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研究

2007-12-29 00:00:00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12期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文章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确立新组织的典范观点,并给出量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体系。
  关键词:典范转移;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作用日益突出,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是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前提。我国学者在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未见报道。本文将从典范转移的观点出发,通过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确立新组织的典范观点,并在陈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量化的“指标体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体系中的指标,这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企业竞争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典范转移
  
  当某些管理概念在实践中应用后,成为企业界争相模仿的标准模式,这种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管理典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典范会受环境潮流的冲击而有所改变,这一改变的过程称为典范转移。经济全球化导致了组织的典范转移。
  
  三、新组织的典范观点
  
  经过大量的文献分析,确立的新组织典范的观点:组织设计(简单形式、人员精简,水平结构与合作,授权以达到持续变革和学习,绩效考核的观念应财务性与非财务性并重,高度利用电子科技与电子商务);策略规划(顾客导向,快速回应,集中发展核心,联盟关系,降低风险);管理技术与流程(提供明确目标及方向,对核心价值的提倡与重视,妥善处理变革与学习,促进知识管理,分享信息)。
  
  四、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体系
  
  在新组织典范的基础上,再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对陈建文指标体系进行了增加、修改和删除,形成新指标体系,共106项量化指标,见表1-表4(表中含11项删除指标,不属于本体系范畴)。
  
  五、指标体系以及指标量化说明
  
  增加指标共16项,序号分别为:16、17、29、30、31、32、73、74、75、76、77、78、79、80、81、82。修改过指标共7项,序号分别为:1、2、43、44、45、46、61(见表1-表4)。
  
  
  序号16的计算公式:该渠道的录取人数/该渠道的应聘人数×100%。
  序号1、2、16、17等指标,各招聘渠道所录取的人数比率应该与其成本呈正比关系,若呈负相关,则要审视招聘操作是否得当或是否需要该渠道。序号30、31等指标,反映组织的E化程度,其最佳数值为100%。序号44指标,此指标的数值应逐年增加。序号73、74、75、76、77、78等指标,一般来说,这些指标的数值越高越好。其中序号75,边际搭建者是指能协调、建立、联络组织与外部关系的人员,其数值至少不能低于企业的高层主管人数。序号79、80、81、82等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国际化的条件越好。
  有些指标经过笔者的分析,其反映的用意已经包含在其它指标中,因此予以删除,但为了把陈建文指标体系展现给读者,这些删除指标也列在表中。删除指标共11项,序号分别为:26、34、36、38、47、63、67、68、69、92、114(见表)。
  
  六、结论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将对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变和冲击。
  出生率的降低将导致国内人力资源供给的成长速率放缓。
  适龄人口入大学的比率迅速加大,将导致技术工人供应趋紧。
  全球人力需求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战场。
  创新成为人力资源所需的首要技能。
  从全球人才库寻找高科技人才将成为企业的最大挑战。
  女性将在新进人员和管理阶层占有更大的比率。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共106项量化指标(见表1-表4)。
  
  参考文献:
  1、Gary Dessle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Dessler.G..A Framework for HumanResource Manag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