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园区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初步发挥了物流园区应有的产业促进效应和物流业的集聚效应。目前沈阳市大大小小已有十多个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功能定位及发展模式问题。本文通过对沈阳市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服务领域及其发展模式进行一定的研究,希望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发展模式
沈阳市为了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在加大、强化物流园区的建设,而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如何发展也引起政府、行业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沈阳市发展物流园区的背景
政策明确,目标宏伟。为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沈阳经济的快速腾飞,沈阳市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发展成为东北区域性物流城市的目标,确定了在城市周边区域建立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任务。市区各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等,重点培育铁西、张士、望花、浑南四大物流园区。
社会物流总额巨大,物流服务体系业基本建立。作为全国和区域性交通枢纽,该市年货运量和客运量均居东北地区之首;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40亿元,同比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63.2亿元,增长4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15.1亿元,增长13.1%;物流增加值达329.8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4.8%,初步形成了钢材、汽车、医药、生活用品物流体系。
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企业群体逐步成型。截止2005年,该市共有各类物流企业1257家,包括零担运输、配货站和仓储等小型传统货物运输、仓储企业;各类运输站、场50多处,零担货运线和货运配载专线294条。按国家《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标准,我市现有165家较为合标的物流企业,逐渐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共同构成的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物流业分布比较合理,物流园区建设初见成效。该市物流业分布,按照发展物流的交通、仓储、信息三大要素分析,是比较合理的,集中分布在沈阳城市周边的五个区域,既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合产业大出大进四通八达的特点,也为以后更大发展予留了空间。
二、沈阳市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
目前沈阳市大小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20余个,发展参差不齐,一些园区现有规模满足不了业务的发展要求,而一些园区空置率近75%,本文挑选以下规模较大,政府拟重点发展的园区进行研究。
苏家屯省级现代物流园区。该园区位于苏家屯副城新区,是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物流园区,占地123.9万平方米,拥有44万平方米仓库,1200延长米铁路专用线。目前有雅芳化妆品东北分拔中心、东北大药房、成大方圆医药有限公司配送中心等12家物流企业进驻,但大部份仓库和设施闲置,没有真正运行起来。该物流园区应依托当地的汽车、化纤、建材、医药、冶金等优势行业,为其开展物流保值增值服务,同时加大力度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工商外贸企业入驻园区,实现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张士物流园区。张士物流园区毗邻三环,地处京沈、沈大高速公路相交处,占地57.6万m2,建筑面积30万m2,拥有1900延长米铁路专线和库房使用面积20万m2。该园区内的物流企业相对集中,主要依托蔬菜批发市场、果品市场、饲料市场、兽药市场、淡水鱼市场、冷冻食品市场开展物流业务。该园区在未来发展中,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典型的具有规模的物流企业进驻,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依托周围的经济开发区和重工业区,积极开展物流服务,打破初始的农副产品为主的业务模式,同时在短期内建立、发展、运营好园区自有的物流中心,积极开展仓储、加工、包装、换装、分拨、配送服务,服务对象包括工业制造业产品的配送、化工产品的仓储配送甚至其他生活日用高档品。
铁西装备制造物流园区。铁西综合性物流中心位于铁西区西北部,建设大路以北地区(沈阳钢材中心批发市场),规划面积140万平方米。该物流园区依托铁西工业区和沈阳经济技本开发区,以物资集团为核心,以沈阳钢材批发中心市场、沈阳机电产品配送中心、沈阳煤炭市场为平台,形成沈阳西南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沈阳市正在实施西部工业走廊计划,规划总面积850平方公里的西部工业走廊,东起西三环,西达辽中县西部,北至秦沈高速铁路,南至浑河。沈阳一些重工业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化学工业园区、辽中新城片区的建立。为该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沈海汽车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位于大东区东贸路以北,东站货场以南,规划面积180万平方米。充分利用好沈阳东站内陆港优势条件,继续做好金杯客车绿色通道,为区域内物流配送中心服务。该园区的规划设计要紧紧围绕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依托有利的产业结构,加强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吸引相关行业物流企业、工业企业入驻园区,以日用品、汽车整车、零部件、建材装饰、农副产品为核心,打造集仓储、配送、第三方物流服务、销售、信贷、保险、通关、多式联运、信息共享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
望花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位于东陵区前进街道望花村的望花物流园区,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按照沈阳市商业网点“十一五”规划,望花物流园区是沈阳重点培育的四大物流园区之一。也是沈阳市政府正着手建设的新园区。目前,包括汽车配件城、宝马汽车配件厂、造币厂等一批大项目已经开始投资建设。现已引入资金达3000多万美元。依托望花啤酒、宗大机电、鸿祥塑料制品、富东制药等大型企业,该物流园区依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沈阳市重点发展蒲河、棋盘山等农业高新区、粮食加工区的发展规划,将园区的服务对象可定位为这些企业、产业。
三、沈阳市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沈阳市物流园区概念的引进、园区的建设发展已有几年,多数园区处于混乱、闲置状态,政府的规划设想、预期效果与实际运作结果相距甚远,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开发管理、盈利模式需要认真研究与落实,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与效应。
合理规划,科学选址。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前应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物流调研、需求预测,确定投资规模、占地面积,合理选择园区位置,首要一点是周围的产业分布、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的发展规划,沈阳市部分园区的规划或选址并非科学,同一区域重复建设,远远超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容量,导致园区空置率偏低,土地另作他用。
争取政府政策优惠,加大公共工程建设。我国许多地区如新疆、重庆、厦门、深圳、广州等为物流业和物流企业、运输仓储企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如税收、车辆管理、海关、扶持专项资金、贷款政府担保、用地、用水、用电等优惠政策,并对物流园区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维护。沈阳市各级政府还要制定详细可操作的经济政策,使道路得到修缮、保养,促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招商效果,解决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约束。作为物流园区本身,利用各种方法短期内解决好难点、重点,争取各级政府的优惠,创造良好的物流环境。
实行科学的开发与管理模式。多数园区都是在政府的规划指导下建园、投资运营,这就面临着如何将园区推向市场,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法则经营管理。可采纳的开发模式为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等进行综合使用,管理模式可以有管理委员会制、股份公司制、业主委员会制、协会制和房东制。每一个物流园区应针对各自特点、发展水平、经验能力,选择合适的开发与管理模式。
采取多种盈利模式。目前沈阳市物流园区盈利方式主要是土地增值、出租收入、物业管理、车辆收费,盈利模式单一。为实现物流园区应有的功能,物流园区还应采取其他多种盈利模式,如服务费用(信息服务费用、培训服务费用、融资中介费用、技术服务、系统设计)、项目投资收益及其他收益(增资扩股、上市)。有的物流园区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物流中心,开始物流项目(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的运营,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信息、规模的优势。为提高园区的整体竞争力,园区招商的对象也要与自己的功能定位、服务区域、优惠条件相吻合。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和效益最佳化。
统筹规划、主辐设施配套。物流园区应在加大道路、通信、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以此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入驻园区,其他辅助设施如文化娱乐、餐饮住宿也要相互配套,满足园区企业、员工、司机、客户的生活工作需要。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丁斌.物流园区管理模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18(6):146-149
[2]陶经辉,乔均.物流园区内部功能区规划建设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6,20(6):11-14.
[3]郑琦.综合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探索[J].上海商业,2