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0日举办的“中国城市论坛2006年北京峰会”,揭晓了“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深圳、青岛、杭州名列前3名,第4名到第10名的城市依次为宁波、上海、无锡、烟台、苏州、东莞和大连。北京从去年的第4名降为第14名。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研究课题组以2005年100个城市生活质量评价为基础,首次编制“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12个方面构建出一个多维度的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然后以这个体系对287个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的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居住质量、交通状况、教育投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命健康、公共安全、人居环境、文化休闲、就业机率等12项评估子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研究方导入互动性、开放性较强的互联网公众调查,让市民为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打分。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城市生活质量网络公众调查。
北京总排名从第4降为第14,“生命健康”居全国第一
排行榜显示,北京市城市生活质量全国排名第14位。从12个子系统看,北京在生命健康、消费结构、教育投入、文化休闲和医疗卫生等5个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其中“生命健康”子系统的得分居各城市之首。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05年底,北京市居民的平均寿命为80.09岁,比2001年提高了4.24岁。2000年到2004年,全国人口平均寿命每年提高0.1岁,而北京市平均寿命每年提高1岁,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课题组认为,北京人均寿命的延长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北京医疗设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
与2005年度排行榜相比,北京的位次大幅下降,从第4降为第14。去年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市、东莞市、上海市、北京市、杭州市、珠海市、宁波市、苏州市、广州市、厦门市,其中的北京、珠海、广州、厦门等4个城市今年跌出前10。
大中城市居民最不满意的三大领域:房价、治安、就业
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国内36个大中城市居民最不满意的三大领域依次是房价、治安和就业。说明房价和治安问题已经成为大中城市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障碍。
调查中,公众认为房价普遍偏高,是所有满意度中最低的一项。35%的接受调查者认为不能承受所在城市的房价,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中心城市。
与大中城市有所区别的是,中小城市的居民较不满意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房价、就业机会和文化休闲上。
京、沪教育满意度并不高
在对教育满意度的调查中,21%的受调查者认为不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城市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和上海在调查中分别排名第47和50。据课题组分析,城市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平均值低,使这些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排名有所降低。
附:2006年城市生活质量前30名排行榜
1深圳2青岛3杭州
4宁波5上海6无锡
7烟台8苏州9东莞
10大连11桂林12珠海
13厦门14北京15天津
16南京17广州18中山
19佛山20绍兴21成都
22大庆23威海24克拉玛依
25东营26秦皇岛27温州
28济南29台州30拉萨
(周小芳荐自《纪实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