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因为在央视讲《论语》而闻名遐迩。在今天,人们都企求坐拥千万,有贵房名车,物质满足取代心灵富足。而于丹的幸福观却与此相反,她更接近于《论语》中包容、理解、知自己的境界。她说,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穷无关,与内心相连。
在国学的熏陶下长大
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让于丹和《论语》之间建立起了如此的渊源?于丹出身于书香门第,由于父亲学国学的原因,她四岁即开始读《论语》。当然,于丹不只学《论语》,而是从小就学习到很多关于国学的东西。
三岁时,爸爸就给于丹讲《聊斋志异》,妈妈怕吓着孩子,直怨她爸爸。于丹从三岁开始跟姥姥练习毛笔字,很小就学唱昆曲。于丹就是这样在国学的熏陶下长大,到了五岁半时,她已经把《红楼梦》看完了。
于丹的同龄人里,独生子女很少,她却是个独生女。父母在“文革”期间被“下放”,她从小到大没有兄弟姐妹,没上过幼儿园,自己跟着姥姥在一个封闭的大院子里长大。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儿时的于丹内心是特别纤细、敏感而压抑的。于是她选择了写日记,这是一种很脆弱的生活方式,但是她需要有一个沟通的对象。
日记从六岁开始一直写到今天,一天没断过,如今于丹已经有四五十个日记本了。于丹觉得这个成长过程给了她一个好处,就是使她处于一种不断的反省过程之中,使她一辈子不会糊涂,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什么。
“我不怕,我有手电”
谈起人生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于丹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从小就向往在沙漠旅行。大三的那个暑假,女孩与同班的两个男孩一起踏上西去敦煌的列车。一天黄昏,女孩趁男孩们出去买东西,借来一支手电筒,怀揣一把尖刀,拿上一条毛巾,毅然向沙漠走去,她边走边唱,欢快至极。夜幕降临,四周漆黑一片,天寒如冰,女孩衣裳不足御寒,牙齿不住发颤。她用尖刀从四周挖来一堆锋利且坚硬的蕨类植物,用毛巾引火,燃起一小堆火取暖,浑然不觉身外的恐怖。
两个男同学循火光找到女孩,见她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异常恼怒。一个说:“你不怕渴死?”一个说:“你不怕冻死?”女孩无畏地说:“我不怕,我有手电。”手电能抵御什么危险?两个人都有些糊涂,但两个男孩被她幼稚的想法逗乐了。毕业后,女孩走进陌生的单位大门,事事不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得像换了一个人。不久,她收到两封挂号信,拆开一看,一封寄自海南,整张白纸上只有一句话:“我不怕,我有手电。”另一封寄自纽约,只有一幅画:漆黑的夜空,一束手电光刺向高远。蓦地,女孩发觉多年前的那道手电光照亮了她的心空,她忽然明白手电是干什么用的了。
长大之后的她懂得了这个社会有很多潜规则,有了无奈和无助。这时的她才发现,她其实是输给了自己的成长,她的内心胆怯了。她从此拾起了梦想,开始振作起来,勇敢地趟过岁月的险滩,振奋前行。
多少年后,女孩博士毕业,成功地策划了《中国娱乐报道》等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成了国内知名的电视策划人。这个女孩就是于丹。现在的于丹这样总结自己的成长:人在年轻时不一定要积累经验,积累很多向现实妥协的原则;人要积累的,可能就是勇敢、荒唐和梦想。
做个多元角色的完满女人
在怎样做好一个女人的问题上,于丹自有观点,她认为一个女人要想称得上“完满”,得扮演好四个角色,而她自己则正是这样做的。
第一,在现代社会,女人必须要有一个成功的职业角色。这标志着女人在一个自己热爱的行业里有激情可以把事情做好,让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
女人该有的第二角色就是成功的家庭角色。于丹认为女人的社会化成功永远不能替代个人幸福。如果你家庭是离异的,你为了工作不要孩子,那么这个女人再成功,她也是失败的。一个女人应该是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如果这些角色都享受了,那就是一种天伦之乐。于丹说自己一样都不缺,她的家庭生活是其乐融融的,她爱自己的家庭。
第三种角色就是社交角色。女人不应该生活在从家庭到单位的“两点一线”里,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社交圈子,有你的朋友、有聚会、有自己喜欢的娱乐项目。这一点上,于丹觉得自己也很成功。除了必要的场合,她很少穿职业装,她带的研究生几乎都是她的朋友。
女人该有的第四重角色是心灵角色,用它来调节自己的取舍,去做真正该做的事,让生活变得单纯、朴素、天真。事实上,于丹的每一天就是在这四重角色中转换的。上午,她在讲课,处于职业角色;下午,她可能处于社交角色,约上几个女朋友去逛街、喝咖啡;晚上,她进入家庭角色,和最牵挂的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到了深夜写日记的时候,她则进入心灵角色。
不抱怨的女人才幸福
“一个女人不抱怨,是她最大的精彩。”于丹告诉大家。女儿、妻子、母亲,一个女性在职场之外,还扮演着家庭的角色。但是在家庭角色里,我们却听到了很多女性的抱怨声,比如为了儿子熬成了黄脸婆、为了家庭牺牲了太多……
她说,今天的现代女性往往是任劳不任怨。“任怨比任劳更难”,但是她却要奉劝大家,宁可少干点,也别抱怨,“停止抱怨,你会幸福很多”。
“孔子说,朋友三扇窗。”因此,于丹说,一个女性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社交圈子,社交圈子好了,就可以在家少一点抱怨。但是她提醒大家,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是自我角色。“一定要活得真实,有坦荡的自我。”
(冯磊荐自《科学发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