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山小学地处群山之中,山路崎岖曲折,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使山里的孩子上学十分困难。那夜,一场暴风雨又摧毁了牛头山小学的校舍。教育局李局长,决定前往牛头山实地考察。
小学早已被暴风雨夷为平地,一群蓬头垢面的孩子围坐在一棵大树下,正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李局长的鼻子酸酸的,回到教育局,就召开了全局工作会议,他声泪俱下地动员大家奉献爱心,捐资建校,让山里的孩子们拥有一所能遮风挡雨的学校。
可是,大家的捐款热情一直调动不起来。全局七八十号人,都3元、2元地捐,捐了一个多月,才捐了500多元,而且一个个都提着张苦瓜脸,叫苦连天。
正当大家为捐款的事牢骚满腹、怨气难消的时候,李局长又召集大家开全局工作会议。人们以为又是关于捐款的事,一个个极不情愿地走进了会议室。
李局长首先讲了教育经费的紧缺,继而讲了教育队伍的臃肿,而后宣读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关于精简教育队伍的相关规定和通知——全局上下精简人数暂定30名。其中,现有6名副局长,只保留2名;32名科室正副主任精简12名;其他各部门办事员的精简人数暂定为14名。
步出会议室,人们的眼神忽然都变得怪怪的,捐款的怨气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局长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虚掩着门,半躺在办公椅里闭目养神。
忽然,虚掩着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张副局长贼头贼脑地闪进屋来,迅速将门关好,从怀里掏出一包东西,满脸谄媚地说:“局长,刚刚买了两个热红薯,您尝尝吧!”李局长也不推委,伸手接过放进身边的抽屉。张副局长甜甜一笑,开门走了。李局长拿出“热红薯”,拆开报纸细细一数,乖乖!整整1万元!李局长拿出纸笔,悉数记录在案。此时,又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来者轻手轻脚地闪进屋来,随手关好了门。“局长啊,忙什么呢?”声音甜甜的,李局长抬头一看,原来是教研室的陈巧梅。
“你……有事吗?”李局长纳闷地问。陈巧梅娇滴滴地扯住了他的衣袖,一摇一摆地说:“局长啊,你可千万别让我下岗哦,人家才刚刚参加工作……”李局长慌忙挣脱她的手,满脸正气地说:“那可不行。竞争上岗,人人平等!”
陈巧梅先是一怔,继而嫣然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包东西,毕恭毕敬地献给李局长:“局长,这里面是苹果,特意献给您的!”
李局长伸手接过“苹果”,放进了抽屉。陈巧梅抛个媚眼,扭腰走了。李局长拿出“苹果”一看,里面包着8000元钱,于是再次记录在案。
李局长刚刚喘了口气,又响起了敲门声。来者是王副局长,他给李局长送来的是“西红柿”。王副局长刚走,吴主任又来了,他给李局长送来的是“月饼”。吴主任刚出门,小胡又进来了;小胡刚走,老余又来了;老余刚走,小芳又来了……这来来去去的可忙坏了李局长。不过,收获颇丰!从树上的苹果、柿子、石榴,到地下的红薯、土豆、西红柿,应有尽有,塞了满满3抽屉,记录了整整3张纸!李局长两眼笑成了弯月亮。展开一张大红纸,工工整整地把所有记录抄写上去。抄完之后,又在红纸的上方题了五个金色大字:捐款光荣榜。短短五天时间,全局累计捐款42万余元!排在榜首的,竟是李局长本人,他捐了1.5万元,属全局最高!
不久,牛头山的“希望小学”建起来了,漂亮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成了群山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教育局从上到下,无不拍手称快!一个个满脸自豪地说:“那是我们的‘希望小学’!”
当然啦,这个山沟里的小学成为教育局直属的实验小学,全局从领导到科员每人每学期轮流进山执教,这样局里上下谁也没有下岗!
(左汝正荐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