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有一支特殊的准妈妈队伍,她们挺着大肚子走在颠簸的行军路上。如果在不该生孩子的时间和地点生了孩子,为了防止孩子的哭声暴露目标,她们就只能将刚降生的亲骨肉留给当地老乡,做妈妈的似锥子刺心,被姐妹们硬架着离开宝宝上路。如果遇上过河,产后未满月脚不能浸冷水的禁忌她们也完全顾不上了,走着走着晕倒了,苏醒过来什么吃的也没有……饥、寒、湿给女战士带来的恶果是生理失调,还得不声不响地咬紧牙关赶上队伍。一旦被发现有病,就可能被寄放在老百姓家里,那可就不是难受的问题,而往往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这支人数不多的娘子军随着大部队跋涉在漫漫征途中,不懈前进,永不言败,从不掉队。她们给自己提D7CN59c4IdS1VvK75GpDxX3/4TlgHhIfa5HETlyOBIk=出的行军口号朴素而简单:“不掉队,不带花,不当俘虏,不得八块钱(被寄放在老百姓家里)。”
中央红军共有30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有5位女战士生了孩子。革命胜利后,几位大姐见了长征时担任干部休养连连长的侯政,就询问她们送给老乡的孩子在哪个地方,要去找,可最终一个也没有找到。
周子昆的妻子曾玉是第一个遭受这种不幸的人。这位在1928年参加革命的女共产党员,在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前已经怀孕好几个月了。她不在参加“转移”的名单上,红军西征以后,她便一直偷偷地跟着队伍走。后来,干部休养连留下了她。由于不在编,所以在分配口粮时,常常没有曾玉的份儿,蔡畅、邓颖超、贺子珍、肖月华、李坚真这些姐妹经常把自己那一份匀出来一些送给她。没有被子,大家就挤在一起睡。就这样,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她挺着大肚子,一步一步地翻过了老山界。
一天中午,她感到腹内一阵剧痛,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站不起来,额头上渗出一层冷汗。这时候,休养连连长侯政赶来了,叫了一副担架,把曾玉扶上去。
抬担架的民夫抬着曾玉走了没多远,忽然遇到敌人袭击,民夫把担架一扔跑掉了,休养连的同志们只好赶快又把她扶上马背。这时,胎内羊水已破,血染红了垫在马鞍上的被子。曾玉痛得骑不住马,姐妹们又把她扶下马来。
在激烈的枪声中,曾玉捂着肚子,呻吟着一步步往前挪动。到了宿营地,曾玉躺在一堆干草上,生下了一个儿子。
第二天凌晨,出发的号声响,刚做了一夜母亲的曾玉从熟睡中的婴儿身旁爬起来,董必武把一张写好的字条压在孩子的身下,拉着一步一回头的曾玉走出了那间屋子……
险情丛生的长征路上,凯丰的妻子廖似光也有过一次痛苦的分娩经历。在送走早产的儿子之后,她含着泪水,跟着队伍继续前进。既无任何营养补充,又得不到起码的休息,廖似光的身体非常虚弱。但这位倔强的女战士产后不到一个月就离开干部休养连,到供给部工作。在供给部,廖似光除了分房子、找粮食之外,还肩负宣传鼓动工作,没有一点怨言。
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的妻子张琴秋是在西路军从抚彝向倪家营子突围过程中生下儿子的。戈壁滩的暴风雪转眼工夫就扼杀了他那嫩芽般的生命。母亲张琴秋还没来得及给他喂上一口奶,便忍痛弃下他小小的尸体,翻身上马,挥泪出征。
比起长征途中其他女同志生孩子的遭遇,任弼时的妻子陈琮英要幸运一些。临产前,她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幸好傅连璋等同志及时赶到,几乎没费多大周折,孩子就平平安安降生了。任弼时就给他们这个女儿取名“远征”。
孩子出生后,就得穿越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陈琮英是被担架抬着、被马驮着穿越草地的。那尚未满月的婴孩,被周起义等人轮流背在篓子里面,“走”出了草地。这个新生儿称得上是盛开在长征途中的幸运之花。■
(周宁荐自《党史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