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露湿桂花,天香云外飘。
菩提树是种有佛性的树。从前读《佛经》,读到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便很想看看所谓的菩提树长着怎样的三头六臂。说来也是与它有缘,我后来去南华寺,果然见到了菩提树。它茎干黄白——不是妖冶的杏黄,也不是鹅黄,而是若有若无的一种浅黄,浅到可以忽略不计。白也不像栀子花那样自得放肆,倒有点像月光,而且是弦月之夜的白月光,那色泽雅致淡泊,看过去,心底一下子会觉得静默,有种意乱情迷时听到佛号的感觉。叶形像北地的桑叶,绿得也不浓,是“秦桑低绿枝”那样的“低绿”,但一叶一叶合起来,就绿得密不容针。走近去,一颗尘心仿佛也被loKqMa20GaUZjIRlnEaY+A==映绿了。据说菩提叶能辟邪,做佛事的人常把它收回家,供奉着。
菩提子也可以辟邪。寺里的朋友送我一串菩提子做的念珠,说那菩提子叫星月菩提,是菩提子中的上品,是古刹上百年的菩提树上结的。每个菩提子上有一个圆洞,如月;圆洞周围有一些小点,如星;星月合聚就是宇宙须弥。这样一串念珠戴在手上,仿佛能闻到上百年的香火、听到上百年的佛号与梵唱。
桂花树跟菩提树比起来要大众些,它也是颇有佛缘的。不少寺庙里都可以看见它,比如杭州的灵隐寺。中秋时节,去杭州西湖的满陇觉赏“满陇桂雨”,若没有去看灵隐寺的桂花,总觉得像喝酒只喝了一二分。唐人宋之问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这桂子的落处即是灵隐寺,所以灵隐寺的桂跟月桂有着相同的血脉,看灵隐寺的桂,就是看着月桂了。桂花中,橙红色的叫丹桂;金黄色的叫金桂;淡黄或黄白色的叫银桂。丹桂太妖;金桂比它要收敛些,不过也颇招摇;我最喜欢的是银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香得清爽而不腻。中秋之夜,于古寺月下,看“冷露湿桂花”。念着“天香云外飘”的诗句,再凡俗的心也会生出禅意。
台湾有部叫《桂花巷》的电影,禅意也颇浓郁:一个渔家少女,嫁入桂花巷里的大户人家,谁知丈夫早逝。她独守空宅,消磨着冷冷年华。影片的最后,老得几乎不能动的她,坐在摇椅上,静静地想着她年轻时曾喜欢过的一个唱小生的戏子、为她烧过烟枪的小男人……不知不觉睡着了。
记得少年时看它,总想不明白:一段悲情往事,导演陈坤厚为何叙述得这么淡漠平静。年岁渐长后,读余华的《活着》,读至结尾处——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心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只有曾经沧海的人,心境才会淡漠平静。悲喜总要远去,悲喜又总还要重来,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悲喜相续,一切都由不得自己,所以陈坤厚的淡漠平静绝不是心如止水,而恰恰是静水流深,就像菩提树下的佛,彻悟后。本来有千言万语,可他一句也不想说——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了。
(卢青平荐自《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