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得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在浙江省经济增长中,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贡献最低。各产业产出弹性表明浙江省要继续坚持走工业化的道路,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一、引言
在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早在1940年,克拉克(Colin Grant Clark)在《经济发展条件》中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将会发生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继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库兹涅茨(Kuznets,1949)系统地指出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他指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为此,库兹涅茨(Kuznets,1957)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并在其著作《各国的经济增长》(1966)中指出,“在早期时代的经济组织中,经济活动集中在初级经济部门。现代经济增长时代已经表明,新的行业和职业数量的急速增加,并趋于巨大的多样化。在当今发达国家中,开采自然资源部门就业的人数通常只占劳动力总数的5%甚至更少;第二产业部门,主要指制造业和建筑业,其劳动力人数可能占到总数的大约1/3;余下的劳动力则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钱纳里(Chenery,1960)认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模式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刘伟(1995)通过发达国家经济的初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也认为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首要的,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完善市场。
二、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迁
根据《新中国55周年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1978~2004年,浙江省GDP由123.7亿元增加到11243亿元,增加了90倍,年均增幅为19.2%;第一产业由41.7亿元增加到816亿元,增加了16倍,年均增幅为12.2%;第二产业由53.5亿元增加到6045亿元,增加了112倍,年均增幅为20.5%;第三产业由23.1亿元增加到4382亿元,增加了189倍,年均增幅为22.7%。浙江省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GDP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走到全国前列;三次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是第三产业,其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相对最慢。
由图1可见,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并高居榜首,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大幅上升,占据次席,而第一产业的比重连年下滑,2004年仅占全省总产值的7%,,产业格局由以前的一、二、三转变成现在的二、三、一。这种变化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力发展工业化,尤其是私人经济的巨大飞跃是分不开的,这也印证了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变迁的假说。
三、模型设定
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Romer(2000)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技术进步的贡献,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然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和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现考虑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