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因素的主成份分析

2007-12-29 00:00:00曾光辉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12期


  摘要:我国外汇储备惊人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利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份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利用SAS软件建立了关于外汇储备的回归方程,进而解释了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外汇储备;增长因素;主成份分析
  
  一、现实意义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或官方持有的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在国际上被普遍接受的一种流动资产,其构成一般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国际储备的规模和结构如果不当,就会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尤其在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以来,国际外汇市场剧烈动荡、金价暴涨暴跌、国际流动资本到处游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这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对国际储备加强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基本上是在波动中稳步上升,2000年以后更是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势头,到2006岁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经高达10663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使外汇储备的增长因素成为近年来经济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对于目前我国的高外汇储备,如能合理利用与管理,不仅能发挥外汇储备的基本作用与功能,还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高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高的机会成本,会给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针对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及目前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将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多元统计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在多个相关指标中求得三个主要的综合影响因素,并具体解释这些综合因素和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认为影响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进出口规模、贸易差额、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国家外债规模及汇率变动。这些因素究竟是否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有所影响,其影响力的大小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
  数据主要是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网站,笔者搜集了1990年到2006年的总共17期相关数据,因变量(Y)为每年的外汇储备,自变量如表1:
  
  本文首先利用SAS软件对原始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到了三个主成份综合指标,然后再对这些综合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建立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回归方程。建回归方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计算各个具体指标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贡献率,而是为了定性地分析每个综合指标对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主成份分析是把各变量之间互相关联的复杂关系进行简化分析的方法,即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通过降维方法,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份),即用研究m维的y空间代替p维的x空间(m  
  三、数据处理
  
  首先利用SAS软件编程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到各变量的特征根、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前三个主成份累计贡献率已达98.34%,所以选择前三个主成份,并得到相应的主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根据得到的主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个主成份的表达式:
  
  其中F1代表第一主成份,F2代表第二主成份,F3代表第三主成份。在F1的表达式中第一、第二、第三项的指标系数较大,这三个指标起主要作用,可以把第一主成份看成是由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所刻画的反映我国外贸规模的综合指标。在F2的表达式中,第五和第六项指标的影响比较大,可以将其看成是反映我国吸引外资状况的综合指标。F3的表达式中,只有第四项和第七项指标为正数,且远超过其他指标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进出口差额和外债余额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我们把各指标的数值带入上面三个表达式中,计算出各年度的F1、F2和F3数据,根据F1、F2和F3的数值,我们将其和当年我国外汇储备额建立回归方程:Y(外汇储备)=a+bF1+cF2+dF3。式中a、b、c、d为常数,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4。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F2的P-Value值很大,不能通过检验,所以我们可以将F2从模型中剔除出去,建立新的模型:Y(外汇储备)=a+bF1+dF3,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5。
  最终得到回归方程:
  Y=-528.099+0.966F1+0.890F3
  
  四、结论
  
  根据上面得到的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到外汇储备的规模主要与因素F1和F3显著相关,也就是说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贸易顺差和吸引外债引起的,即强制性结售汇制和外汇占款制度是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原因,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
  (一)外贸交易规模
  因素F1反映的是我国外贸交易的规模,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和外贸规模的扩大联系在一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取得巨大发展:外贸总额从1978年的206.38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7606.9亿美元。在实行强制结汇售汇制度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出口额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大量增加外汇储备数量。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贸易顺差和外债余额也在大规模增加。外贸规模的扩大从整体上为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条件,但具体构成外汇增长因素的是贸易差额和外债余额。
  (二)贸易差额和外债余额
  因素F3反映的我国的贸易差额和外债余额,目前我国的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有相当一部分是国际游资构成的。
  从1994年到2006年的13年内,依靠以外汇占款为主的货币供应体制,支持了中国经济实现了超过翻两番的高速增长,外汇占款功不可没。外汇储备的来源主要有外商的直接投资、贸易顺差和国际游资。至2006年末,我国的外债余额达3229.8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14.92%,其中带有游资性质的短期外债达1836.28亿美元,占全部外债的56.85%。最近披露的数据显示,2007年1季度,中国外汇储备新增量高达1357亿美元,同期的贸易顺差大约在46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在15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量两倍于同期贸易顺差与外商投资之和有余,引发了热钱大量流入的联想和广泛的困惑。剩余的733亿美元应该为短期资金的流入,如果从游资的流入路径看,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中,实际也都有游资的身影。
  在我国,由于因素F1和F3而引起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也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这样不仅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会增加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不可能三角”: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与固定的汇率制度之间,最多只能舍一求二,不可兼得。2005年7月以前中国采用的是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在资本相对流动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大量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外汇占款及人民币发行的大增;被动的大规模基础货币的投放使中央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本国货币的独立发行权。2007年与1994年相比,强制结汇制度设计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制结汇制度已经充分暴露了期效性、阶段性的特点,重构外汇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维持中国经济高速运转的迫切需要。
  因此,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使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并应该借鉴国外储备管理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储备管理体系。
  由于受数据资料来源困难的影响,数据不全,本文只选择了1990年以后的外汇储备,样本比较小,变量的设计也难以作创新性调整,而且由于知识结构有限,采用的模型比较简单,使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与期望值之间存在一
  定的差距,这些问题都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