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边缘生活纪实

2007-12-29 00:00:00张有刚
今日文摘 2007年17期


  我于2006年8月重返缅甸,被缅甸佤邦联合党中央政工部任命为温高县南(糯)康伍区金美学校校长。佤邦分南北两部分,南部与泰国接壤,北部与中国云南临沧、思茅两地区接壤。佤邦北部地区,地处“金三角”边缘地带,属山区,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28.35万人,不包括外来人口,佤族约占80%。这块地区,原属于中国领土,1960年签订《中缅边界条约》,才被划归缅甸,所以这儿的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特深,通用汉语。
  
  学校
  
  我的学校地处佤邦北部地区东南部一座山坡上,界河南卡江以东为云南思茅地区的孟连县,傍晚站在校园里,可遥望孟连县的万家灯火及山上行驶的车灯。当你步入学校,朗朗的汉语读书声使你感到似乎是在中国。不论是佤族、拉祜族,还是傣族、汉族学生,都会用流利的汉语侃侃而谈。若提到缅文,竟不知为何物。这里的初中用中国课本,小学用佤邦政工部编印的课本,与中国课本内容大同小异。我给学校编写的校歌每每于清晨唱响:“南卡江水泛波澜,阿瓦山岭展巨篇。自古风云多变幻,从来师道隆千年。春风化雨人人好,沥血呕心代代贤。待到
  桃李芬芳日,山城百姓尽开颜。”
  
  联合国
  
  这里是世界毒源区,农民们世世代代只会种鸦片,卖大烟,这里贫瘠的山地也最适合种鸦片。如今在国际社会关注下,佤邦成了无毒源区,其困难可想而知,儿童失学,农民饿死,并不少见。联合国提供我区老师、学生每人每月11公斤大米补助。然而,大米经常是发霉变质的,人不能吃,只好喂猪,那米袋子上印有日本、澳大利亚、欧盟等英文。据当地人说,人家捐的都是好米,只是在缅政府控制区被人偷换了。2006年10月我们连得两个月的好米,这是由中国直接援助给佤邦的5000吨大米。我还参观了联合国免费戒毒所,接受治疗的都是三四十岁的男女农民。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来我区培训接生婆,赠送药品,我向他们要了些常用药物给学生们使用。
  
  和尚庙
  
  和尚庙,正式名叫糯康伍缅寺,位于学校东面一座山顶上。寺庙美轮美奂,金碧辉煌,钟馨铙铍悠扬悦耳,使人仿佛聆听着释迦悠远的教诲,让你于细微处见大境界。我常常散步于禅院,与禅师攀谈论道。和尚共有20多个,大多十一二岁,都是些家贫读不起书的,来这里可以学习傣文、缅文。因为和尚都是佤族,清规戒律不多,可在庙里吸烟、吃肉,但不许找女朋友。小和尚还可以捉鸟和小动物养着玩。和尚们靠周围傣族、拉祜族、佤族百姓
  供养,汉族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市场
  
  学校旁边有一条街,街上有许多商店,还有一个集市,五天一次,当地方言叫“赶街(gāi)。”做买卖的有当地人、云南人、四川人、湖南人。流通的货币是中国人民币。大烟籽在这里公开出售,2元一杯,约3两。我买过两杯,干炒后,每天吃几口,回味无穷,还有助消化。中缅边境的老百姓都喜欢这么吃,不会上瘾。据说大烟籽榨的油,非常香,挺贵的。由于佤邦禁毒严厉,连温高县长都因种鸦片被逮捕了,所以大烟交易都是秘密的。那天赶集,我偶然看见几个农民在一个小胡同里偷偷交易大烟膏,用小秤称,一头放着像中药丸似的黑色烟膏,一头放几块银圆。一个中药丸大小的烟膏,需人民币30元。他们都是善良而淳朴的农民。在市场上买东西要小心中国的假冒伪劣商品,我就买过假的冷酸灵牙膏。去私人诊所更要小心过期药品。不过佤邦工商管理局确是假冒伪劣的克星,雷厉风行,因为他们罚款有提成。■
  (周钟昕荐自《海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