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成效显著,但实践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文章主要探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对策
一、引言
高新技术是由高新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以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与光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生态科学与环境保护技术以及其他在传统学科和传统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新工艺新技术等一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技术产业。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以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为标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表现在: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开始提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广大科技人员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迅速,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社会投资热点开始转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在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势头比较好。但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思想意识存在偏差
当前,无论是行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还是科技人员,思想认识和观念都还有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地方。
(二)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实不彻底
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些政策在执行中手续繁、周期长、不利于落实;有关地区政策执行中对非国有企业不能一视同仁;有关政策缺乏配套操作措施。如中央《决定》明确要对高新技术产品实行增值税扶持,但除软件和集成电路外,对其他高新技术产品的扶持措施尚未落实。
此外,关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风险投资和风险担保等,都还需要更具体明确的政策规定。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全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科技成果不受重视的情况有了根本改变,社会对科技成果的渴求日益强烈。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后劲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四)风险投资市场发展慢,技术和风险资本结合困难
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但在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远未形成,致使风险投资机构不多,风险资金量不大,技术和风险资金结合困难。
三、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路
我国已经加入WTO,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发展壮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六大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积极贯彻落实,按照“三个代表”思想不断开拓新的工作局面。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
各级政府要把工作重点转向营造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方面。一是要从注重上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转向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二是从主要依靠提供财税优惠吸引人才、技术、资金转向主要依靠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三是从主要依靠政府行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转向主要依靠市场体制。
(二)积极引导科教单位投身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
我国的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大学、国防军工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中,把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对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至关重要。现在,科研机构转制、大学科技园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加快军转民、激发大企业创新活力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一方面,各级财政应当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其他竞争技术开发的支持,同时,特别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改变目前企业科技投入过低的局面,尽快实现全社会科技投入占GDP1.5%的目标。
(四)集中力量办好国家高新区,努力实现“二次创业”
国家高新区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完成初创阶段的主要任务,即将进入大发展的新阶段。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促进高新区实现“二次创业”,重点提高高新区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技企业的孵化能力、对传统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四、实施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应在竞争中构筑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
(一)注重产品平台的差异化,坚持产品创新,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产品平台是企业产品线开发和扩展的基础,产品平台的差别化决定了产品线具有不同特征,也保证企业的产品独具特色。因而高新技术企业应侧重产品本身的差别化,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要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从而在一个特定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以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一旦旧的产品平台不再具有竞争优势,而且不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时,企业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更新产品平台。因此企业一定要及时更新产品平台,而且企业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秉承满足市场需求的原则,新产品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顾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另外,虽然低价能吸引顾客,但创新型企业应该通过价值创新来创造产品新的差别化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价值创新即通过调整一些价值因素的相对水平而引入新的价值因素,进而创造新价值曲线。
(二)创新渠道建设和营销策略,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高新技术产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旧有产品的性能提升形成的产品,例如彩电从普通型到纯平、超平的转移,虽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客户对其产品已有一定的认识。另一种是全新产品,首先需要增加客户对公司和新产品的了解。
对于第一种产品,由于客户已经很熟悉,而且一般已有了一个完善的销售渠道,这时应该首先分析一下新产品和旧有产品的区别是否容易被客户和代理商接受,如果较易被客户接受的话,可完全利用旧有的渠道,把信息传达给客户,同时结合广告宣传,一般会起到较好的效果。此外还可考虑利用产品和专题论坛巡回展示等形式通过网络或直接接触的方式推广。一般可以考虑吸引新的代理商加入,但需注意不要影响了原有代理商的积极性。
对于第二种产品,由于是全新产品,在性能、价格、应用领域有明显差异,因此其渠道建设也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能需要考虑全新的营销渠道。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可采取针对性的渠道策略。
另外,高新技术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市场竞争活动的特殊性,因此在制定竞争策略时,应根据产业特点和具体情况对传统的竞争策略组合做出适当的调整,并加以创新。
(三)吸纳优秀员工队伍,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21世纪企业竞争的焦点,最终是人才的竞争。高新技术企业更应注重培养和吸收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是在营销环节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应尽量选配一些素质较高的员工作为营销人员,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可以从产品的研发人员中选择部分人员充实营销队伍,或者由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组成营销小组,一起负责向客户推销产品。
在高新技术产品的营销队伍中,可能售前顾问、项目实施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等辅助营销的人员要多于直接从事营销的人员。这些人员还包括广告宣传专员、市场分析策划专员、公共关系专员等,对这些人员的要求除要求具备所从事专业的技能外,还要求文化素质较高,对产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另外,研发、组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也是影响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凝聚力最为关键。
(四)加强联盟与合作,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美国著名策略大师戴维尼在其新著《超竞争对抗》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超竞争”的理念,他认为在高新技术产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一浪高过一浪的技术创新大潮,公司竞争优势的创造与毁灭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着。任何一个竞争者能够保持其原有竞争优势的时间正在急剧缩短。在这种超竞争环境中,如果公司的策略旨在保持某个特定的竞争优势,那么其后果将是致命的打击。
因此,最明智的竞争策略就是如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毁灭”,即在现有竞争优势丧失之前,将公司的战略竞争优势转移至新的领域或产品上。在超竞争时代,公司或厂商取得长期成功,并不在于长期保持某个特定的竞争优势,而在于创造出一连串的短期竞争优势以使公司始终处于领先一步的市场主导者地位。超竞争在高新技术产业的表现尤其突出,它要求公司的经营策略应保持高度的弹性和适应度,能够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实施战略性转移,因此,同竞争者保持合作将有助于保持核心部分优势,尽可能地减少不确定性,为公司发展带来巨大的战略利益。以往的经济理论都过于强调竞争带来的效率,实际上对抗型的竞争正如“囚犯困境”所描述的博弈那样,只会导致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背离。环顾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逐步地由对抗型竞争转向合作型竞争,其常见形式有业务外包、战略联盟、强强合并等。
(五)建立行业标准,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指出:“单一性标准具有这样一种优势,即一旦某种标准战胜了其他标准得以确立,市场将完全受到获胜标准的垄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刻意创造为市场所承认的事实行业标准,是一种明智的长期投资之举,因为标准是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筹码,无论标准的争夺还是标准的确立都标志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或最好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形成一套事实行业标准让别人去遵循。这样,你就是市场主导者,其他企业则是市场追随者。微软公司就是这方面成功的代表。
我国企业在标准的制定方面还处于被动等待局面,很少有企业为制定标准而投入,这是缺乏远见的。要知道一旦别人的产品成为行业标准,就意味着你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于他人。从长远看,我国企业在行业标准的建立与塑造上进行投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孙健.论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