限制。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民营经济在近30个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诸如大型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业、金融保险、教科文卫等领域都是民营资本“限进”领域,而只有一些传统产业如家电、纺织、服装、饮食和房地产等行业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民营资本呈现严重的行业和部门投资结构不均衡。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内部由于利润率的不同,亦有冷热之分。例如,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逐渐升温,大量民营资本涌入房地产领域,由此带来了新的不均衡。
(二)民营资本的短期趋利性是民营经济投资产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共同的目标。但短期趋利性却不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特征,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当企业完全处于短期趋利状态时,企业有可能丧失追求长期利润的动力和信心,仅有的短期利润也可能因此而消失,这种“短浅的目光”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民营经济在长远规划方面要欠缺很多,民营经济往往是“哪里赚钱朝哪儿跑”,很少全面考虑行业的长远发展前景。
(三)外部投资环境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对刚刚起步的民营经济来讲,投资环境在企业的成长中更是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为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政府一直在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如消除政策歧视、鼓励区域投资、疏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为民营经济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然而,这些措施依然不够,特别是一些硬性环境建设不够,如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这就大大限制了民营企业家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的动力和信心。而在投资软环境方面,民营企业依然不能与国有企业享有同样的税收优惠和融资优惠,对民营企业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放宽行业、地域的准入限制,为民营经济“松绑”
政府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一些新的领域,坚持民营资本能办的事,尽量让民营资本办,同时做到“国民平等”、“内外平等”,让民营资本真正享受“国民待遇”。除了极少数需要国家独资控制的部门和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外,全部竞争性领域和其他所有适于民营资本参与的领域都应向民营资本开放。具体地讲,政府在下列领域可以鼓励民营资本的大量进入:一是一些传统的垄断行业,如铁路、电信、民航等;二是基础设施领域,如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地铁、自来水等;三是高科技领域,如信息产业、网络技术等;四是金融领域,民营资本对金融领域,特别是保险、证券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兴趣,政府应积极加以引导;五是一些公共项目,如高等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可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减少政府压力。
(二)政府要积极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政府应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投资外部环境,改善民营经济投资的硬性和软性环境。为此,政府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国有经济要首先从竞争性领域中完全退出,把竞争性行业让给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其经营优势。
2、制定和颁布保护私人财产权利的法律、法规。合理、有效地界定民营企业的产权,积极保护其产权和经营成果,以有效的保障推动民营经济长期投资。
3、完善信息传递体系。完善各种宏观、微观经济指标发布体系,该由政府提供的信息要及时提供,为民营企业家创造畅通的信息渠道,减少其交易成本。
4、完善对民营资本投入较少的行业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租金减免、政府担保等方式,鼓励民营资本投向高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
(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金融支持对民营企业投资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行上存在的问题是:无法满足那些贷款量小、笔数多,但要钱急、时间短、周期快的民营企业的需要,无形中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解决融资难问题对民营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为此,一要大力发展非国有融资机构,非国有融资机构为个体、民营经济提供服务既便利,又可以降低其融资成本;二是由政府组织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民间信托机构,吸收散户资金,专为民营企业服务,民营企业直接获得资金;三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对一些特定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如对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实行贷款政府担保,可以借鉴美国的政策,一般性商业贷款担保和注册发展公司贷款担保相结合。政府出面担保,使银行贷款风险降低,同时也极大调动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民营经济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投入的增长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物质基础。我国加入WTO几年来,国内企业竞争不断加剧,尤其是面临着与技术水平优越的国外企业的竞争,民营经济应该及时考虑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问题。政府要从宏观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疏通落后企业退出渠道,政府投资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财政贴息、参股、担保等方式,扩大财政资金的作用,以此带动民营企业家按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